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关注: 24 贴子: 140

传统杨式太极拳

  • 目录:
  • 综合体育
  • 0
    经核实吧主李宝安1022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2
    如题,硬剑?软件?
    zhang60282 7-29
  • 1
    (七)孙式太极拳口诀 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虚灵顶劲神贯注,下颏内收即自然。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练时沉肩又附肘,肩耸肘悬不是拳。塌腰能使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 上边歌诀是对练拳的要求,在练习推手时除遵守一般规矩还应
  • 1
    太极拳以柔为主,但柔中寓刚,这叫棉里藏针,经常使肌筋骨节处于放松状态,在节节放松的同时还要保持节节贯串,形成整体力。心静才能放松,临敌要沉着,镇静,即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当然这里边不单是心理素质问题也有拳艺水平问题,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顺势借力说着容易做起难,人的本能就是见力就去顶抗,结果还是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太极拳则要求顺势借力,对方推我,我不向前顶抗,借其推我之力向后采引。如对方
  • 10
    孙存周先生简介 生于1893年2月, 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逝于1963年8月。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讳焕文,号二可,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文武兼修,16岁始发奋苦修,三年得家学大要。19岁与钱氏完婚,遂黄袱独杖,游历南北数省,交流武艺,所过之处,声誉鹊起。1924年,孙存周先生不慎被盟兄误伤左目,遂闭门用功,数年后,孙存周先生竟臻不闻
  • 6
    学练任何一家太极拳都须按程序进 行,程序不对,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太极 拳水平,甚至会南辕北辙,离太极拳的真 髓越来越远。 由于太极拳之理既与传 统文化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实修特性, 所以,实际学练的过程中,往往“失之毫 厘,谬以千里,许多钟爱此拳之士穷毕生 精力仍不解其中奥秘。”也因之与太极拳 奥妙无穷的风采、魅力无限的境界失之交 臂,从而徒留悲伤和叹息在心头。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 这里的“序”字,
  • 2
    太极拳拳论中有“力由脊发”之说,不发 力无以为拳。 现在人们虽然可以把太极拳当成健身养 生术去练,但太极拳不仅仅是单纯的健身 养生术.而是健武一体之术。有些所谓拳 家.一味讲究松空轻柔而不用力.其法娱 乐无妨.用之则馁。乃是不明太极阴阳互 易和阴阳相济之理,误人害己.谬之大 矣! 太极拳柔显其外,刚蕴其内刚柔相济, 并非一味地松柔不用力.只是要求自然用 力而不用蛮拙之力。太极拳其用力乃是自 然顺遂.撑合自然,均衡
  • 1
    一九二三年在上海从陈微明先生初学太极拳, 陈先生和他老师杨澄甫一样,最喜用掤、挤两 势进逼;但不发劲,使我滞在一个通身不得劲 的态势中,既不呢能走,又不能化。这是初学 推手时感觉最难受的一个阶段。 后来王润先生到了上海,我又从他练吴家的架 子,我用陈先生掤、挤的方法进逼,他很容易 的就把我的攻势消减了。经研究的结果,才知 道我的触觉太迟钝了。他用意来逼,用势来 逼,本来极轻灵;等我感到不得劲时,便已失 去重心
  • 1
    一、松、慢、存想结合是得力感产生的条件   太极拳竞赛套路有两种练习形式:一是侧重竞赛表演,二是侧重内劲体验。用作竞赛时,有时间限制,有观众,有裁判,有胜负压力,有太多的干扰,因此太极拳走架过程中的诸多用意内容不能从容落实。用作内劲体验时,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太多的外在干扰,如果觉得打起来别扭不得劲,可以停下来保持某个姿势加强存想找回感觉。甚至可以退回来重新体验,可以慢、很慢,甚至越慢越好。   所谓
  • 0
    1、站养生桩要站透了,浑身上下要有松沉笃实的劲,举手投足要有牵挂之感。 2、站养生桩要保持身体拔地欲飞之感,站时可以先紧一下,再松一下,找找感觉。 3、养生桩与技击桩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念之差。 4、手腕要保持往上提的劲,站时要把胯掖起来。头要虚领顶劲,脚要五趾抓地,脚脖子挺劲,体现了上下抻拔之意。 5、站技击桩要丁步与八步之间找东西,身体要往后靠,保持含蓄的劲。桩架要撑起,最关键头顶要领起来。前膝往前上指,脚要
  • 12
    当年的无敌拳,如今的老人拳,太极拳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经历了无数大宗师的传承,传到了现代,连能不能打人都已经成为了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太极拳的作用与广播体操类似,或者效果要差一些,只是老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了,就拿太极拳来凑个数,也算是锻炼身体了!究竟是杨露禅的无敌只是传说还是真正的太极拳失传了呢?本人不才,斗胆在这里讲一讲太极拳的事儿! 我知道的东西不多,纯粹的太极拳菜鸟一只,但是人无知才能无
  • 2
    揽雀尾,是嫡传杨式太极拳精炼28势、传 统85势中基础动作最多的一势,包括了 掤、捋、挤、按等。也正因如此,该势中 各定势以及转换时容易出现诸多问题,现 以“左掤”为例: 【易犯错误1】 由起势至转腰、右脚外摆 时,胯部转动太大 前文中曾说明,太极拳讲究“腰胯分离”, 转腰时需尽量锁胯。 【易犯错误2】 抬腿上步时夹裆 太极拳要求“开胯圆档”,抬腿时脚尖和膝 盖要正对前方,即上步的落脚方向。做到 这一点,在太极技击用法中,
  • 10
    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 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 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 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 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于著, 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打拳上 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 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 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 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
  • 0
    节选自奚桂忠所著《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作者系杨式太极拳大师傅钟文之弟子 如何迈太极步,即如何做到“迈步如猫行”?宜注意以下几点(兹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右弓步之后迈左步为例)。 1、坐腿转腰胯。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2、一动无有不动。当以右脚跟为轴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
  • 4
    有许多人站桩练拳是讲全身放松,这样就永远练不出作为主宰的腰了,将来也只能练成撑劲和推劲,不能成就抛放及冷弹劲,正确的练法是站桩是先全身劲力拉开,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将全身松开(不是放松)。觉如腰拎着手脚及全身,刚开始腰力量不够全身不能全部松开,只能部分松开,渐渐随功夫增长全身会一一松开,真正会感觉到要为主宰。 第二点要注意是站桩练拳时要开裆园胯,这必须在以上第一点的要求下进行,否
  • 0
    步步猫行足履冰 虚实渐变脚双轻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紧记一个“松”字,这也 是内家拳和外家拳的根本区别之一。从体 上讲,松的结果是:松---轻灵---气血通 畅---全体透空。从用上讲,松的结果是: 松---柔---刚---刚柔并济。 因此,无论哪个练太极的人都知道要松 着练。但许多人就是放松不了,这一方面 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放松,但大部分是因为 选择的修习方式决定了无论如何努力也是 进不了松的境界。 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 0
    杨式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内家 拳术。功夫讲究内外兼修,用劲讲求刚柔 相济、内外相合,做到以心行气,以气催 形…… 劲分为明劲与暗劲,明劲形与外,暗 劲形与内。太极拳的劲指的是暗劲(亦称 内劲)。发劲时要内外合一,周身一气, 将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从而达到后 发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 杨式太极拳不 仅拳、肘、肩、脚、膝、梢节和主要关节 能发劲,而且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 古拳谱中说:“全身无处不弹簧。”如太
  • 10
    杨露禅 人物介绍: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邯郸市永年县)人。中国历史第一个将太极发扬光大的人。1850年,杨露蝉学成返回家乡永年设坛教拳,随即又被荐往北京任京师旗营武术教师,几次擂台胜出后被誉为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 师承陈长兴。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
  • 3
    编者按:该文当时为顾留馨老师应体育报社之约而撰,原打算以此结束太极拳的有关争论,后因故未刊。1983年8月香港“新武侠”革新版121号曾以“ 全国太极拳大辩论”登载当时全部文章。今细读此文不仅有史料研究价值,而且足以澄清很多似是而非的糊涂概念。时间虽然过去约40年,正可以验证论文的价值。 一九六四年六月一日体育报刊出徐致一先生《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后,引起了争鸣。民族武术方面的学术性研究气氛,一直落后于其他部
  • 1
    孙式太极散手含有形意色彩,如起也打落也打,以我为主快攻直取,贴身靠打以短制长,打得远脸对脸,打得美咀对咀,制梢不如打根,打根不如打身,攻守合一以中为主,手防肘攻、膝攻、脚攻,混元一体综合应用。 手见手向里走,五指张开,转手时大指与小指意念相连方向一致。虎扑向敌侧上步,要注意步随身走,两手顺自己中心线起向敌中心线落。沉气时意想丹田有一圆球向小缩向下落,此时发力万夫不挡。 一个方向,一个劲。 不论练拳还是
  • 1
    练习太极拳,不论是走拳架还是打手,都 应该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什么 是“平准”?过去的老一辈太极拳家有不同 的解释,大部分是把它解释为“天平”,也 就是“戥子”。 其实不然,“平准”这个词是从《庄子·秋 水》中来的。汉朝有一个调整物价的机 构,叫“平准署”,主要是调整粮食的价 格。“平准”这个词的来源实际是从这里来 的。 “平准”的意思就是调整平衡,运用到太 极拳的走架和打手中,就是要根据外界情 况调整自
  • 0
    太极拳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拳架(套 路),二是劲道。 练拳架,不练劲道,只是一个空架子。 练拳架,同时练劲道,才能练出太极功 夫。 一般人练拳架,只练套路,不练劲道,或 练不出劲道,那莫这个拳架只是一个空壳 子,就跟简化太极拳相似。 不管练什么拳架,只要没练出劲道,这时 都可以认为是空架子。 什么是劲道? 大体上说,就是通过松,练出沉来,当身 体带着这种沉感做动作,时间长了就能练 出一种沉劲,就是松沉劲。 根据动作的
  • 0
    八卦拳拾遗 我老师张玉书教八卦拳时说过一句话:“肩松开气贯全身,前手推,后手坠,前肘对后脚跟,后肘对后脚尖”。 我对推手八法中捋采挒的理解。 (1)捋是向心力,顺水牵羊向后外捋。 (2)挒是离心力,用伸掌用掤劲先横捋再向敌中心线推去。 如敌右手推我左臂,我右手推其左臂两力相等方向相反,对方旋转着跌出。敌伸手打我,搂住敌臂撤步转圈,产生离心力敌亦旋转跌出。挒劲好似机器飞轮,任何东西触到轮上便立即被抛出。挒劲
  • 0
    随笔 肘不含劲上肢空,膝不含劲下肢松,腰不含劲全身空。我体会所谓腰含劲主要是气沉丹田脊柱竖起头向上顶,腰隙下塌住劲,带脉鼓荡、胯松下,发劲脚蹬住劲,两胯里根向下按弹簧一样把人发出。 三体式中手臂诀: 前臂斜度与肱同,腕骨高低与肩平、井池双穴离一寸,尺桡,尺桡二骨须相交,前推后缩顺中冷子管,催发劲气到神门。 呼吸。先呼后吸后“吐故”为补。 先吸后呼为“纳新”为泻。 肋如鱼腮,肋开气充,肋提气升,肋沉气降。
  • 0
    理解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在这里简介形意拳的几个劲路: (1)明劲。合而刚,整而发。刚有僵刚,有柔刚。僵刚是初学者未换过劲来,是本身原有僵力。要换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大连永年杨氏太极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社员

目录: 综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