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吧
关注: 4,618 贴子: 15,69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身立命,积德累功

  • 目录:
  • 国学
  • 0
    《太上感应篇》之:对北恶骂。
  • 2
    行善,行自己发的愿,要及时去做。我们常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孝,还有行善。我们及早行善,我们生命中的业力,很快就能转过去。假如想行善,可是没有尽心去做,「一日无常到,方知梦中人」。一个修行人,最怕的,死魔。死一来,我们的修行又要倒退,又要重来。生生世世不能成就,跟这个死魔有关系。人能够及早行善,能够长寿,利用这一生的寿命,断恶修善,老实念佛,这一生就不死。所以行、愿要及时,而且,要愿力大过业力
  • 1
    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人在福报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以这一条观察自己未来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烦恼渐渐减少,利他心越来越强,可以预见自己是在上升;如果烦恼增盛,恶念增长,则是堕恶趣的前兆,后世会很不好。 看别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变得谦虚、恭敬、善良,就会有前途;刻薄、傲慢、爱占便宜,将来必定有灾祸。同样,祸要来临,观察行为趋向不善,也能事先知道。
    妙莲 2-7
  • 2
    枕头底下放经书,错失功名 安徽颍上县高天佑,与两位同学前往江宁应试。听说鸡鸣山守源禅师是一位有道高僧,便同去参拜并叩问前程。守源禅师说:“二位都可考中,只有高君不能,因为他误用《楞 严 经》作枕。”高天佑很惊讶,仔细想了良久,才记起书箧中确实有一部《楞 严 经》,晚间睡觉时,未曾将经书请出,就用书箧作枕头了。待发榜时,守源禅师之言果然应验。 [按]有人怀疑凡一切书籍,皆当重视,为何独对佛 教 经 典特别推崇?
  • 13
    被雷击是纯属巧合吗? 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 事无巨细 都离不开因果定律 不该被雷击之人 不会遇到雷击 而该被雷击之人 就算躲避 也无济于事 今天我们一起看几个实例 所谓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 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 7
    1、世间人常讲折福,什么是折福?工作不认真尽责,与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对不起公司,这就是折福。 2、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是盗心,公司的财物,占为己有,这是折福。做生意不老实,想多赚一些,这个念头折福。如果用正当的手段,用服务大众的心态,他会赚得更多,他的心会更踏实,为什么?他是在行善,他不造业。 3、所谓是“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生活奢侈浪费,这是折福;能够节省,
  • 0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 2011/6/30 第11集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俗话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还没契入圣贤境界,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可贵的是有过失了,能够马上爱惜自己,然后去把它改正。所以自爱决定是从改正过失开始,不改过那就谈不上自爱,不懂得自爱,那就更谈不上去爱人。父母为了成就孩子,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他改正
  • 0
    古代有个官员,叫卫仲达,有一天,他被阎王爷摄到了阴间去了。阎王爷命手下看看他的善恶记录怎么样。 结果找出所有的善恶记录后,脸色大变,大吃一惊:记录卫仲达的恶业卷子非常多,把庭院都堆满了,而善业,却只有一卷,小得如同筷子一般。 阎王爷随后找来杆秤,来称一称,看看他的善恶业的重量如何。这一称之下,阎王爷就高兴了,原来恶业虽多,但份量却不及那小小的一卷善业的重,称善业的时候,地都在震动,说明这善业非常大呢
  • 5
    御史胡牧亭说:他家乡有人养了一头猪。这头猪只要一见到邻居的老头儿,就瞪起眼睛狂吼,并横冲直撞地追来要咬他。但见到别人却不会这样。那老头儿起初非常愤怒,想把它买过来杀掉吃它的肉才解恨。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这大概就是fo经上所说前生结下的冤仇吧?然世间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 于是,他就以高价把它买来,送进寺院作为长生猪喂养。此后这头猪再见到老头儿,便俯首贴耳很亲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从前所见那副凶恶的样
    鑫1413 4-26
  • 8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是心理学上有名的“踢猫效应”,描述的是坏情绪传染导致的恶性循环。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某位员工被经理训斥,转过身,就将怨气发泄到了实习生身上。孩子在学校受了气,回到家把火气撒在妈妈身上。 这些熟悉的画面展现的就
  • 0
    《太上感应篇》之:讪谤圣贤。
  • 2
    南宋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南昌的孔子庙倒塌。知县李纯仁在城南又盖了座新的孔子庙,众人移动孔子圣像时,十来个人都抬不动。有个书生在旁边开玩笑说:“这才叫真正的‘重泥’呢!”孔子字仲尼,所以书生借谐音来开孔圣人的玩笑,“重泥”太重搬不动。李县令当即严厉斥责书生无礼,书生惊恐而去。当晚,书生梦见被官府模样的人缉拿,并训斥他说:“你怎敢如此轻慢侮辱先圣?!罚你二十棍杖。”书生醒后如同痴呆,从此一个
  • 2
    2019年2月7日,一名男士咨询老师说:“为啥我家里老的小的净出事,一个劲的出事没完呢?我本人患了脑瘤,家里有得精神病的,有意外车祸的,还重病卧床不起的。就没个消停。” “你是做啥工作的?”老师问。 “修路。主要承包国家公路工程。” “但凡做利民工程、建楼、修路,偷工减料质量不好的;或者谎报、多报工程款敛财的,这样的后果都会很严重,很招灾。” “我是做的公路工程。之前接过一个国家的修路工程。等我交完工,拿到工
    无意仕途 12-17
  • 0
    有人曾经问清代收复新疆的名臣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左宗棠回答说:“三尺。”提问者不以为然地说:“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了三尺。如果天地之间只有三尺,天岂不到处都是窟窿吗?” 左宗棠淡淡地说:“是啊,所以我们学会了低头。” 《易经》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思是,天道使盈满亏损,而增益谦虚;地道使盈满转变,而流向谦卑;鬼神使盈满受损,而福佑谦逊;人道
  • 0
    有一段教诲很可贵,「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天降之福,先开其慧」。上帝、上天要降福给人先开他的智慧。什么样的人上天会降福,冥冥当中护念他?「惭愧」,惭愧心的人;「奋发」,很有志气自立自强;而且勇於「改过」,这是天开其慧的徵兆。每天都不知道改过,这是天夺其魄的徵兆,所以每天悠悠忽忽的,恍恍惚惚这昏惰、昏昧,很懒散,提不起劲。吃饱睡,睡饱吃,过一天算一天,然后饰非,做错了还掩饰自己的过失,不敢坦承,一个人
  • 0
    《太上感应篇》之:助人为非。
  • 0
    ①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②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以使性命拧结,就像宝鼎一样不可动摇。 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④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⑤读史 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
  • 0
    瑶泾地方有个赌徒,后来,家里穷得连口饭锅都没有了。寒夜之中,夫妻二人相对哭泣,追悔莫及。赌徒说:“现在,如果能有三、五千个钱,我一定挑个担儿,早晚出去做点小买卖,来养活这个家,至死也不会再进赌场了。可是,从哪儿才能弄到这笔钱呢?”话音刚落,忽然有人敲着窗户说:“你果真能悔悟,这点儿钱算得了什么?即使再多点也不难弄到,只怕你得到了钱又要故伎重演了。” 夫妇二人以为是同院住家的长辈可怜他们穷,打算给予帮助
  • 14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入《弟子规》,我们把「总叙」念了一遍,我们翻到六十页,《弟子规.总叙》。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弟子规。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撷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
  • 8
    案例来源:2020年4月秦老师网络答疑课。 2020年4月24日网络视频晚课上,一对夫妻同时出镜,男士插着胃管,妻子代问:“秦老师,我丈夫2018年查出口腔软腭癌,已经做过六次手术,33次放疗,12次化疗,现在还在继续治疗中;2020年又查出肾上腺有转移,肿瘤为5.8×4.4cm大,肝上也有囊肿。由于多次手术,口腔不能正常吃饭,带胃管,靠流食,胃酸严重困扰;常年还带喉管,说话费劲。” 秦老师说:“患者本人能说话吗?如果能,请本人给我对话。”
    妙莲 11-29
  • 21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一个是经济,就是物质生活;另外一个是精神生活,孩子的教育这方面。刚刚也提到现在的家庭情况都是夫妻一起赚钱,孩子大部分是留给安亲班,或者留给佣人,留给爷爷奶奶来带。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取舍当中看到,有舍才有得。少赚些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们看看上一代,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跟我们现在二、三
  • 6
    宋清远先生说:当年,他在学官王坦斋先生那里做幕僚时,听王先生的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在梦中到过yin间,见到几十位衣冠楚楚的人接二连三走进了阎王殿。阎王盘查责问了半天,他们又一个个走了出来,脸上都露出了惭愧悔恨的神情。 偶然间,他又看见一位冥吏,好像在哪儿见过,却记不起名了。他试着上前见礼,那位冥吏也以礼相答。他乘机问:“刚才那些人都是干什么的,怎么都这份模样?” 冥吏笑道:“您也身居幕府,难道其中就没
  • 2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保阳子,因他是有道之士,对摄身之道很有研究,所以就向他请求除病的方法。保阳子经过望、闻、问、切后,已了然他的病源。于是对他说︰‘你的心疾,乃是起于烦恼,而成于妄想所致。心理常受著过去、现在、为来的种种妄想,乎生乎灭炽燃不息的侵袭,因而使精神受耗损。“被妄想所困扰叫做幻心”,“能以智慧警悟幻想为
  • 3
    黄山谷,宋朝人,因为受当时风气的影响,喜欢填写有关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依次同画马名家李伯时,去参访当代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为了不忍心见他迷于做哀艳词章,致遭duo落的危险。所以他警戒完李伯时,嘱他不要在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形随心转,恐难免会duo落成马身。然后又苛责他说︰‘大丈夫 m怀有盖世的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而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句吗?’黄山谷听了秀禅师对他的苛责,很不以为然反自以为
  • 0
    《太上感应篇》之:苟免无耻。
  • 0
    文 昌 帝 君 阴 鸷 文【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 2
    修行,是把错误的行为修改修正过来。 行为表现有三种,即思想、言语、身体。 正确的思想、言语、身体行为是: 思想行为表现为:不贪欲,不嗔怒,不愚痴。 言语表现行为:不说假话,不挑拨离间,不花言巧语,不恶口骂人。 身体表现行为:不杀生害命。不偷盗他人财物。不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xing行为,不搞婚外情。 修行,就是断恶修善,身、口、意不造十恶,就是修十善业。善就是修积福德,恶就是惹祸伤身,折福损德,败家亡身。 修行最
  • 0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份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学佛要深信因果,明因果之理。不论是“如来成正觉”,或者是“众生duo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果也。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此罪障消灭,再努力修善积功累德,
  • 20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提到了「学贵立志」,要先立定志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去驱使我们不断的进步成长。第二个,「学贵力行」。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我们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
  • 0
    福是平常要修积,积德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念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累功,就是行好事,说好话。全心全力帮助人,什么都不求,只求临命终时清楚明白,不颠倒、不迷惑,这是大福报。做苦工是修福,消业障,修福报,走时自在。 改过是修福的基础。修福先要改过,就是先要消灾。先不求福,先消灾,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诸佛菩萨、天地gui神赐福,我们才能接受。积习不消除,去修福,福来了往往造更大的罪业。你烦恼习气真的改过
  • 0
    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有慈悲性
  • 0
    寒门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从苦难中来,又回到苦难中去改变它
  • 0
    《太上感应篇》之: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 13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事实上,世界、社会、家庭的安定并不是没有办法达成,关键就在每个人的那一念心念。假如自私,就会发生冲突;假如时时可以为人著想,家庭、社会就会圆满安康。昨天也提到,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就能设身处地为人著想,那他从小他的起心动念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福分,所以从小就知道培福、积福。因为有这分存心,他知道读书志在圣贤,要把学的道德学问好好的去奉献这个社会。所以,他一入社会就知道替社
  • 3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也是三代人。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父亲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 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掷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闻之大为惊愕,尤如当头棒喝
  • 0
    《太上感应篇》:遏恶扬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求知若渴

目录: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