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论坛吧
关注: 30,243 贴子: 52,853

学术交流;实修互助;众善奉行;以戒为师。

  • 目录:
  • 佛教
  • 24
    一切法的根源就是如来藏,也就是说如来藏是宇宙一切万法出生的第一因。每一位众都有其自己唯一而独立之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又名自性,亦名自性本心,又名阿赖耶识,又名第八识,又名真如,又名藏识,又名种子识,又名心,又名本来面目,又名实际,又名涅槃本际,又名非心心,又名无心相心……有种种异名。 每一位众生的如来藏体性都相同,都具足一切种子。若能圆满修证这一切种子的智慧,则必能证得佛地果位。在经典上常说“心、佛
    mohe2014 15:29
  • 1
    如题。我刚念金刚经五天,我都是按照仪轨念的,菩萨和金刚都有恭请,念完后请佛菩萨送走听经的众生。因为这个情况导致现在我睡眠质量不好,今天还睡过头错过了早课。以前我都是一觉到天亮的。请问是什么原因,我有点受不了了。
  • 0
    人人都可参与。若谁能参透下图之意,如此请喝解“八苦”茶。不知谁来同饮此茶?
    如此而来 10:03
  • 12
    佛教念经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其真正含义远不止于简单的文字诵读,而是一种通过语言、声音和心灵的结合,达到净化心灵、积累功德、提升智慧的修行过程。以下是念经的真正含义的几个方面: 1.净化心灵 念经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过程。通过专注地诵读佛经,修行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文上,减少杂念和烦恼,使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这种专注和宁静有助于净化心灵,去除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 2.积累功德 佛教认为,念经是一种善行,能
    如此而来 07:39
  • 0
    进入定中境界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它需要通过持续的禅修练习和正确的方法来实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帮助你逐步进入定中境界: 1.选择合适的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禅修。环境的安静有助于减少外界干扰,帮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采用舒适的姿势 禅修时,可以选择坐姿、站姿、行姿或卧姿。坐姿是最常见的,可以选择单盘腿或双盘腿,保持背部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叠放在腿上。如果坐
    泥菩萨 01:09
  • 0
    正念冥想和一般冥想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在定义、实践方式和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1.定义 •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是一种结合了正念(Mindfulness)和冥想(Meditation)的练习方式。正念是指在当下保持觉知,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身体感受。正念冥想通过冥想的形式,帮助练习者培养这种觉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 • 一般冥想 一般冥想是一种更为广泛的练习,旨在通过专注于特定的对象(如呼吸、
    泥菩萨 00:57
  • 0
    定中境界与梦境存在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状态 • 定中境界:在定中境界中,修行者保持清醒的觉知,能够主动控制和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这种状态是主动的、有意识的,修行者可以随时出定或入定。 • 梦境:梦境是睡眠中的无意识体验,通常缺乏清醒的觉知。梦境中的意识状态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人们通常无法控制梦境的内容。 2.内容与体验 • 定中境界:定中境界的内容通常与修行的体验相关,如感受到身心的宁静
    泥菩萨 01:06
  • 0
    对于普通学佛修行人来说,禅修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可以帮助净化心灵、提升定力和智慧。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的禅修方法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环境 找一个安静、舒适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禅修。环境的安静有助于减少外界干扰,帮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采用舒适的姿势 禅修时,可以选择坐姿、站姿、行姿或卧姿。坐姿是最常见的,可以选择单盘腿或双盘腿,保持背部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叠放在腿上。如果坐姿不舒服,也可以
    泥菩萨 01:00
  • 0
    定力对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下是基于最新研究和资料的总结: 1.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减轻压力和焦虑 定力的培养,尤其是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已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正念冥想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专注于当下,减少对过去或未来的过度担忧,从而降低焦虑情绪。 • 提升情绪和自尊 定力的练习有助于提升情绪状态和自尊心。通过持续的专注和冥想,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 改善认
    泥菩萨 00:55
  • 0
    在学佛修行中,定力(梵文:Samādhi)是指通过冥想、禅修或其他修行方式,使心神集中、专注一处,从而达到内心平静、杂念减少的状态。它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实现更高修行目标的基础。以下是定力的详细解释和特点: 1.定力的定义 定力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过持续的专注和冥想训练,使心灵从纷扰的杂念中解脱出来,进入一种深度的宁静和专注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伴随着身心的放松、内心的平静和高度的觉知。 2.定力的特点 • 专
    泥菩萨 00:52
  • 0
    在学佛修行中,培养定力是提升修行质量、净化心灵和开启智慧的重要基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你在修行中增强定力: 1.理解定力的重要性 定力是修行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减少杂念和烦恼。佛陀曾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意味着通过培养定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修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务,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2.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望 要有增强定力的目标和愿望,即“善法欲”。这需要你每天至少拿出
    泥菩萨 00:49
  • 32
    问:请问老师,应该先学禅定,还是先学解脱? 答:当然应该先学解脱。 问:可是,他们说要先学禅定,您说的怎么跟他们不一样? 答:因为你是出家人。 问:但是,有什么根据吗? 答:当然有。根据原始经典,佛陀对出家人的说法,往往通过“无常、苦、空、非我”,导向涅槃。实际上,佛陀的说法,法义精确,比祖师高明多了。
  • 5
    地球,是外星人的监狱吧! 自己不过是任凭命运摆布的棋子!
  • 0
    大藏经第1002部,乾隆大藏经第997部 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 若有众生。随处得闻此大灌顶光真言。二三七遍经耳根者。即得除灭一切罪障。若诸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本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沙
    顾淮之 4-5
  • 9
    我去寺庙拜佛,自己找资料学习了相关礼仪。 可我刚拜完,就有个带发修行的(看不出来从哪来的反正不是这个寺的),非说我做得不对,在众人面前大声的说我“你那是拜你家死了的老祖宗的,不配拜佛”然后拉着我以一个非常奇怪的方式拜佛,还要求我必须重新拜,我重新拜了又在那说“啊你那拜的都不诚心,拜了也积孽缘孽债” 这种头发都不剃的人从哪来的?
  • 0
    世间之人为了这个色身而费尽心思,希望好好保护它,欲得长命百岁,为此总是想办法补身,欲求身体强壮。譬如误以为“吃脑补脑”、“吃心补心”,是故有吃“猴脑”者,也有吃“猪心”者,甚至熊掌,蛇胆,种种动物之心脏,可说是无所不吃,极尽造业之能事。如是世间之人多不知“吃人一斤,必须偿还十六两”,逃也逃不过。又未来异熟果报之苦痛,他们哪里想像得到呢? 这个色身、身体其实只是地、水、火、风四大之假合物而已,是由人
  • 0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之开发让人惊叹。除积极的成果外,也带来了风险。如有假以“佛慈悲度众”或“如何修行有得”等等而行不善之事,让信佛者轻信其所谓的“善言“,而轻易泄露自己的信息而上当受骗。所以一定要擦亮自己的慧眼,在网络上千万不要泄露自己有关信息,不要轻信别人,确保自己不要“苦上加霜”,才有幸福可言!
  • 0
    培养感恩心是提升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内容之一。感恩心不仅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还能帮助我们减少抱怨和不满,增强内心的平和与幸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恩心: 1.认识到感恩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值得珍惜的。感恩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抱怨和不满,增强内心的平和与幸福。通过认识到感恩的意义,我们
    泥菩萨 4-4
  • 0
    培养慈悲心是佛教修行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慈悲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利他精神。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慈悲心: 1.理解慈悲心的含义 慈悲心包括两个方面: • 慈:希望他人获得幸福和快乐。 • 悲:希望他人远离痛苦和烦恼。 理解慈悲心的含义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通过学习佛教经典,如《法句经》《金刚经》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慈悲心的重
    泥菩萨 4-4
  • 2
    如见有人自称“佛”者,那么请问如此说者是否具足“五眼”?真的具有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吗?可依此五眼检视此人是否具有佛地之功德!只有修证佛菩提才可能具足五眼,也只有一切诸佛才具备此五眼。有部分行者常以“开悟成佛”“见性成佛”自居,或默默接受“相似佛位”之称号;然所谓开悟成佛、见性成佛并没有佛地果位之修证,哪里可以自称“开悟成佛”“见性成佛”,或接受这样的称呼呢?(摘录于《金刚经》详解)南无本师释迦
  • 2
    闻佛陀喜欢“如来”这个名词。 众生在称呼“如来”时, 提醒我们: 所有众生都有这无始无终的”如来”本性。 一切法的性体都是“如是”的,这是万法之妙性。 一切法从“如是”而生, 一切法又回到“如是”。 于是“我”顺藤摸瓜寻觅“如是”, 哪知“如是”是空性、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 只有无相的“我”才与“如是”合, 如此“无我”就无相。 那么“我”什么名词代替, 以避免因分别而生起呢! 就叫“如此“吧! “
  • 0
    就像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定力那么好,有了四禅八定之能力,可是还不能解脱。定力、定境都是意识觉知心的境界,不能令人解脱,只有智慧才能令人修得解脱,所以众生需要智慧,安住于智慧之境界。若依于此般若智慧的境界修习,则在解脱道上能够获得解脱果,在佛菩提道上也能成佛。云何应住?应住于般若智慧之境界;云何降伏其心?要转依般若智慧的境界修习,来降伏其觉知心。(摘录于《金刚经》之详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16
    各位师傅,请问为什么听地藏经头晕头胀什么回事
    泥菩萨 4-3
  • 2
    ……一切有为法,也像早晨的露珠一般,日出即蒸发消失;亦如闪电一般,刹那不住。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一切有为法之体性都是如此,佛弟子在修学佛法当中,应该作如是之观察:一切佛学之修学,都必须经常去作现观,一次又一次地,生生世世地作现观。在这样的熏习下,才能如实体验所学种种法之义理,成为自己之现量智慧,这才是佛弟子能获得修学利益之保证。
  • 9
    1.五戒十善大家应该都知道 个人补充的一点是在杂阿含经里有“不乐作”戒。这一点存疑。有的说它指代的是前五戒杀盗淫妄酒不乐意作,另一种说法是不图玩乐享乐。个人也不确定哪个意思准确
    安得禄 4-3
  • 1
    乾隆大藏经第58部 大力日眼莲华陀罗尼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陀罗尼品第二之一: “善男子,若有人能一心听受此日眼莲华陀罗尼,是人所有一切贪欲及诸烦恼皆悉微薄,舍身之后七返生天得宿命智,不为欲染而得圣道,一切诸天皆乐供养;天上寿尽复得七返生于人中,虽处欲界不为欲染,即于人中得成圣果,常为一切礼拜供养。   “善男子,若有得闻此陀罗尼,乃至七遍一心善听者,此人命终七返生天,获得五通为诸天师,一切诸天皆悉礼拜
    w11312254 4-3
  • 54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 2
    尤其是刚接触《金刚经》特别注意:最好别听人说。在没找到善知识的情况下还是自己独自修学比较好。一是受持读诵《金刚经》,坚持不间断。二是仔细阅读《金刚经》及释文,把不明白义的词句记录下来,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积累理解法界实相如来藏的知见。一念净信反复闻思修证即可。三是还不具备分辩解释《金刚经》对错的时候,别听别人说,以免被人误导入邪道,因能说清楚《金刚经》的善知识真的难遇。
  • 5
    在佛教修行中,持戒是修行的基础,是净化心灵、积累功德的重要途径。持戒修行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戒 五戒是佛教徒的基本戒律,适用于在家修行者和出家修行者,是修行的基础。五戒的内容如下: 1. 不杀生:尊重一切生命,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 2. 不偷盗:不取非分之物,不接受不义之财。 3. 不邪淫:遵守社会伦理,不违背家庭道德,不伤害他人。 4. 不妄语: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5. 不饮酒:避免饮酒和使用麻醉品
    泥菩萨 4-2
  • 4
    邪教邪说的共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教主崇拜与独裁领导 邪教通常以一个极具魅力的教主为核心,教主被神化为救世主或拥有特殊使命的人,要求成员对其绝对服从,不容置疑。这种独裁式领导使得成员对教主的言行深信不疑,甚至将精神幸福完全寄托于教主身上。 2.思想控制与洗脑 邪教通过思想改造、强制性劝诱等手段,对成员进行精神控制。具体方法包括: • 信息控制:限制成员接触外界信息,避免其受到外界观点的影响。
    泥菩萨 4-2
  • 4
    昨天,我被讨债的众生和背因果的众生们一直折磨,情志不舒,郁郁寡欢,自暴自弃,甚至想退道,想自杀。 十方师兄得知后,问我有没有施食? 我这才想起来,之前施食过一百多天,但现在已经中断好久了,我似乎都快忘了施食的作用了。 十方师兄见此,又带着我施食一次,修回遮一遍。我这才舒服不少,能量各方面都开始明显恢复。 01 十方师兄见我对施食如此不重视,就带着我观了一遍我施食时的法界信息。 我施食的时候,俨然像开了一场施
    xsy195 4-2
  • 0
    “四依法”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修行原则,由佛陀亲自教导弟子们如何正确依止佛法。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是指修行者应以佛法为依止,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个人。即使某个人的名望很高,但如果他的说法与佛法不一致,也不应盲目跟随。佛法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人是有生老病死的,真理则历经万劫而常新。 2.依义不依语 依义不依语,是指修行者应注重佛法的义理,而不是仅仅依赖文字和语言。语言文字只是传达真理的
    泥菩萨 4-2
  • 2
    近年来,一些邪教邪说打着“灵修培训”“开发生命潜能”“心灵疗愈”等旗号,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和群众的身心健康。以下是这些非法活动的常见特点和危害,以及如何警惕和防范的相关建议: 非法灵修培训的特点 1. 虚假宣传与歪理邪说 这些组织通常宣扬通过所谓的“灵性修炼”可以与神交流、塑造灵魂、提升灵性、蜕变生命、开发潜能、增财治病等,这些说法完全违背科学常识,属于典型的歪理邪说。 2. 精神控制与洗脑 通
    泥菩萨 4-2
  • 4
    在刚开始学佛修行时,预防被邪教邪说误导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和识别方法: 1.树立正知正见 • 学习正统佛法 学佛应从正统的佛教经典和正规的佛教教育入手,如《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经典,以及佛教寺院或佛教协会组织的学习活动。 • 避免盲目追求神通和奇迹 一些邪教邪说会利用人们对神通和奇迹的好奇心理,声称能够快速成佛或获得特殊能力。但真正的佛法修行是长期且稳定的,需要脚踏实地。 2.警惕邪教的
    泥菩萨 4-2
  • 1
    修行者观地行走:一是修行者可专注走路,离尘境的分别,防遇境生执,无所住而生清净心。二是修行者防踩踏众生,不再造业而生慈悲心。
  • 0
    佛祖无处不在! 吉林松原龙华寺拜佛启示: 一进大殿,拜的第一尊是药师佛! 我:“今日跪拜药师佛面前,心有所困,万望我佛给予指点。” 药师佛:“心有所向,皆有所限;一切所求,皆为所困。” 我:“今有诸般枷锁,皆困于我,如何所破,能够去前行?” 佛祖:“一切皆为所梦(唯心所造)。所困于心,皆为所欲,为之所贪,当以自省! 人生一世,红尘繁华蒙自眼,不要做梦中沉睡的孩子,困入其中,一切皆为空… 心若空,便不会有所困。
  • 0
    何谓修行? 是否已持戒? 是否不造业? 是否心清净? 是否离四相?
  • 0
    有相即是有为法,凡所有相皆虚妄, 有别有执有所住,妄想烦恼不可断。 无相即是无为法,诸相非相见如来, 无别无执无所住,妄想烦恼本来空。
  • 2
    这两天因为搬家,然后搬家时候着急,把我从小带到大的护身符弄丢了原来一直在枕头下面压着,那天收拾被我忘记收起来,现在找不到了怎么办啊已经陪伴我20多年了现在被我那天粗心忘记收起来弄丢了,我好难过,唉,我该怎么办啊,如果找不到会怎么样啊,唉,我该怎么办,求师傅帮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