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共修吧
关注: 3 贴子: 8

  • 目录:
  • 国学
  • 0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为什么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呢?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得到的第一份关爱来自于父母,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这就容易让人产生“理所当然”的错觉。所以我们提出子女要孝顺父母,就是要打破孩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唤起孩子从“唯我独尊”到“尊敬他人”的真挚情感。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慢
  • 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所说的“学”一方面指对五经、六艺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时”字强调运用的时机要得当,把握“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能力,后文我们会详加说明。“习”字要求做学问的人亲自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心得体会才是真正的学问。有所感悟之后,向内涵养自己的素质,向外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慢慢提升
  • 0
    我们首先要清楚并不是所有说话很动听,态度很和悦的人都是巧言令色之人。社交中要有一定的语言艺术,很多时候说话太过直接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故而我们在说话时应适当的修饰一下自己的话语,让别人有兴趣听自己说话。但要把握住自己的中心思想,不能为了迎合讨好别人故意说他人喜欢听的话,这时候就变成巧言令色了。 “仁”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始终,而“仁”究竟是什么就很难描述,韩愈说“仁”就是“爱人”。这
  • 1
    我们经常笑话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何尝不是晋惠帝。做事只凭主观臆断不结合实际,懒得去思考,你以为我们比晋惠帝高明吗?我们只不过是隐藏的晋惠帝罢了。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深化实践结合理论的处世方法。在生活中多给自己打几个问号,虽做不到曾子的“一日三省”也应该要做到“三日一省”。人是有惰性的,很多人之所以工作是生活所迫,并不是自己真想去实践,在“思考”这一方面没人逼我们很多人就懒得做
    莫词. 12-2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国学经典共修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