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谶吧
关注: 18 贴子: 692

  • 目录:
  • 个人贴吧
  • 54
    思谶 6-24
  • 16
    内藏糟粕,均系吾昔日所作,聊存于此池,留待他日回味昔日之离丧情愁,感慨烦忧.
    思谶 9-9
  • 2
    2010-06
    兮矣,夜深难寐,辗转反侧时,旧事浮动。<br/><br/>那时黄昏,那是细雨,那是一把油纸伞撑起的一季回忆,袅袅伊人,在水之边,翘首以盼。<br/><br/>记忆之初,等待促就了一季的浪漫。<br/>月下漫步走出一生难忘的回忆。<br/><br/>夏未尽时枫叶落,秋到兮,人离弃后漫天雨,寒风至,<br/><br/>有人说,爱情只能是回忆,带到婚姻里只能成为柴米油盐的平淡。<br/><br/>悲伤终究成就了回忆
    Caowasai 6-17
  • 25
  • 2
    2010-01
        
    1-31
  • 0
    手边觞,醉中凉,望向天涯襟乍扬,惊风何处藏? 雁一行,云一方,秋渚蒙蒙流水长。夕阳升故乡
  • 101
  • 1
    作者:南北朝·周兴嗣
    1234566et 9-1
  • 11
    哼、咱也开个水帖
    WXZDGX 7-25
  • 5
    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 萧良有,字以占,写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当时声望极高。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
    思谶 6-29
  • 4
    思讖 5-28
  • 1
    思谶 5-14
  • 15
    思谶 4-8
  • 15
    思谶 4-8
  • 1
    思谶 4-1
  • 12
    思谶 3-25
  • 26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
    思谶 12-7
  • 25
    思谶 11-30
  • 3
    思谶 11-15
  • 8
    思谶 10-31
  • 1
    整理:思谶
    思谶 10-2
  • 11
    思谶 9-11
  • 1
    思谶 4-15
  • 8
    思谶 2-26
  • 3
    思谶 2-22
  • 30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
    思谶 2-3
  • 3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谶 2-3
  • 4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
    思谶 2-3
  • 15
    论语序说   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
    思谶 2-2
  • 2
    原名:训蒙文 作者:清·李毓秀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思谶 2-2
  • 1
    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者:清·朱柏卢 朱柏庐 (1627~1698年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朱子治家格言》
    思谶 2-2
  • 2
    作者:不考·佚名
    2-2
  • 2
    思谶 2-2
  • 5
    作者:现代·徐平 徐平,本名徐宝源。1921年生,北京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业余从事诗、联写作与研究,作品多次获大奖。诗作有《红楼吟》等
    思谶 2-2
  • 1
    作者:民国•苏友章
    思谶 2-2
  • 6
    作者:民国·熊颖湄
    思谶 2-2
  • 2
    作者:不考·佚名
    思谶 2-2
  • 6
    作者:不考·佚名
    思谶 2-2
  • 3
    作者:不考·佚名
    思谶 2-2
  • 4
    作者;清·杨林兰 声律发蒙叙   昔苏长公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高风亮节卓立于当世,斯流风余韵昭著于来兹,古今人未尝不
    思谶 2-2
  • 5
    笠翁对韵·清·李渔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 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
    思谶 2-2
  • 6
    思谶 2-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