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肾脏在前期损伤时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等到你感到身体不舒服时,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今天和大家讲讲哪些人更容易患上尿毒症。 1、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中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肾功能,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高血压人群 血压和肾脏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血压会对肾脏的血管造成压力
-
0肾脏萎缩是长期病变的结果,通常是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只能等着发展成尿毒症。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因素,帮助肾病患者远离尿毒症。 1、 肾脏内细胞血氧供应 肾脏内细胞的血氧供应情况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降低尿蛋白、血压、血肌酐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指标下降,更重要的是减轻肾脏的负担,改善肾脏细胞的生存状态,为残存和受损伤较轻的细胞恢复机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2、预防加速肾衰竭的突发因素 保
-
11. 药物联合使用:多数肾病患者需联合用两种或以上药物,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2. 用药规范:药物治疗要规范,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需按医生制定的方案治疗。 3. 预防感冒:感冒易使肾病病情加重,要注意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 4. 遵医嘱停药:能否停药由医生判断,依赖药物的肾病不要随意停药,以免病情反复。 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伤肾饮食习惯,作息规律,避免劳累熬夜。 6. 耐心用药:绝大多数肾病需长期用药
-
0很多朋友分不清楚自己要挂什么科室,有哪些症状需要挂肾内科呢? 第一个就是从尿的颜色上来说,比如尿液出现红色,褐色,酱油色啊,或者是这个小便特别黄,因为正常的尿液颜色,它是淡黄色的。 第二呢尿液里有泡沫,也就是我们说的泡沫尿。 第三个就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 第四个就是尿量发生变化,尿量比较多,或者尿量很少,甚至无尿,少尿呢就是每天小于400ml,无尿是每天小于100ml。还有一个就是夜尿增多,正常的夜尿是小
-
0咱们先说这两个重要指标。第一个叫肾小球滤过率。第二个指标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 一旦出现以下三种状况,那可就得注意了,这意味着您的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第一种,当您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5。 第二种情况,要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超过300。 还有第三种,把这两个指标综合来看,当肾小球滤过率处于45到60之间,同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在30到300之间,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那您的肾脏健康也亮起了红灯,需要格外关注。
-
01.尿液异常: 尿量变化:正常人尿量平均为每天1500毫升,每天4~8次。肾病早期,患者的肾脏过滤功能可能会受损,导致尿量减少或增多,特别是在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情况下,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应及时就医。 尿液颜色变化:尿液可能变得浑浊,如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浓茶色,也可能出现血尿,即尿液中带有红细胞。 尿中泡沫增多:这通常表明尿液中蛋白质较多,形成蛋白尿。 2.水肿: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钠潴
-
0第一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尿液异常,比如尿血、蛋白尿。 第二阶段:轻度慢性肾病,症状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尿液中可能有蛋白阳性、尿潜血阳性等。 第三阶段:中度慢性肾病:开始出现精神疲劳,身体乏力、肿胀、泡沫尿、腰部酸痛、血尿等情况。 第四阶段:重度慢性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四肢肿胀、尿量少、发力、以及高血压、贫血等。
-
01.饮食调整: 避免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如肥肉、油条等,以减少肾脏负担。 控制钠盐摄入,高盐饮食易导致高血压,进而损害肾脏。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作息规律: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适当运动: 定期进行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等,以提高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肾脏的血液供应。 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运
-
01. 尿里有泡沫,这个泡沫就像啤酒泡沫那样,长时间的不能消散。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尿里,尿中就会有很多的泡沫。 2. 眼睑水肿,肾脏滤水出了问题,眼睑就会出现明显的难以消退的水肿,如果不是饮水过多,或者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等问题导致的眼睑、脸部的水肿,就要到医院去查一个肾功能,看看肾脏有没有问题。 3. 夜尿频繁,如果夜尿经常超过两次以上,并且夜尿量多于白天的尿量,要警惕肾功能不
-
0有些蛛丝马迹提示您的肾脏需要“检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张路霞副教授提醒,不要忽视了肾脏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 1.尿量变化 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无论是尿量变多还是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警惕肾脏病变。 2.尿性状改变 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浅黄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颜色稍深。如果尿色发红,或者尿中泡
-
01.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因为当肾闹罢工,不能及时排泄毒素,导致它们在消化道的数量增加,毒素刺激了胃肠,最终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不适。 2.严重乏力 乏力是一个非特异症状,很多原因可以引起乏力,而这种乏力、提不起劲也是肾衰竭人群普遍存在的症状,这与肾衰竭引起毒素累积、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都有一定关系。 3.头晕头痛 这是容易被漏诊的肾衰竭表现,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不是脑袋、神经出问题了。 4.水肿 这是肾病的典型症状,一
-
01.尿液变化: 尿液颜色变化:尿液颜色可能变深,出现浓茶色、洗肉水样或酱油色等异常颜色。 泡沫尿: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持久不易消退,可能表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血尿:尿液中混有血液,可能是肾脏组织受损的信号。 2.水肿: 面部、眼睑、脚踝或下肢等部位可能出现水肿,这是由于肾脏排泄水分功能下降,导致体内水分潴留。 3.血压升高: 肾病早期可能伴随高血压,这是由于肾脏损伤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4.腰痛:
-
0肾功能衰竭在早期阶段,往往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主要呈现为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比如慢性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一般来说呢,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30ml/min以下时,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开始逐渐显现,并且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多个系统。 举个例子:比如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皮肤方面呢,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血液系统受到影响时,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或自发性
-
0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而复查是治疗肾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查,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首先,肾病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肾病复查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会不断变化,医
-
0看看你有没有 1夜尿变得频繁,患者可能在早期就感受到夜间排尿次数超过两次,并且尿量超过全天总量的一半。 2蛋白尿,尿液中常伴随着细腻的泡沫,且这些泡沫持久不散。 3血尿,在临床上,患者有时会出现血尿,这通常是短暂的肉眼血尿。 4高血压,患者可能已有5到10年的高血压病史,常伴随着头晕、头痛等不适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胸闷、气急,甚至心脑血管的严重病变。 5下肢浮肿,其中双下肢的凹陷性水肿尤为多见。 6有些患者还可能出
-
0俗话说“人睡三觉,命比纸薄”,对于肾病患者来说,睡好觉尤为重要,但有三种觉是要尽量避免的。 1、闷头觉 生气后选择闷头睡觉,虽然看似能平复心情,但实际上会导致气机郁结,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生气时入睡可能会留下不良记忆,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多梦。 2、 懒觉 经常睡懒觉的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越睡越累,整天无精打采。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早晨是身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如果赖床,会抑制阳气
-
01、水肿:如果发现眼睑或下肢出现水肿,甚至全身、胸水和腹水,这可能是肾脏排水功能下降的信号。 2、高血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肌酐高导致的钠和水重吸收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 3、腰疼:腰部不适或疼痛,可能是肾脏或周围组织病变的信号,需要警惕。 4、泌尿系统刺激: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尿液颜色和性质变化,可能是肾脏结石或感染引起的。 5、消化系统受影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01、零食。许多零食含钠量高,如话梅、辣条、火腿肠、薯片等,这些都是肾单位的杀手。 2、过量摄入钠。每天摄入的钠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的盐、油和蛋白质都会增加肾脏负担。 3、久坐。久坐、缺乏锻炼和肥胖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诱因,这些疾病久了都会对肾脏造成影响。 4、熬夜。缺乏睡眠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诱发血压和肾内压持续升高,加重肾脏病。 5、憋尿。憋尿容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反复的肾盂肾炎会影响肾功能
-
01、减少红肉摄入 红肉包括猪、牛、羊、驴等肉类,因肌肉颜色较深呈暗红色而得名。研究表明,红肉摄入量与尿毒症风险呈剂量依赖关系,红肉摄入越多,患尿毒症的风险越高。而家禽、鱼类、奶制品则没有这样的联系。大豆类食品对肾脏有轻微的保护作用,用这些食物代替红肉,可以降低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2、保证充足睡眠 大多数肾脏生理功能具有昼夜节律,经常缺觉或值班的人肾功能下降更快。研究表明,每天睡眠不足5-6小时的人,蛋白尿发
-
0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进行划分的,总共分为五期。 第一期,肾小球滤过率在90以上,这代表我们肾功能是相对完好的。 第二期,肾小球滤过率在60到89,我们就应该进行评估,减慢肾脏病的病程。 第三期,肾小球滤过率就到了30到59,这时候肾功能已经比较差了,也就是肾功能衰竭。 第四期,肾小球滤过率在15到29,这时候就需要综合性治疗了,甚至要开始做好透析的准备了。 第五期,肾小球滤过率已经小于15,这就是我们以前经
-
01、多喝水 多喝水是肾脏最好的保护方式,它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毒素并促进其排出。但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水肿,就要减少水分摄入,以免加重水肿情况。 2、利尿食物 出汗虽然可以排出一定量的毒素,但尿液排出的毒素更为重要。因此,肾病患者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利尿食物,如冬瓜、西瓜、绿豆等,帮助身体排毒。 3、尿量的重要性 尿量多并不是问题,最怕的是只喝水不排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4
-
01、水肿 早上起床后照镜子,如果发现自己眼周或眼睑浮肿,特别是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能缓解,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脚踝或双下肢水肿,这些都是肾病可能的预警信号。 2、尿蛋白和尿潜血 如果你发现尿液中有泡沫或者尿液呈洗肉水色,且泡沫长时间不消失,这可能意味着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如果尿液颜色浑浊或呈淘米水状,应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关尿液检查和治疗。 3、排尿量不正常 正常人每天排尿次数在4~8次,尿量约在1000到
-
01、多喝水 多喝水是肾脏最好的保护方式,它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毒素并促进其排出。但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水肿,就要减少水分摄入,以免加重水肿情况。 2、利尿食物 出汗虽然可以排出一定量的毒素,但尿液排出的毒素更为重要。因此,肾病患者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利尿食物,如冬瓜、西瓜、绿豆等,帮助身体排毒。 3、尿量的重要性 尿量多并不是问题,最怕的是只喝水不排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4
-
01、尿液异常:出现小便泡沫多且长久不消失,尿色异常,尿量过多或过少,年轻人夜尿增加等情况,往往是早期肾病征兆,应及时就医。 2、持续的浮肿:比如腿部浮肿、眼部浮肿、面部浮肿。 3、乏力懒言:感觉总是无力,提不起劲儿,总是想躺着。
-
0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肾病患者需要特别重视饮食的控制,控制代表的是一个程度,不能过多或者过少,正所谓物极必反,做过头了不利于病情的康复,还会影响肾病患者的远期治疗。 二,饮食必须保证营养全面与均衡。要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营养,否则将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发挥与疾病的康复。 三,中晚期慢性肾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 四,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肾病患者必须杜绝不良的饮食习惯,拒绝
-
01、怕缺水过多。缺水过多,尿量会减少,肾脏主要通过尿液排泄毒素,尿液的减少就会使体内毒素堆积。 2、经常食用过咸的食物,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进一步可能损伤肾脏,因此平常饮食尽量要清淡些。 3、怕生气。生气会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引起血压的升高,同时引起肾脏血流的减少,就有可能加重肾脏的损伤。 4、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可能会造成肾小球的损
-
0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能引起肾病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 2、经常憋尿的人:憋尿习惯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 3、泌尿系感染患者: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可能是尿毒症的前兆。 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超过10年,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防万一。 5、有肾病史的人:例如肾炎患者,更易受到尿毒症的侵袭。
-
0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肾病患者需要特别重视饮食的控制,控制代表的是一个程度,不能过多或者过少,正所谓物极必反,做过头了不利于病情的康复,还会影响肾病患者的远期治疗。 二,饮食必须保证营养全面与均衡。要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营养,否则将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发挥与疾病的康复。 三,中晚期慢性肾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 四,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肾病患者必须杜绝不良的饮食习惯,拒绝
-
01.水肿:出现莫名的水肿,主要是代谢障碍所致,提示肾功能下降 2.口臭:肾病后期转变成尿毒症,毒素排不出去,就会散发口臭 3.皮肤瘙痒:肾功能差,水液代谢就差,会通过皮肤排出多余水分,会刺激皮肤出现瘙痒 4.尿量异常:肾脏损伤,一般会出现尿量增多,减少,持续时间比较久 5.腰部酸胀:肾脏出现异常病变,侵犯到局部神经,后腰就会出现剧烈酸胀
-
0水肿是肾病给身体的预警信号之一。肾病的水肿主要集中在三个部位: 1、眼睑或面部浮肿。肾脏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盐代谢异常,引起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尤其是在皮肤较薄、组织较松弛的眼睑和面部。 2、身体下部的小腿、脚踝部,双下肢膝以下的浮肿。这种皮肤的水肿有一个特点就叫指凹性水肿,就是我们用手指按压水肿的下肢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很深的凹坑,并且很长时间才会恢复。 3、当浮肿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胸水和腹水
-
0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了解其原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1、肾脏负担过重 饮食不节制,尤其是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诱发蛋白尿。建议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 2、情绪过激和过度运动 情绪过激和过度运动会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从而出现蛋白尿。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度运动非常重要。 3、感染类或免疫类疾病 感染类或免疫类疾病,如红斑狼疮、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感
-
01、高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24小时。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 3、高脂血症:血脂水平升高。 4、水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肾病综合征的核心问题是大量蛋白尿。肾脏的滤过膜受损后,血液中的大量蛋白质漏到尿中,形成大量蛋白尿。随着蛋白的不断流失,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外渗,从而导致水肿。
-
11. 药品管理:患者需了解药物副作用,如普利/沙坦类可能导致低血压、肌酐/血钾升高;激素治疗需注意感染、面貌改变、失眠等副作用。避免滥用药。 2. 指标管理:稳定血压、血糖、血脂,通过饮食、用药、运动调控。配合医生,维持尿蛋白低于1克/天,最佳为0.5克/天以下。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指标。 3. 生活管理:肾病患者应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态与饮食,低盐、优质低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高血钾者慎食高钾食物,心态积极
-
01、出现泡沬尿。如果出现了小而密的泡沫尿,并且泡沫久久不散,一定要及时去做肾脏筛查。 2、眼部症状。肾脏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肾病均属于微血管并发症,若已经出现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快去检查你的肾。 3、血压高。糖尿病肾病有可能会引发高血压症状。 4、贫血。肾病导致的贫血,外在表现有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和唇甲苍白无光泽等。 5、水肿。肾系疾病引发的水肿在早上比较明显,有些眼睛睁不开,白天起床活动后下肢承受压力大,容易
-
0一、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肌酐升高的时间长短:短期内升高的肌酐更容易降下来。 血压和蛋白尿的稳定状况:这两项指标的稳定对肾功能至关重要。 区分急性因素和慢性因素:急性诱因导致的肌酐升高,及时纠正后通常能回落。 二、病理损伤的程度 肾小球损伤:关注肾小球硬化程度、足细胞上皮细胞细膜增生及新月体细胞纤维化程度。 肾小管损伤:关注间质性细胞损伤情况,包括肾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性水肿及肾小管萎缩情况。
-
1急性血肌酐升高常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外疾病,而慢性血肌酐升高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这些都是肾内科最常面对的问题。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逐渐发生的,称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非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肌酐升高大多是短期快速升高,称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急性肾损伤。 3、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一段时期
-
0尿毒症并不完全是拖出来的,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尿毒症的形成原因 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尿毒症通常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当肾脏功能逐渐丧失,无法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时,就会发展成尿毒症。 早期症状的忽视:肾脏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例如,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可能只有轻微的腰痛、恶心、
-
01. 水肿:尤其是眼睑、面部和下肢,因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导致体内水分滞留。 2. 尿量异常: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或增多,尿液颜色变深、泡沫增多,甚至血尿。 3. 疲劳乏力:肾功能下降导致毒素积累,影响身体能量代谢,引发疲劳感。 4. 食欲不振:毒素积累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5. 皮肤瘙痒:肾功能不全时,毒素无法有效排出,刺激皮肤引发瘙痒。 6. 高血压: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
-
0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尿液变化 尿量减少: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每日尿量可能少于400ml,甚至无尿。但也有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尿色改变:尿色可能加深,呈现浓茶色、酱油色或血尿等。 水肿 可出现于眼睑、双下肢,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水肿。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差、厌食的情况。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全身
-
0众所周知,肾衰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医生表示,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而在这个过程中,越早发现病情越早进行干预,治疗起来的效果就会越好。 认识疾病都会尤其明显的症状,肾衰竭也不例外,这也是患者及时发现肾衰竭的判断方式。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就需要格外注意了,比如夜间小便次数增多,每天夜里起夜达到3次甚至更多;小便颜色的变化,变黄变
-
0肾脏的过滤功能: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它负责过滤血液,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当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如尿素、肌酐等)增多时,肾脏会通过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放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排尿机制:当人体摄入足够的水分时,血液循环增加,流经肾脏的血液也相应增多。这会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尿液,从而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因此,喝水后立即排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对水分的快速处理能力。
-
01、泡沫尿 由于肾脏发生了病变,导致我们肾脏的过滤率出现了问题。如果小便中含有很多细泡泡,且久久不能散,那么要小心蛋白尿,蛋白尿是衡量肾脏疾病的黄金指标。 2、眼睑及脚踝水肿 如果肾脏出现功能性问题,这样代谢水分的能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过度饮水后,会导致大量的水潴留在体内,导致水肿的发生。 只要出现上面2点中的一点,就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要拖。
-
01. 慢性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逐渐减退,可导致尿毒症。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 2. 肾结石: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超过饱和度而形成的固体结晶,可能在肾内或尿路中引起疼痛和尿液异常。 3. 肾小球肾炎:免疫反应引起的肾小球损伤,导致尿液异常、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4. 肾衰竭: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需要透析或肾移植进行治疗。 5. 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
-
0肾脏是机体排除水、钠跟各种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病患者因水、钠排出减少,致水.钠潴留体内,同时由于肾脏大量蛋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小,细胞外液尤其是血管外组织间液过多积聚而出现水肿,称之为肾性水肿。水肿是肾脏疾患最常见的信号。肾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阴囊、面部以及足踝等部位,以晨起时明显,严重时可延及下肢及全身。因此很多朋友通常以自己是否有水肿来判断是否得了
-
0肾脏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观察尿液和身体的细微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肾脏疾病的迹象。以下是一些提示肾脏有问题的常见症状: 1. 尿液改变:尿液颜色变深,如洗肉水色、浓茶色;尿液中出现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 2. 水肿:早上起床后观察到眼皮或脸部水肿,有时伴有脚踝、足部、腿部等部位的水肿。 3. 疲劳乏力:无明显原因出现疲劳、乏力、腰酸背痛等表现。 4. 血压升高:肾脏疾病可导致血压升高,特别
-
0保护肾脏首先要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警觉,在体检或其他健康检查时,接受肾脏功能相关检查是了解肾脏健康的唯一方法。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这也同样有益于肾脏健康。 ➡ 饮食、运动、体重,三管齐下: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食物、低脂或无脂肪的乳制品等,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每天活动30分钟以上,让规律的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的饮食
-
01.改掉抽烟的坏习惯 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因为烟草里面有丰富的尼古丁,这种物质属于致癌物质,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同时长期抽烟还会诱发其他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所以患者要想让肾脏、身体越来越健康,一定要戒烟。 2.注重调养,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大家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比较温和的运动,坚持练习,可以达到
-
0一、饮食相关 高盐饮食:摄入过多盐分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引发肾病。 高糖饮料: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奶茶等,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可能诱发糖尿病肾病。 高蛋白食物: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产生过多代谢废物,加重肾脏排泄负担。 二、生活习惯 憋尿:长时间憋尿会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尿路感染,甚至可能导致肾炎。 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肾脏负担。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肾脏细胞,
-
0若你的尿液出现以下三种异常表现,可能预示着肾脏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尿液颜色异常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如果尿液颜色突然变深,甚至呈红色、棕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是尿液浓缩、血红蛋白尿或泌尿系统炎症等问题的信号。此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改变。 2. 尿液中出现泡沫 正常尿液在排出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泡沫,但泡沫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尿液泡沫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
-
0肾脏是一个多功能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 1. 生成尿液和排泄代谢废物: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将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2.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内分泌功能:肾脏能够合成、分泌和激活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胆钙化醇等,参与血压调节、红细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