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个人、社会和经济产生显着影响的高发性疾病。二者均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炎症过程可影响整个呼吸道[从中央气道至周围气道(内径<2 mm的小气道)]。既往研究显示,小气道疾病对上述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使药物定位于小气道的新型吸入装置已研发成功,并且可能在未来用于哮喘和COPD的治疗。
小气道病变评估
哮喘和COPD相关小气道疾病的评估及监测十分困难,原因在于现有的功能测量方法很难到达小气道。对小气道疾病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目前尚无任何被广泛接受的检测方法。
小气道阻塞影响通气分布,并可导致伴有空气潴留的小气道闭合。用于评估小气道病理的肺功能检测可分为气流检测、气道阻力检测、通气分布状况评估、气道闭合和空气潴留测试。在不同气流速率下的单次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可作为周围气道炎症标志物。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小气道阻塞的评估。例如,高分辨率CT(HR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间接评估通气不均和空气潴留等小气道阻塞。
哮喘患者小气道病变
尽管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疾病引人注目,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我们查阅了19项研究,从多方面调查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病变情况。调查显示:① 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及外壁厚度增加;② 与非致命性哮喘患者相比,致命性哮喘患者小气道增厚更明显,嗜酸粒细胞数量更多(其中致命性哮喘持续时间较短患者的杯状细胞数量较多);③ 不同患者的近端与远端气道细胞浸润程度不一;④ 小气道外壁炎症较内壁更显着;⑤ 夜间哮喘患者在夜间出现肺泡内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氟尼缩松可减轻小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诱导的小气道内平滑肌数量减少及呼气中段流量改善相关。
COPD患者小气道病变
对于COPD患者,小气道则为阻塞的主要部位。因此,我们评估小气道疾病对COPD的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COPD患者的小气道内存在炎症,气道闭塞可能是COPD形成中的重要现象之一。COPD主要病理改变发生于小气道和肺实质,病理特征包括小气道重塑(纤维化和平滑肌增生)和肺脏组织破坏。生长因子释放和小气道重塑可能是烟雾暴露的直接结果。小气道重塑与肺组织破坏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差异,研究提示,小气道可能是疾病预防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哮喘和COPD患者的小气道靶向治疗
哮喘 随着可溶性氢氟烷烃(HFA)技术的引入,产生颗粒大小约为1μm的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MDI)的应用已成为可能。目前,可用的小颗粒pMDI药物包括HFA-倍氯米松、HFA-倍氯米松/福莫特罗、HFA-氟尼缩松和环索奈德。
与传统吸入器相比,小颗粒pMDI最重要的优势为,药物在肺内沉积较多,而口咽部沉积较少。与干粉吸入器相比,pMDI的劣势为,需要更好的协调性。此外,pMDI还需要低温保存。既往认为,小颗粒pMDI可能导致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的观点并非事实。
应用小颗粒气溶胶可能产生额外临床获益。部分研究显示,小颗粒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可改善哮喘患者小气道炎症反应和功能。HFA-倍氯米松与氟氯化碳(CFC)-倍氯米松在改善哮喘症状和FEV1方面效果相等,但HRCT评估显示,HFA-倍氯米松在减少小气道空气潴留数量方面优于CFC-倍氯米松。
采用脉冲震荡(IOS)肺功能测定的两项研究表明,小颗粒ICS对小气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佳。目前,较多证据显示,小颗粒气溶胶在改善小气道功能和炎症方面优于大颗粒气溶胶。这对症状难以控制的哮喘患者尤为重要。
COPD ICS对COPD的治疗效果劣于哮喘。ICS在COPD中未能产生预期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颗粒ICS仅沉积在中央气道,而炎症反应同样存在于小气道和肺组织中。
迄今为止,仅少量研究调查了小颗粒ICS在COPD中的治疗效果。一项研究显示,HFA-倍氯米松在哮喘症状和FEV1改善方面稍优于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基于小气道疾病的现有知识,目前已研发出数种替代性抗炎治疗药物,如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SB505124)和双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AZ11557272)。
小气道病变评估
哮喘和COPD相关小气道疾病的评估及监测十分困难,原因在于现有的功能测量方法很难到达小气道。对小气道疾病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目前尚无任何被广泛接受的检测方法。
小气道阻塞影响通气分布,并可导致伴有空气潴留的小气道闭合。用于评估小气道病理的肺功能检测可分为气流检测、气道阻力检测、通气分布状况评估、气道闭合和空气潴留测试。在不同气流速率下的单次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可作为周围气道炎症标志物。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小气道阻塞的评估。例如,高分辨率CT(HR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间接评估通气不均和空气潴留等小气道阻塞。
哮喘患者小气道病变
尽管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疾病引人注目,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我们查阅了19项研究,从多方面调查哮喘患者的小气道病变情况。调查显示:① 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及外壁厚度增加;② 与非致命性哮喘患者相比,致命性哮喘患者小气道增厚更明显,嗜酸粒细胞数量更多(其中致命性哮喘持续时间较短患者的杯状细胞数量较多);③ 不同患者的近端与远端气道细胞浸润程度不一;④ 小气道外壁炎症较内壁更显着;⑤ 夜间哮喘患者在夜间出现肺泡内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氟尼缩松可减轻小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诱导的小气道内平滑肌数量减少及呼气中段流量改善相关。
COPD患者小气道病变
对于COPD患者,小气道则为阻塞的主要部位。因此,我们评估小气道疾病对COPD的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COPD患者的小气道内存在炎症,气道闭塞可能是COPD形成中的重要现象之一。COPD主要病理改变发生于小气道和肺实质,病理特征包括小气道重塑(纤维化和平滑肌增生)和肺脏组织破坏。生长因子释放和小气道重塑可能是烟雾暴露的直接结果。小气道重塑与肺组织破坏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差异,研究提示,小气道可能是疾病预防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哮喘和COPD患者的小气道靶向治疗
哮喘 随着可溶性氢氟烷烃(HFA)技术的引入,产生颗粒大小约为1μm的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MDI)的应用已成为可能。目前,可用的小颗粒pMDI药物包括HFA-倍氯米松、HFA-倍氯米松/福莫特罗、HFA-氟尼缩松和环索奈德。
与传统吸入器相比,小颗粒pMDI最重要的优势为,药物在肺内沉积较多,而口咽部沉积较少。与干粉吸入器相比,pMDI的劣势为,需要更好的协调性。此外,pMDI还需要低温保存。既往认为,小颗粒pMDI可能导致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的观点并非事实。
应用小颗粒气溶胶可能产生额外临床获益。部分研究显示,小颗粒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可改善哮喘患者小气道炎症反应和功能。HFA-倍氯米松与氟氯化碳(CFC)-倍氯米松在改善哮喘症状和FEV1方面效果相等,但HRCT评估显示,HFA-倍氯米松在减少小气道空气潴留数量方面优于CFC-倍氯米松。
采用脉冲震荡(IOS)肺功能测定的两项研究表明,小颗粒ICS对小气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佳。目前,较多证据显示,小颗粒气溶胶在改善小气道功能和炎症方面优于大颗粒气溶胶。这对症状难以控制的哮喘患者尤为重要。
COPD ICS对COPD的治疗效果劣于哮喘。ICS在COPD中未能产生预期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颗粒ICS仅沉积在中央气道,而炎症反应同样存在于小气道和肺组织中。
迄今为止,仅少量研究调查了小颗粒ICS在COPD中的治疗效果。一项研究显示,HFA-倍氯米松在哮喘症状和FEV1改善方面稍优于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基于小气道疾病的现有知识,目前已研发出数种替代性抗炎治疗药物,如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SB505124)和双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AZ1155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