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尚吧 关注:38贴子:346
  • 2回复贴,共1

诸葛双忠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5-08 16:21回复
         诸葛双忠祠位于绵竹城西茶盘街,是四川省和绵竹市境内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其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三国蜀汉历史终结的历史见证。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有三回提到绵竹,其中117回“邓世载偷渡阴平,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这是三国历史上最后一战。因此又有“到四川不到绵竹,《三国演义》没看完”的感叹。绵竹诸葛双忠墓祠的纪念主体为诸葛亮的大好儿孙诸葛瞻、诸葛尚。与成都武侯祠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诸葛一门,三代忠贞”的千秋佳话。原墓祠占地面积约六十亩。历经1800年的岁月沧桑,数度兴衰,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于1985年经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经绵竹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确定,将待现职业中学搬迁以后在原地,按历史原貌,全面修复双忠祠。
    一、 诸葛瞻父子事迹
         《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对诸葛瞻父子的事迹,作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诸葛瞻字思远,为诸葛亮四十七岁时所生长子,自幼“聪慧可爱”,“工书法,强识念”,才思敏捷。诸葛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刘禅之女为妻,拜骑都尉。之后,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忠贞,身肩重任,独当一面,尽心竭力,死而后已。《三国志》卷三十五记载说:“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初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井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军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华阳国志》卷七记载大略相同:“前锋已破,艾径至涪,瞻退保绵竹。艾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瞻怒,斩艾使。战于绵竹,瞻军败绩,瞻临阵死。崇及羽林都李球、尚书张遵皆必死没命。瞻长子尚叹曰:‘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至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驱马赴魏军而死。”
         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之后的《元和郡县志》,对诸葛瞻父子事迹也作了记述:“邓艾以景耀六年征蜀,大破诸葛瞻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曰:‘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进屯绵竹,埋人脚而战,父子死焉。”《绵竹县志》卷十二记载说:“……瞻大败,力战而死,时年三十七,长子继死之,并葬于绵竹西郊。……诸葛尚字无考,瞻长子,年少慷慨,有大节,从父护军至绵竹,邓艾遣书谕降,瞻未决,尚曰:‘有意邪乎?’瞻叱曰:‘父子荷国厚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驰入魏军,策马冒阵而死,时年十九”。
         以上几则史料叙述方式略有异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记载了诸葛瞻父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同将士们坚守绵竹,直至英勇战死的事迹。尤其是他们最后的所作所为,表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二、关于诸葛瞻父子墓
         绵竹是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的地方。绵竹后来因之被称为“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表达了绵竹父老对诸葛瞻父子的由衷纪念。
         诸葛瞻父子战殁后,即安葬在绵竹,据史料记载,其墓在绵竹西郊。具体地点,因碑刻湮没,难于查考。现在绵竹职中内的诸葛瞻父子墓,周围长30米,封土高3米,墓基围以石栏,墓前有石碑一道,高3.3米,宽0.77米,上刻“后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瞻子尚之墓”一行大字,边款刻 “康熙六十一年绵竹邑令陆箕永立”,碑后刻“光绪七年重立”的刻记。墓碑两侧各有一棵古松形同卫士,苍劲挺立。此墓究竟是当年诸葛瞻父子的埋骨之处,还是他们的衣冠冢?《绵竹县志》卷十六古迹篇中记载,清朝康熙时,邑令王谦言曾做过一番考证。他在所撰《诸葛都护父子墓记》一文中说:“予始入境,按志访诸葛都护父子墓于西郊,或以为邓艾冢,遂令披蒙茸,除道路,往而谒之。见其坟如昭烈陵,特高广仅及半,亦疑信两无据耳。按汉史,景耀六年癸未八月改元炎兴。司马昭遣邓艾、钟会取蜀。艾自阴平由邪径至江油,诸葛瞻将兵拒诸涪县,退保绵竹,战而死,故墓在焉。”王谦言接着又说:“邓艾陷蜀后,钟会等人争夺功劳,“恐其为变,乃遣护军田续袭艾父子于绵竹而斩之,余子在洛阳悉数被诛,徙其妻集子孙于西氐。夫艾既死于绵,亦必葬于绵,谓之邓艾冢似可信也。”王谦言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葬在绵竹,邓艾被杀后也埋在绵竹,他找到的这个墓究竟是诸葛瞻父子墓还是邓艾墓呢?王谦言考证史料,得出结论说:“邓艾率兵攻入蜀汉后,蜀人国亡家破,都恨他,谁会为他修墓呢?当时魏兵也不会为他修墓,因为它是以“恐其为变”的罪名被杀的。到了晋朝泰始年间,议郎为邓艾上书辨冤。“谓可听艾归葬旧墓,遣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乃以艾孙朗为郎中。夫即录其孙矣,岂有不归其骨于故里乎?则今之诞而传伪者,其非邓艾冢无疑也。


    2楼2011-05-08 16:21
    回复
      绵竹啊.0.............我的家乡........


      4楼2011-09-30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