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吧 关注:107贴子:7,320
  • 8回复贴,共1

说文解字析沭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旧时,莒州有八景,“沭水拖蓝”是其一。
沭水,是沭河的老称,古时又写作“术水”。
沭水源于沂水县西北部沂山南麓穆陵关,与沂河并行南流,经沂水、莒县、临沂、莒南、临沭、郯城、新沂、宿迁,至骆马湖折向东流入海。故自古相传:
头枕穆陵关,脚呲宿迁县。
沭水发源山区,流经丘陵地带,在莒城东北约1.5公里处,与袁公河交汇。因袁公河从莒中平原流入,两河水中成分迥异,汇流后河里出现清浊分明的两股水流,“清流”者袁公河,“浊流”者沭水,清流泛淡淡蓝色,似河中拖曳着一条蓝带子,誉称“沭水拖蓝”。
同题之下,明永乐十八年举人、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司佥事邑人姚鹏泼墨:
沭水汪洋万顷流,兴衰相继几千秋。
天光云影相辉映,渚鹭沙凫任去留。
一派笙簧调岸柳,数行蝌蚪写河洲。
金波荡漾浑如带,壮我城阳据上游。
莒州名士朱凤翱(1862-1937,字瑞岐,号飞舞)挥毫:
两岸绿杨杂绿莎,中流漾漾蔚蓝拖。
新晴天色虚涵镜,过雨山光浓染波。
石激澜回青漱玉,风吹纹皱碧飘罗。
桃花逐得三春浪,一霎翻成锦绣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河上游分建青峰岭、仕阳水库,水患得到治理,今已很少见到这一景观。
沭水进书入册很早,战国时《周礼•职方氏》中就有“正东曰青州……其浸沂、沭”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载:
术水南至下邳入泗。
唐代颜师古注:
术水,即沭水也。
尤为难得的是,在被誉为“公元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北魏《水经注》所记载的1252条“大小水道”中,郦道元对沭水厚爱有加,其卷二十六“沭水”下,不仅沭水的源头、流向,甚至流域内山陵、城邑、关津、原隰和建置沿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名人名事,无不繁征博引。现抄录如下,以敬谢先贤: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
沭水又东南流:左合岘水。水北出大岘山,东南流,径邳乡东,东南流注于沭水也。
东南过其县东,沭水左与箕山之水合。水东出诸县西箕山,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巨谬矣。其水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东南过莒县东,《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
《列女传》曰: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二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即是城也。
其城三重,并悉祟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无知之难,小白奔焉。乐毅攻齐,守险全国。秦始皇县之。汉兴,以为城阳国,封朱虚侯章治莒。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阳因为琅邪国,以封皇子京,雅好宫室,穷极伎巧,壁带饰以金银。明帝时,京不安莒,移治开阳矣。
沭水又南,袁公水东出清山,遵坤维而注沭。
沭水又南,浔水注之。水出于巨公之山,西南流,旧堨以溉田,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浔水又西南流入沭。
沭水又南与葛陂水会。水发三柱山,西南流,径辟土城南,世谓之辟阳城。《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节侯刘壮为侯国也。其水于邑,积以为陂,谓之辟阳湖。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
     沭水自阳都县又南,会武阳沟水。水东出仓山,山上有故城,世谓之监宫城,非也。即古有利城矣。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也。其城因山为基,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阳沟。又西至即丘县,注于沭。



1楼2011-06-26 15:38回复

         沭水又南径东海郡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也。桓公五年,《经》书:齐侯、郑伯如纪,城祝丘。《左传》曰:齐郑朝纪,欲袭之。汉立为县,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国志》曰:自东海分属琅邪。阚駰曰:即祝鲁之音,盖字承读变矣。
         沭水又南径东海厚丘县,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出,今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径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六年,封卫绾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沭水又南径建陵山西。魏正光中,齐王之镇徐州也,立大堨,遏水西流,两渎之会,置城防之,曰曲沭戌。自堨流三十里,西注沭水旧渎,谓之新渠。旧渎自厚丘西南出,左会新渠,南入淮阳宿预县,注泗水。《地理志》所谓至下邳注泗者也。《经》言于阳都入沂,非矣。沭水左渎自大堰水断,故渎东南出,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贲县,泉流东注沭渎,又南,左合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又径司吾县故城西。《春秋左传》,楚执钟吾子以为司吾县,王莽更之曰息吾也。又西南至宿预注泗水也。
    沭水故渎,自下堰,东南径司吾城东,又东南历柤口城中。柤水出于楚之祖地。
    《春秋》襄公十年,《经》书公与晋及诸侯会吴于柤。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逼阳县西北有租水沟,去逼阳八十里。东南流,径傅阳县故城东北。《地理志》曰:故逼阳国也。
    《春秋左传》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会于柤。晋荀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戌焉。荀营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鄹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
    盂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坠,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诸侯之师久于逼阳,请归。智伯怒曰:七日不克,尔乎取之,以谢罪也。荀偃、士匄攻之,亲受矢石,遂灭之,以逼阳子归,献于武官,谓之夷俘。逼阳,妘姓也。汉以为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齐孝王子刘就为侯国,王莽更之曰辅阳也。
    《郡国志》**阳有柤水。柤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柤口,城得其名矣。
    东南至朐县,入游注海也。
    


    2楼2011-06-26 15:38
    回复
      【2】
      遗憾的是,沭水缘何而名,古无定论,即使才高八斗之郦道元也仍让后人一头雾水。
      在《莒县地名志》中,说得神乎其神,认为是“古术士施展法术之水汇成此川而得名”。
      这似乎也与《水经注》中的“《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之言相符。
      但在《沭河的由来》中,张旭景先生对此持不同见解:
      此说近于荒唐。因为占卜和鬼巫之术在先秦各诸侯国普遍存在,当时的人们对此虔诚至信,并非只有沭河流域的古人信奉此道。况且“术士、巫术”等字义是“术”字的引申义,并非本义,因此,用“术士、巫术”等词义来解释“沭水”名称的由来只是望文生义。
      张先生进而引经据典,并结论为“可见,‘术’,字的本义是道路,‘沭水’之名应该与道路有关”。对张先生列举的先人之言,转抄如下。
      《说文•行部》注:
      术,邑中道也。从行,术声。
      五代时文字学家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
      邑中道而术,大道之派也。
      为该说佐证,春秋时,我国东部确有一条南北交通要道,北至齐都临淄,南至徐国(今江苏省泗洪县),中经穆陵关、莒国。因这条道路“僻在东方”,其重要性略逊于中原的主要道路,这也正与徐锴所说“大道之派”相符,因此可称之“术”道。而沭河流域,与之路线一致,相依相傍,古人有可能便把这条“僻在东方”的交通要道一侧的河流称为“术水”。
      此,可详见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718页。
      据张旭景先生考证,“术水”成为河名后,古人为区别字义,又在“术”字上加了“水”旁,即“氵术水”。
      《汉语大字典》注:
      “氵术”,同“沭”,水名。
      《玉篇•水部》云:
      氵术,水。在琅琊,任绪钓鱼处。
      如删繁就简,仅从“术”、“氵术”、“术”、“沭”之文字演变而言――
      “术”字,现简化为“术”。
      “沭”,南北朝之前,有异体字“术”、“氵术”等写法。
      许慎《说文解字》中没收录“氵术”字,说明这个字汉时已不常用,约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术”和“氵术”统一为“沭”字,但仍有少数人用这两个字,所以《汉书》有“术水”,《玉篇》有“氵术水”。
      从《说文解字》、《辞海》对“沭”字的注释可看出,“沭”是沭水(沭河)的专用字,无它义。
      《辞海》中,“沭”字解释简明扼要:
      “沭”,水名,见“沭河”。
      “沭”字下仅两词:沭河、沭阳。
      ①沭河。在山东省南部及江苏省北部。源出山东省沂山南麓,同沂河平行南流,入江苏省境内……主要分两支东流,经蔷薇河到临洪口入黄海。长255公里,流域面积577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绣针河、浔河等……建国后建有青峰岭、陡山等水库,并开掘新沭河,使中下游改由山东省临沭县南部曹庄附近折向东,循新沭河到江苏省临洪口入海。
      ②沭阳。县名在江苏省宿迁市东部。新沂河及淮沭新河流经境内……东魏置怀文县。北周改沭阳县,以在沭水之阳故名。
      笔者进而究根问底,查到“临沭”一词:
      临沭。县名。在山东省临沂市东南部,沭河流贯,邻接江苏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六年省。1941年由临沂、郯城两县析置。经临沭河得名。1956年撤消,1961年复置。
      


      3楼2011-06-26 15:39
      回复
        【4】
        毫无疑问,沭水是鲁南、苏北大地的母亲河。这正如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一样,沭水及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构成的扇状沂沭河冲积平原,正是古华东先祖的繁衍中心之一。
        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这里的人们对她顶礼膜拜,这从古今汗牛充栋的诗句中可窥一斑。
        古人有诗:
        沭水源从大岘西,穆陵天际控三齐。
        傍岩烟火关城近,出谷云霞海气低。
        双鬓征尘宵驻马,一灯乡思夜闻鸡。
        游人但问东牟道,不觉春深岸草萋。
        ――公鼐(1558—1626,字孝兴,号周廷。山东蒙阴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右侍郎,谥文介)《沭水道中》
             又:
        鸡谷分流通沭汶,商车夹道走淮徐。
             赵德发先生在《君子梦》中深情地记下:
             老人们讲,沂河沭河是山东南部最大的两条河,它们从北边的沂蒙山区出来,像两匹白马,相隔不远齐头并肩往南跑去,不知跑了多少万万年,硬是跑出一个临沂东乡与南乡的大平原,然而直奔淮河而去。
        笔者同窗刘世松先生在《穆陵形势总论》亦言:
             沂河、沭河象一对亲姊妹,以葫芦岭为界,并行南流。沂蒙山的古老文明,就主要分布在沂、沭河流域。
        曹国英先生在《鲁南的沭河》中颂之:
        这滨海大地的脉络/这天堂的镜子/都说沿着它走不会迷路/沭河两岸全是家
        我带着上好的妆束/到这里淘洗,浣衣/双脚凝在最沉的石头上/河边的孩子在树下/攀爬玩耍、将铜板放到水里
        相传/此地住着一位极干净的仙女/盛夏一夜之间河谷落满白花/天上人间,全是沐浴声/青蛙/伏在一张心形的叶子上恬睡
        秋天/数万只野鸭像起风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落下/“这里有一只鸟/能使天空变矮”
        篝火在岸边草地上升起/夜间的河道越走越长/水底隐隐有一只古月在吠/千年了,长安听得见/长城也听得见
        ……   ……
        最冷的时候,是最神圣的/ 当冰冻封住了它汹涌的激流/咱们的世间/就有了一条闪闪发光的路。
        更有远方先生在《你的陵山,我的沭水》中吟道:
        沭水,是那散发弄扁舟、且行且高歌的沭河水,离得远,却似乎就在眼前,携一只手,相握,前行……
        一方水土一方人!沭水的子孙,太平盛世,男耕女织,奉礼守法;山河破碎,慷慨赴国难,视死如忽归。
        这,最悲壮的当属“渊子崖村保卫战”。
             渊子崖(现属莒南),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宗族社会,全村人姓林,1500多口人,共9族,每个人的姓名中间的那个字,分出辈分尊长。当年,每族推出一个族长,9个族长在一起确定一个人任村长。林凡义,19岁,是9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但被一举推为村长。
             但正是在这个19岁的村长带领下,渊子崖对过河来要1000块现大洋和大宗粮食和鬼子伪军说:“不!” 在鬼子对全村合围后,派伪军前来劝降,说只要交出八路军,交出粮食,可保全村无恙时,村长林凡义还是响亮地说了:“不!”
             枪林弹雨,渊子崖村人依靠9门“五子炮”、大刀、长矛和铁锹,与1000多日本的精良武装部队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日寇为攻下这中国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付出了死亡120人以上的代价。而渊子崖村亦有120多位村民捐躯,200多户人家,没有一家没死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和区武工队40多人不顾一切赶来救援,全部壮烈牺牲!
             这一天是农历1941年11月初二,残阳如血!
             渊子崖,时属沭水县。
             为纪念那场惨烈的战斗,沭水县政府用紫红色巨石建起一座六角七级纪念塔,滨海专署参议会决议题词:
        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5楼2011-06-26 15:42
        回复


          7楼2011-06-27 12:37
          回复
            学习,学习,使人进步


            8楼2012-12-26 16:40
            回复
              解说的真详细,通过看此贴,了解了沭河


              9楼2012-12-26 19:28
              收起回复
                学习了


                10楼2014-09-18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