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零年四月,一场大火烧毁了为躲避日寇轰炸迁徙成都西郊茶店子的简易校园,财产损失二百多万元,正在峨眉山“消暑”的蒋介石闻讯后即捐一万银元资肋学校重建 。
引自
闲话成都七中
老友大泽兄在图书馆借了一册林文询主编的厚重的《成都七中校志》,于昨晚雨后骑车给我送来 。他的母校情结很深,他以为我也是,我不能拂他美意,把书接下了,就随便翻翻吧。
在这本为成都七中百年华诞专门编纂的九百多页的校志中,我对有些内容还是颇感兴趣的。比如成都七中的前身,是于一九零五年四月以龚藩侯为首的一批缙绅、学者等社会贤达,将位于成都青龙街的芙蓉书院和墨池书院的一部分改建的“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堂”而来。尔后几经变革,还遭遇四次大火灾。只说头两次吧。一次是一九三零年旧历七月七日夜突起大火,烧毁图书大楼等,校长吴照华向成都绅耆及历届校友中的头面人物如孙德操(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等募集重葺之资,孙德操“概然独斥私财五千圆”。一次是一九四零年四月,一场大火烧毁了为躲避日寇轰炸迁徙成都西郊茶店子的简易校园,财产损失二百多万元,正在峨眉山“消暑”的蒋中正闻讯后即捐一万银元资肋学校重建 。等等,等等。
时下的成都七中,盛名之下,确有不少难言之处。比如五花八门的“创收”中饱了多少执教者的私囊而未闻有谁为学校掏一次自己的腰包?比如寒门学子难以逾越的“高门坎”,比如三年大饥荒中那苦不堪言的师生生活状况,比如文革中火烧办公楼、揪斗老师等等,这一切,是肯定不能编入校志的。
面对这本校志,我只能沉默。
引自
闲话成都七中
老友大泽兄在图书馆借了一册林文询主编的厚重的《成都七中校志》,于昨晚雨后骑车给我送来 。他的母校情结很深,他以为我也是,我不能拂他美意,把书接下了,就随便翻翻吧。
在这本为成都七中百年华诞专门编纂的九百多页的校志中,我对有些内容还是颇感兴趣的。比如成都七中的前身,是于一九零五年四月以龚藩侯为首的一批缙绅、学者等社会贤达,将位于成都青龙街的芙蓉书院和墨池书院的一部分改建的“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堂”而来。尔后几经变革,还遭遇四次大火灾。只说头两次吧。一次是一九三零年旧历七月七日夜突起大火,烧毁图书大楼等,校长吴照华向成都绅耆及历届校友中的头面人物如孙德操(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等募集重葺之资,孙德操“概然独斥私财五千圆”。一次是一九四零年四月,一场大火烧毁了为躲避日寇轰炸迁徙成都西郊茶店子的简易校园,财产损失二百多万元,正在峨眉山“消暑”的蒋中正闻讯后即捐一万银元资肋学校重建 。等等,等等。
时下的成都七中,盛名之下,确有不少难言之处。比如五花八门的“创收”中饱了多少执教者的私囊而未闻有谁为学校掏一次自己的腰包?比如寒门学子难以逾越的“高门坎”,比如三年大饥荒中那苦不堪言的师生生活状况,比如文革中火烧办公楼、揪斗老师等等,这一切,是肯定不能编入校志的。
面对这本校志,我只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