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临在状态
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你一再地说临在状态才是关键。在知性上我了解,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经验过它。我纳闷的是它是我想的那回事吗?还是完全两码事?
它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你既不能思考临在,心智也无法了解它。了解临在就是处于临在。
你可以做个小实验。闭上眼睛对自己说:“我想知道我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然后就戒慎戒惧地等着下一个念头。要像一只守着老鼠洞的猫一样。看看什么念头会从鼠洞里边窜出来?现在就试。
怎么样?
我等了好久才窜出一个念头。
完全正确。当你处于深刻的临在状态时,你就从思想里解脱了。你万念俱息,然而却处于高度的警觉中。你有意识的专注——沉落到某一个层面的那一刻,念头便蜂拥而入。心智的杂音又回来了;你便失去了宁静。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据闻一些禅师为了测试门徒的临在度,经常出其不备地赏以当头棒喝。相当震撼!如果门徒能像耶稣对临在所做的比喻一样:“把他的腰腹束紧,把他的灯点亮。”也就是全然临在,处于警觉状态的话。他就会察觉到师傅溜过来,而及时地阻挡他或者闪开。万一他挨了棒子,那就表示他沉溺在思想里。也就是不临在,无意识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有助于你往内在扎根;否则你就会拥有大量动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样,把你任拖进激流里了。
你说“往内在扎根”是什么意思?
就是全然地进驻在身体里的意思。始终把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摆在你体内的能场上。换言之,就是从里面感觉你的身体。身体的深知使你临在。它把你锚定在当下。(参见第六章)
“等待”的奥秘
就某一意义来说,等待可以比喻做临在状态。耶稣在他一些寓言里,常用等待做比喻。这不是我提过的否定当下的无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而把当下感知为阻止你得到所欲,把它当成障碍的那种等待。这是一种不同品质的等待,一种要求你全然警觉的等待。状况随时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是绝对的清醒、绝对地宁静,你就会错失掉它。这就是耶稣所说的等待。在这种状态下,你全副的注意力都在当下。没有做白日梦、思考、回忆和期盼的余地。里面没有张力、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你与整个本体,与每一个细胞临在。在这种状态之下,哪有一个过去和一个未来的“你”,你喜欢说人格也可以,几乎不存在了。可是,作任何有价值的都不会减损。本质上你还是你自己。事实上,你比之前更是十足的你自己,或者说,只有当下的你才是真正的自己。
“要像仆从等待主人回来一样,”耶稣说。仆人并不知道主人几时回来。所以他保持着清醒、警觉、镇定、宁静,以免错过了主人的到来。耶稣还在另一个比喻里,提到五个粗心大意(无意识)的女人。由于她们没有足够的油(意识),点亮她们的灯(保持临在),因此错过了她们的新郎(当下),而不能参加婚礼(开悟)。他用这五个女人,来对比另外五个有足够灯油(保有意识)的女智者。
即使写福音书的作者,都不懂这些寓言的意义。因此在他们下笔的那一刻,便埋下了第一个误解和扭曲。以讹传讹的结果,它的真义便荡然无存了。这些寓言指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心理时间的终结。它们指出了我执心智的超越,和彻底地活在一个新意识状态里的可能性。
美发生在你临在的宁静里
你刚才描述的情形,在我独处或置身大自然的时候,偶尔有过短暂的经验。
是的。禅师都用三摩地(samadhih)来描述无心和全然临在时的灵光乍现。三摩地虽然不是持续性的转化,不过它发生的时候你要感恩。因为它让你体会到开悟的滋味。你也许经验过多次,却不知所以,也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想要觉知于大自然的美、壮观、和神性,临在是需要的。你可曾在明朗的夜晚,凝视无垠的天空,而惊惧于它绝对的宁静和浩瀚?你可曾听过,真正的聆听过森林里的山溪?或是夏日薄暮时分,一只鸟秋的啼叫?心智宁静的时候,你才能觉察到这一类的事物。你得暂时放下问题的包袱,过去和未来的包袱,和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需要全副的临在。
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你一再地说临在状态才是关键。在知性上我了解,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经验过它。我纳闷的是它是我想的那回事吗?还是完全两码事?
它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你既不能思考临在,心智也无法了解它。了解临在就是处于临在。
你可以做个小实验。闭上眼睛对自己说:“我想知道我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然后就戒慎戒惧地等着下一个念头。要像一只守着老鼠洞的猫一样。看看什么念头会从鼠洞里边窜出来?现在就试。
怎么样?
我等了好久才窜出一个念头。
完全正确。当你处于深刻的临在状态时,你就从思想里解脱了。你万念俱息,然而却处于高度的警觉中。你有意识的专注——沉落到某一个层面的那一刻,念头便蜂拥而入。心智的杂音又回来了;你便失去了宁静。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据闻一些禅师为了测试门徒的临在度,经常出其不备地赏以当头棒喝。相当震撼!如果门徒能像耶稣对临在所做的比喻一样:“把他的腰腹束紧,把他的灯点亮。”也就是全然临在,处于警觉状态的话。他就会察觉到师傅溜过来,而及时地阻挡他或者闪开。万一他挨了棒子,那就表示他沉溺在思想里。也就是不临在,无意识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有助于你往内在扎根;否则你就会拥有大量动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样,把你任拖进激流里了。
你说“往内在扎根”是什么意思?
就是全然地进驻在身体里的意思。始终把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摆在你体内的能场上。换言之,就是从里面感觉你的身体。身体的深知使你临在。它把你锚定在当下。(参见第六章)
“等待”的奥秘
就某一意义来说,等待可以比喻做临在状态。耶稣在他一些寓言里,常用等待做比喻。这不是我提过的否定当下的无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而把当下感知为阻止你得到所欲,把它当成障碍的那种等待。这是一种不同品质的等待,一种要求你全然警觉的等待。状况随时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是绝对的清醒、绝对地宁静,你就会错失掉它。这就是耶稣所说的等待。在这种状态下,你全副的注意力都在当下。没有做白日梦、思考、回忆和期盼的余地。里面没有张力、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你与整个本体,与每一个细胞临在。在这种状态之下,哪有一个过去和一个未来的“你”,你喜欢说人格也可以,几乎不存在了。可是,作任何有价值的都不会减损。本质上你还是你自己。事实上,你比之前更是十足的你自己,或者说,只有当下的你才是真正的自己。
“要像仆从等待主人回来一样,”耶稣说。仆人并不知道主人几时回来。所以他保持着清醒、警觉、镇定、宁静,以免错过了主人的到来。耶稣还在另一个比喻里,提到五个粗心大意(无意识)的女人。由于她们没有足够的油(意识),点亮她们的灯(保持临在),因此错过了她们的新郎(当下),而不能参加婚礼(开悟)。他用这五个女人,来对比另外五个有足够灯油(保有意识)的女智者。
即使写福音书的作者,都不懂这些寓言的意义。因此在他们下笔的那一刻,便埋下了第一个误解和扭曲。以讹传讹的结果,它的真义便荡然无存了。这些寓言指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心理时间的终结。它们指出了我执心智的超越,和彻底地活在一个新意识状态里的可能性。
美发生在你临在的宁静里
你刚才描述的情形,在我独处或置身大自然的时候,偶尔有过短暂的经验。
是的。禅师都用三摩地(samadhih)来描述无心和全然临在时的灵光乍现。三摩地虽然不是持续性的转化,不过它发生的时候你要感恩。因为它让你体会到开悟的滋味。你也许经验过多次,却不知所以,也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想要觉知于大自然的美、壮观、和神性,临在是需要的。你可曾在明朗的夜晚,凝视无垠的天空,而惊惧于它绝对的宁静和浩瀚?你可曾听过,真正的聆听过森林里的山溪?或是夏日薄暮时分,一只鸟秋的啼叫?心智宁静的时候,你才能觉察到这一类的事物。你得暂时放下问题的包袱,过去和未来的包袱,和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需要全副的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