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举办“2006年度感动漳州人物”颁奖晚会。李惠玲代女儿杨司琦上台领奖。15岁的司琦是个聋哑女孩,现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学习、排练,盼望着能在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千手观音》的姐妹篇《千手千眼》领舞。许多人说,其实这个奖更应由司琦的母亲获得。
她第一次到学校看女儿,女儿抱住她,清清楚楚地喊出了“妈妈”
李惠玲在华安水电厂工作,看上去比实际年纪年轻得多,身材苗条,扎一根马尾巴,笑声如银铃。瘦弱的她,十几年来独自带着聋女儿求学,一路艰辛,演绎了现实版的《漂亮妈妈》。
司琦直到2岁半还不会说话,到医院一检查,竟是重度的感觉神经性耳聋。“生了她,就得为她负责一辈子。”为了司琦,她从此辗转奔波在华安至漳州、厦门、福州、北京的路上。担心孩子错过发音年龄,惠玲将司琦一路背到了漳浦县聋儿康复中心。但老师不愿接收,因为司琦太小了,生活不能自理。
幸运的是,司琦4岁时,省聋儿康复中心落成,司琦受了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当惠玲第一次到学校看望司琦,孩子抱住她,清清楚楚地喊出了“妈妈”。
司琦7岁时回到华安县,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业余时间学舞蹈。经县残联推荐,惠玲带着孩子到省残联面试。省残联艺术团的负责人看了司琦的表演说:5年后可能是一颗明珠;找最好的老师;现在太小了,但艺术团的大门永远为她敞开。
读小学五年级时,司琦沉溺于网络,成天上网QQ、玩游戏。妈妈着急,想到艺术团负责人说的:请最好的老师。她到漳州、厦门四处联系。她带孩子到了鼓浪屿的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司琦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了3年舞蹈,今年初被选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和邰丽华、舟舟等一起。她是我省惟一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女演员。
惠玲指着司琦和邰丽华的合影说:但愿司琦能像邰丽华一样出色,担任2008年的领舞。
她拿来一张纸,比划着告诉司琦:发送气音时有气出来,这张纸会动
起初,很多人听不懂司琦说话,她不会说翘舌音,也不会说送气音。如学校,她会说成“学教”,西瓜她说成“机瓜”,别人听她发音奇特,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索性不说。惠玲下决心:一定要让司琦像正常人一样发音。她买来字典,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读准了再教司琦。她拿来一张薄薄的纸,比划着告诉司琦:发送气音时有气出来,这张纸会动。司琦还是说成“机瓜”,惠玲瞪着她:错了。后来司琦说“西瓜”时,就把手放在嘴边,感觉气流,终于能准确发音了。
数学课对司琦而言太难了,因为她从小没有听力,对常人而言很容易理解的词,如“加”、“减”、“速度”、“距离”,她根本没有概念。惠玲就将课本上的题目改编成通俗易懂的简单词汇让孩子理解,如“减”,就告诉她:家里有4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司琦果然聪明,还当上三好生。
司琦不愿戴助听器,妈妈走进教室,和老师一起帮她戴上
司琦读小学时,同学们见她戴着助听器,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她就摘下助听器,装进口袋。口袋破了,助听器也丢了。惠玲再买一副,司琦还是不愿戴,装在书包里。惠玲对老师说:你帮帮我,让同学们给她一点掌声。有一天课上到一半,惠玲走进教室,和老师一起为司琦戴上助听器,老师说:司琦身有残疾仍坚持学习,请同学们给她掌声,鼓励她。惠玲对司琦说:同学们再也不会笑话你了。司琦得到同学们的掌声,不再摘助听器了。
司琦在厦门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惠玲一到周末就去陪女儿。有一次,一位同学写作文《我身边的人》,说司琦“又瘦又小又聋又哑”,被她看到了,她哭着说:我不愿在这里,我要回家。惠玲也哭了,但不想让孩子看到,便到走廊上,擦干眼泪后给司琦讲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要司琦挺住。司琦也很坚强,她的手机一开机,就能看到“为福建省争光,为父母争光”的句子。这是她自己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