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服装吧 关注:105贴子:346
  • 1回复贴,共1

威海:进退两难 中小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8年,对威海市中小服装企业来说,注定是一个难熬之年。
  节后开工,先是工人不足,招工困难。紧接着又是订单减少,或虽有订单,但因生产成本过高等因素制约,利润空间减少。有的服装企业入不敷出,因此转产或关门。
  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该市中小服装企业如何应对?
  人手不足困扰服装企业
  2月14日,是文登市某服装公司开工的日子,节前,这个企业共有40多名工人,其中外地工人占了一半。
  “20多名外地工人能全部返回来吗?”自正月初一开始,当家人周先生的心就悬了起来。他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建厂3年来,每年开工时,招工都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当天,本地工人全部到位。而外地工人中只有3人返回企业上班。为了不耽误订单,周先生发动亲朋好友四处帮他招人,并根据市场行情,相应提高了工资水平。
  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一家服装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节后开工十多天,该公司在威海的两个服装厂工人缺口达100多人。
  高区一家服装加工厂为招满所需的工人,节前就动员员工介绍亲戚朋友来企业上班,但目前仍有100多人的缺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工人缺口过半,位于环翠区孙家疃镇的一家韩资服装厂停产半年,大批订单告吹。在文登,几家规模较小的服装企业因招不到工人,也不得不停产歇业。
  微利使服装企业进退两难
  服装企业纷纷喊“招工难”的同时,国外订单利润空间小又成了中小服装企业的一道“生死槛”。
  周先生说,他的企业不具备出口资格,只能从外贸及具有进出口资质的服装企业中接单,经过几道中间环节后,利润已降到最低水平。
  “我们这样的企业靠的就是加工量大。”周先生说,但事实是,他们有时接到一个订单的量只有1000多件。现在工人工资不断上涨,物价也上涨,而加工费却没有相应地提高。
  据周先生介绍,订单利润少,让他们这些小型服装企业进退两难。接订单吧,赚不到钱;不接吧,担心客户离你而去,同样也担心工人的流失。“现在经营服装企业一年比一年难干,操心不说,还不赚钱。如果有人愿意租赁服装公司,我立马转让出去。”
  2月28日上午,威海某服装有限公司贸易部正在忙着与国外客户洽谈3月份之后的订单业务。“由于公司的国外客户大而且稳定,公司根本不用担心订单是否够用。现实的问题是利润低。”公司负责人说,过去一个订单下来能赚40万元,但现在即便赚5万元也要干。她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你不干,有人愿意干。接订单是为了稳定客户。
  经区某服装公司也是一家能自营出口的服装企业。3月2日上午,工作人员王女士表示,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日本,也存在利润少或者不赚钱的问题。
  “目前威海中小服装企业很多,加上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王女士说,现在所赚的加工费去掉工人的工资及辅料等费用,几乎无利可剩。
  2月25日下午,威海市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黄福海表示,由于我市中小服装企业各家情况不同,很难了解到企业真实的利润情况,但就全国服装行业而言,平均利润有2%至3%。一旦出现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就势必要走上亏损之路。
  服装加工业“洗牌”迹象显现
  2月28日,高区一家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均超过公司的预期。如果把“升值”计算进产品单价中,客户难以接受。但产品“升值”幅度跟不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企业就容易亏损。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轻易不敢接国外的长期订单。”该负责人说,为慎重起见,公司主要接一些短期小单,以此降低风险。
  今年以来,原材料上涨、物价上涨、工薪上涨、租金上涨等导致的成本持续攀升,加上人民币升值超过预期,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楼2011-12-22 20:30回复

      种种迹象显示,成本压力正在促使中小企业重新洗牌。
      黄福海说,我市服装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他指出,与内陆加工企业相比,我市服装业在生产成本方面显然不存在优势。在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等大的背景下,一些规模大、经营管理好,而且有进出口权的服装企业受影响不会很大。反之,一些单纯依靠来料加工的中小服装企业就难以为继。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服装业的“洗牌”并不是一件坏事,不但可以腾出空间吸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企业,还可以降低劳动力压力,使劳动力得到合理有序配置。随着部分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加上政策趋向对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的扶持,服装市场小、散、乱的局面将得到逐步改变,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在压力面前,我市中小服装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黄福海说,服装企业要有所发展,最关键的出路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他说,这些年,因工作关系,他多次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进行考察,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我市企业开发的自主服装品牌。
      目前,我市的服装加工行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研发设计中心,而有的企业虽然建有“研发中心”,但形同虚设,仅限于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简单分析,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如果企业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一直靠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企业怎么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又怎么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呢?黄福海说。
      针对日本和韩国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早在2001年之前,威海同泰实业集团提出对服装加工进行全面升级的发展战略。他们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在稳定日韩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欧美市场。
      2月29日下午,同泰实业董事长邱新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开发的医疗服务特种服装,成为该公司畅销欧美市场的主打。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在欧美市场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20%发展到现在的70%以上。
      “出口转内销”也是威海服装企业可以借鉴的一条路子。山东艺达集团针对欧美市场对纺织品特保、设限等带来的影响,由原来100%出口“做外贸”,转向“做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销售收入现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三成。
      2003年,同泰实业集团在国内注册了自己的运动服装品牌,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去年,该品牌为企业带来利润上百万元。


    2楼2011-12-22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