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吧 关注:4,408贴子:71,088

再来清平乐一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石调)
梦中故事,
觉醒发几枝。
自结愁心挼尽处,
些子栀香暗去。
云移月影轻轻,
那年日历倏明。
犹记夕儿笑靥,
当时相守春风。
其中“枝”字以仄韵协,因黄钟商应为降B调,现今清平乐此处以羽结,与“智”颇似,故用大石调以协“枝”。如有不妥还望前辈指出更正。
感觉最后两句结的太露骨了……


1楼2012-02-27 14:04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南都赋里“清角发徵音”何解?


    2楼2012-02-27 14:09
    回复
      民乐实在没学好,这个召唤机偶来解释比较靠谱。
      @山寨版作诗机 


      3楼2012-02-27 14:25
      收起回复
        稍白了……PS:鱼偶说召唤机偶,真心像在召唤基友==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2-27 17:37
        收起回复
          于湖先生长短句注正宫,写错了。


          6楼2012-03-03 22:30
          回复
            还有,既非为词配曲,又非按曲填词,韵脚尚乱的一塌糊涂,不建议自我作古玩弄大石调这些概念,没有曲,这些字眼没有任何意义。


            7楼2012-03-03 22:38
            收起回复
              本小菜卖的不是味道,是调料。
              如没有后面刻意而为的那些理论,这小词看起来实在。。。。
              难道现在流行这个了?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2-03-04 07:30
              收起回复
                弹琴擫龠,流风徘徊。清角发徵,听者增哀。
                这里清角发徵应该和弹琴擫龠的意思差不多,大约是在说演奏乐曲,以弹奏角徵二音代指整个乐曲的演奏,清角、发徵为并列结构,所以这里的清角并不能解释成那个专有名词清角,大致可以理解为“奏出清美的角音”之类的。
                还原古曲,那要看你还原多古的曲,宋代词乐可供还原的资料本来就少,敦煌曲无辞且声调繁复,白石十七首靠谱些,但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还原,因为当时的记谱方式不太完美,变得也快,用的都不是工尺谱(姜夔和张炎用的谱字和工尺谱有点关系),没有宋代的清平乐等着被人还原。
                工尺谱是一种固定唱名记法,工尺字对应的是十二律而不是七声,我怀疑你判断那个字是羽未必准确,若看得是别人的译谱另当别论。
                琴曲古谱比较多,这个很多人已经做过了。


                9楼2012-03-04 16:17
                收起回复
                  我有可能判断错了吧。呵呵。


                  10楼2012-03-04 16:49
                  回复
                    井间谱?我了解不多,好像一般专指韩国的记谱法吧,中国明代以来是有类似的东西,一般统称方格谱啊。
                    你从音乐角度对清浊的释义没啥问题,我不去搀和了,文章学上清浊也提得比较多,一般和轻重对举,可以上溯到唐代王昌龄《诗格》,《诗歌》论清浊,偏向论韵脚,似乎又不仅指调值高低。
                    原来竟是本行人士。


                    11楼2012-03-04 17:18
                    收起回复

                      补一句,清轻和重浊对举,并不是说清就是轻,种就是浊。
                      若尊重古人的记载,“平声为清,仄声为浊”这句话是错的。我同意,个人理解开口音为清,闭口音为浊,但是在金鱼那个帖子下说这个扯远了,孤平这种议题对我不太感兴趣。
                      “平上去入分别对应宫商角徵羽”云云有点问题。关于这个,唐宋时期能找到的文献惟《乐府杂录》:平声羽七调、上声角七调、去声宫七调、入声商七调(角非正角,为闰角,即变宫为调主音,徵调则不用)。另外这个理论显然没有大规模用于实践。
                      


                      12楼2012-03-04 17:31
                      收起回复
                        好像徐景安《乐书》又以上平声为宫,下平声为商,上声为徵,去声为羽,入声为角,据《燕乐考原》转引,没有去查原文。
                        似乎古人想确实地吧平仄上的四声和音乐上的五音对应起来,但各人感觉不同。上面说了,宋词韵脚尚不守这个规矩,何况句中字。


                        14楼2012-03-04 20:14
                        收起回复
                          “七音之协四声,各有自然之理。今以平、入配重浊,以上、去配轻清,奏之多不谐协。”
                          这个是姜夔的认识,又跟前人有点不一样。
                          以李清照词论查考乐章集诸书,又多有抵触者。
                          后来南北曲相关理论是反的,一个去声高唱,一个去声低唱,似乎跟语音的地域性有关。
                          总之,基本就没有个广泛的统一的精确的配合规律。
                          忽然想起来清角亦是古琴曲名,补充说明下。
                          


                          15楼2012-03-04 20:55
                          收起回复
                            再补条李渔的:“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按他的观点,清浊是韵的问题,跟字声是并题的,似不应完全等同于四声或平仄。


                            16楼2012-03-04 22:02
                            回复
                              瞻仰一下被金鱼寄于厚望的‘尔曹’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3-05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