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吧 关注:63,335贴子:1,164,651
  • 7回复贴,共1

我是这样出柜的BY肖红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这样出柜的
  文/肖红袖
  
  
  关于出柜的话题,属于老生常谈。几乎每天都有同人和我聊起这档子事儿,或者愁绪满怀,或者踌躇满志。基本上大家是向我“取经”,颇有“病急乱投医”的味道。而实际上生活里的很多事情怎可能是为标杆呢?就象我穿衣服的尺码或许与你穿得一样,可衣服的款式和颜色未必适合于你,虽然衣服都是领子袖子前襟后背同样的结构,或许有借鉴的可行性,但最后毕竟是要穿在自己身上的。这个比喻可能不大合适,我其实想说的是,人生的路其实只有自己脚下的那一条,看别人顺风顺水或踯躅蹒跚,那总是看,总不如自己走的。
  所以还说出柜。
  这个话题的前提是,出柜与否,完全看个人需要,未必是每个同志的必经之路。
  
  我大概属于懂事较早的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不一样了。可能是七、八岁的时候,具体细节不再罗嗦。青少年时期喜欢看些杂七杂八的书刊杂志,竟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关于同性恋的介绍,自然那时候称其为一种疾病,或是心理变态。有相当长的一段痛苦时期,主要是自我定位带来的痛苦,是个反复折磨的过程。悲观,不可能不悲观,一个孩子所能承受的思考和压力总是有限的,这种复杂的心理得不到排泄,势必造成极端的行为。我想,人的很多行为总是由内至外的,尤其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抗击种种纷扰,还要应对自己欲望上的冲动本能。所以,我认为没有人天生就是同志的宠儿,你想爱同性就爱同性,想说就说,说了就有人接受、认可与支持。
  所以从十几岁到二十岁这段时间,我的调子是灰的,天空是暗的,经受的应该是与大部分同人相似的痛苦,自然,也有着诸如“爱上直人”、“偷香窃玉”、“心动数秒”、“往事悠悠”之类的小插曲。俗话说当局者迷,当事人总是很难绕出自己的圈子,所以人确实需要“悟性”,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走出去。这个急不得,急着赶路的人最易走错路。那时候的我曾自虐,拿小刀子在手背上划,拿烟头烫,想借以发泄与警醒;莫名其妙“发疯”,做出异于常人之举,比如摔东西撕书本之类;自杀,吃安眠药;哭泣,听感伤的音乐流泪,看电影流泪,听故事流泪,没事儿躺在床上想着想着也掉眼泪……典型的被荷尔蒙撑得饱饱的青春,文艺型人格。可实质上,一切漂浮的现象不过包裹着一种核心,那就是我不快乐,我没办法快乐起来,我把快乐丢了,我急着想找回来,我又找不回来,然后我又不能不去找。
  就象,所有的谎言其实都有个最终目的那样,这个目的或许只是一份小小的虚荣,也可能是个惊天的秘密,但它之会有一个核心。看问题要看核心,抓住核心就易解决了。所以我认为自己的核心在于——我是个同性恋,我认为这是件耻辱的事情,是个自己承受不了的事实,是种巨大的错误与负累,甚至,我是在反复验证自己到底是不是GAY,还存有侥幸心理,觉得明天天一亮起床后发现——哈,我正常了。
  核心出来了,我是觉得自己不正常。
  说了这么多看似前戏的话,实际上这是我所认为的出柜的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确认自己。如果你不确认,还谈何出柜呢?确认自己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十几年,不过没关系,对我们的一生来讲,这是相当必要与重要的。做人不要做一个没有自己的人,这是我始终咬定的思想坐标。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2-12-21 00:47回复
      终于,经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时光,我确认自己是个同性恋,并且不可改变和不想改变的同性恋。接下来一切都好办了。
      就象破案那样,线索复杂关系纷乱,嫌疑人甲乙丙丁一大堆,看谁都象是凶犯,唯一的办法是排查,然后从案发时间往后推,只有一个真正的元凶是能推理成功的。找出你心中的元凶,一切疑云自然烟消云散。
      
      二十五岁那年,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同志身份。但实际上分界线也不是那么明显的,不是说一就一、说二就二了。二十岁的时候我就已有明确身份的想法,但还保留着改变自己的期望,并为之做努力。例如,和女孩子谈恋爱,尝试着与女性上床寻找感觉等等。不过还是要声明一下,本人没骗过无知小女生去发生关系,毕竟人是有道德底线的,呵呵。这期间有个女同学,就是我曾在自己的故事里提过的龙儿,属于死党的那种好友,之间谈情说爱若干回合,到了关键时刻,我撑不住了说了自己是GAY。和很多朋友一样,出柜的第一人都是同学或好友,而且是异性。这不是主动的出柜,并且当时也不知道GAY和出柜这些词儿。分析起来让自己坦白的原因有三。一、我还比较朴实,还相信着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与真诚,特别是对即将成为“人生伴侣”的那个人;二、我还没有那么自私,不懂得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因此说也就说了,大不了被人鄙视而已,也比戴着面具做人痛快;三、龙儿是个非常聪明大气的女孩子,明白事理并且思想激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也是我能说出来的诱因,如果她是另一个和我眉来眼去多时的、文静羞涩的、传统斯文的女同学,我也未必会说出来了。
      这一次是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出柜,结果没有掀起轩然大波。龙儿和很多朋友的死党一样,小女生是最充满娱乐精神和探索欲望的群体,自然是好奇,甚至沾沾自喜,看看,我认识的人真的很丰富很奇怪,连同性恋的都有。自然,事后多年的历程里,这个好友变相帮我出柜N多回,大有覆水难收,人尽皆知之势。
      
      之后的五年仍是寻找自己的时光。这个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两种打算。如果我可以象绝大多数人一样生活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如果我不能改变的话要怎么办?我一直在寻找着该怎么过妈妈那一关。想了无数个方案,要不要说,如果说要怎么说,还有个关键问题是,说只是一张口而已,核心是你怎么做。“所以我说,出柜并不仅仅是‘我想对父母说的话’那么简单。”(摘自博客肖红袖的人间烟火《我的烟火第三十四篇》)如果世间的事情只用说话来完成,那我们什么都可以不去做,只在这里聊天就OK了。
      我家境贫寒,爸爸死得早,妈妈没有工作,家乡的经济落后,环境一般,我和弟弟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这样的家庭里,妈妈对儿子的期望值不是很高,大概也就是丰衣足食颐养天年之类。我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循序渐进,离家乡越来越远。妈妈是个吃够了包办婚姻苦头的女性,虽然是家庭妇女当读书识字,性格坚强,思想比较开明,她对我们的婚姻态度就是“自由恋爱,幸福第一”。针对妈妈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况,我认为和妈妈摊牌的时间不能太早,应该悄悄铺垫。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在跟妈妈“玩心眼儿”,但如果这种心计有益于保护彼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主要政策如下:
      
      第一阶段,二十岁至二十五岁,自由恋爱阶段,其实也是自己最后确定自己身份的阶段。凡有妈妈问起是否交女朋友之类的话题,详细充分地对其讲解自己的状况,认识了谁,交往了谁,对谁印象好,对谁印象不好,出了什么问题,请教妈妈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妈妈觉得儿子始终在自己的掌握之下,乖孩子放得再远自己也放心。同时铺垫告诉妈妈,自己不想结婚那么早,因为事业未成,心怀梦想,感情难测,人不成熟。妈妈的态度是,支持。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2-12-21 00:47
    回复
        
        第二阶段,二十六岁至于二十八岁,关键时期。已经到了大多数人认为的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亲戚朋友左一言右一语,妈妈眼前也出现了诸如媒婆之类的积极分子。而这个时候的自己正是豁然去掉心病,专心寻找BF的时候。有一点比较好,那就是时刻和妈妈保持联络,让她放心,主要是身体和生活方面的放心。以前未通电话,我保持着每月一封书信的习惯,后来有了电话,经常电话聊天,也没什么事情,多数是互相问候。信里可以洋洋洒洒写自己的想法,写信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你可以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不用担心被打断,也不用因为对话者的眼神或脸色而语塞。自然信里会渗透很多东西,比如自己身体可能“有问题”,好象“对女孩子没兴趣”之类的话,注意措辞,“身体问题对女孩子没兴趣”比“心理有问题是个同性恋”要弱很多,容易被接受,还不至于让开明乐观的妈妈乱了阵脚。点滴话语汇聚成文,无形中妈妈对你的问题会研究和总结,她心里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这也很重要,因为以后再出柜,她听起来就不会象晴天霹雳那么严重,甚至她会想,绕来绕去你其实不就是想说这个嘛。她早做到心里有数,也就有了缓冲,也留了相当长的思考时间。颇为搞笑的是,我其中的一封信因为破损曾被一些不道德的邻居偷看过,这是个意外收获,本想渗透我妈,没想到渗透了一大堆人。
        因为离家远,所谓鞭长莫及,老人对你的担忧是有轻重缓急的顺序排列的。生命第一,身体第二,事业第三,感情第四。你前三者都还过得去,第四者顶多是罗嗦两句,她不会因此忧思成疾,或者极端发难。如果有个别极端现象,定是自己没处理好。
        这期间,龙儿具有乡村小广播功能的樱桃口已经把我是GAY的旧闻告诉了我弟弟、同事等人,这些是我人生经历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但也是我可以不用去计较其态度的人群。我只消做好我自己,流言止于智者。
        
        第三阶段,二十八岁,出柜。即使有了一系列的前期铺垫,话还是不能挑明,需要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气氛。碰巧这三个合适都让我遇到。其时正是我与小五“热恋”时期,幸福得忘乎所以,对未来充满希望。春节小五回他的家,我回自己的家。好不容易的和家团聚,除夕之夜酒浓菜美,也正是畅所欲言的时分。妈妈一句“我听说你是同性恋?”打开了话题,于是一倾而出,自然是泪水加口水,一切都在彼此可以承受的范围。妈妈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算是将话题暂告一段落,其实我心明白,她是在告诉我,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要好好地走。天底下父母哪个不是期望儿女幸福快乐的呢?你只需让他相信你的选择是自己想要的快乐,让他看到,让他感受得到,让他放心,就足够了。其余很多,多半是庸人自扰而已。
        “你有你的生理和心理。但我不希望你是你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牺牲品。”(摘自肖红袖《妈妈,我骗了你二十年》)我和妈妈是互动的,说句实在的话,我所做的一切其实并未让妈妈接受和认同同性恋,甚至,她也根本不了解GAY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她只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她尊重我的选择,哪怕这条路是错误的,只要它不违反法律,你认定它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妈妈可以默许。
        从那一刻起,我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就将是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任何选择都是有责任的,你选的路你要走下去,要不然爱你的人为你所做的一切都失去了价值。
        所以,妈妈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生命中曾有小五这样一个人、这么一回事儿。当我满脸是血爬出小五家的村庄时,身心俱疲万般无望时,选择的方式是写故事,和网友聊天,躲到角落里为自己舔伤,给妈妈了反馈信息是我很好,很幸福。
        我幸福,因为我能做自己,不管有多苦,心里都塌实。
        
        第四个阶段,二十九岁至三十四岁,努力。出柜以后要做的事情,远远比出柜前要做得多。我的出柜几乎是全透明,网络越来越发达,我的网名又很“独特”,还写了那么多东西,随便一搜一切就尽收眼底了。因为越来越自我,也就越来越不屑于戴面具生活,所以QQ也只有一个,工作学习生活交友全都用它,懒得藏头换面用N种联系方式扮演N种角色。实际上,真正的朋友交的是你的为人,而不是你的性取向;真正的事业伙伴看中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性取向;真正的生活靠得是你的用心,而不是你的性取向;真正的快乐植根于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性取向。
        
        算起来我出柜也那么久了,出柜改变了我的生活。对于妈妈,她有她的世界,特别是弟弟去世之后,她更看淡了许多。人的一生会有很多不预期的事情,珍惜生命的做法我想不是让我们活得更长更久,而是让我们更快乐更积极。偶尔妈妈也会打些擦边球,问,你那个什么什么女同学好象对你……我就笑,开玩笑地回答,她是准备嫁我的,但我得有一套两百万的房子五十万的车价值连城的钻石还得具备享受物质生活的身体和活下去的足够时间……没等我绕完她就先把话题打住了。因为在妈妈心里,我能快乐地活下去比什么都强,至于你是否要结婚生子,都是次要的。
        
        
        2008-4-19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2-12-21 00:47
      回复
        很好。
        谢谢!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12-21 03:12
        回复
          晕,不是每个父母都通情达理,有顽固的父母,认准同性恋不好就一直折磨你,将你折磨到喜欢异性,和异性**生下儿女为止,大有人在,,,,,普遍都这样,不过有的没责任心的,骂你一顿觉得丢脸,就不管你,如果自己从来不看父母脸色做人的,就这样,不然孝顺子女就惨了,苦必连续剧一样的剧程就是自己以后必做的事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12-21 0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