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秘密
多年后,我回忆起来,当我踏进隅北中学校门的时候,踩到了一颗石子。
尖尖的,小小的,在我脚底低声地咆哮。
但当时,我没有在意。
我想起这件事时,是2006年的清明节。这一年,我已近24岁,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北京,读研。这一天没有下雨,汽车驶过白塔寺的时候,天空突然阴沉起来。我在这里下了车换乘604回学校。就在我瑟瑟缩缩站在路沿上张望的时候,一颗石子嵌进了我的鞋底。我弯下腰整理自己的鞋子,雨前灰尘的潮湿味道迎面扑来,就在这一瞬间,我想起了96年夏末,我第一次踏进隅北的那个傍晚。
在去往隅北中学的路上,要穿过一个长长的菜市场。多年后,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走过这个菜市场时的不安。那一年,我十四岁,头发长得很难看,俨然一幅假小子的模样。我穿着蓝白相间的海军衫,满脸豆豆,背着铅灰色的书包走过那个弥漫着烂菜叶气息的菜市场。然后,我第一次见到了隅北。它的大门永远散发着金属的酸味,它裸露的红砖墙永远被青藤覆盖,还有秘密,永远不能触及的遥远。
“隅北中学”。我看着大门上的这几个红字发了一阵子呆,不知道要不要进去。我双手插在口袋里,无所事事的等着什么人来发现我。夏末初秋的傍晚,微风轻柔,校园里灯火通明,空气里有雨前灰尘潮湿的味道。我在这个新的学校门口踟蹰着,明知道从明天起,我就要在这个学校里开始我的初二了。然而我并不乐意,母亲似乎永远都不能明白转学对于我这个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一种恐惧,一种无法适应迁徙的小动物对环境的恐惧。母亲说我一定会找到新的朋友,可是她并不知道,我其实只想自己一个人画画,并不想跟谁玩,那些小女生玩得那一套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整个夏天,我都没有从与哲久的分离里恢复过来。我以为我会一直跟他一起画画,直到18岁考上大学一起离开。这一年我刚好画了整整十年的画,已经赶上了哲久,开始画油画,这让我尤为得意。但我不像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我不会打扮自己,也不爱跟她们扎堆玩。我唯一的朋友是哲久,他比我大两岁,高一级,是我教我画画的老师家的孩子。从小我们俩就是比着进步的,我从来不想在画画上输给他。多年来,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画画,有的时候,我怀疑自己仅仅是为了超过哲久才这么努力。
然而哲久走了,连招呼都没打,就去了纽约艺术学院继续他的学习。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再也不要画画了,再也不画了。我告诉了妈妈自己的这个想法,她处理事情的方法竟然是把我从艺校转到了普通的中学里去。
于是我来到了隅北,来到了见到悠的那个夜晚。:)
就在我踏进隅北大门的时候,踩到了一颗小小的石子,它细小的身躯躲在了我的鞋子里,在这个夏末的夜晚,在我浑然不觉的时候,改变了我的一生。
隅北跟我从前呆过的学校不一样,是一所重点中学,进门的地方有一面石墙,上面刻着从这里毕业的名人。石墙边上有一个宣传栏,里面贴满了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的名字。外界传言考上了隅北的高中就相当于半条腿迈进了重点高校的门,而能够进入隅北的初中部就意味着你有了极大的可能进入本校的高中。所以妈妈把我送进隅北的时候费了相当大的劲,但她很乐意,因为说到底她是不赞成我学美术的。可当我站在隅北的这个著名的“叹息的墙壁”前时浑身不自在,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完全不属于自己。我想到了从来都学不好的数学,就越发怀疑妈妈把我送到这里来是为了打消我在绘画上建立起来骄傲(这就是十四岁的思路啊,笑)。一郁闷就连继续往里走的心思都没有了。
出了隅北,我突然发现了一家卖书的小店,就走了过去。小店不足五平方,在仲夏雨前夜晚格外闷热。店主在门口支了一把躺椅,自己躺在上面摇着一把扇子聊以打发时光。只有一位顾客站在里面翻看一本杂志,我只能看到她瘦弱的背影。一踏进小店热浪袭人,我真奇怪她怎么可能在里面站那么久。我热得都没有办法停留,于是我直接问店主要自己需要的那本音乐杂志。店主指指那个人手里的那本,说,那是唯一的一本了。
多年后,我回忆起来,当我踏进隅北中学校门的时候,踩到了一颗石子。
尖尖的,小小的,在我脚底低声地咆哮。
但当时,我没有在意。
我想起这件事时,是2006年的清明节。这一年,我已近24岁,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北京,读研。这一天没有下雨,汽车驶过白塔寺的时候,天空突然阴沉起来。我在这里下了车换乘604回学校。就在我瑟瑟缩缩站在路沿上张望的时候,一颗石子嵌进了我的鞋底。我弯下腰整理自己的鞋子,雨前灰尘的潮湿味道迎面扑来,就在这一瞬间,我想起了96年夏末,我第一次踏进隅北的那个傍晚。
在去往隅北中学的路上,要穿过一个长长的菜市场。多年后,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走过这个菜市场时的不安。那一年,我十四岁,头发长得很难看,俨然一幅假小子的模样。我穿着蓝白相间的海军衫,满脸豆豆,背着铅灰色的书包走过那个弥漫着烂菜叶气息的菜市场。然后,我第一次见到了隅北。它的大门永远散发着金属的酸味,它裸露的红砖墙永远被青藤覆盖,还有秘密,永远不能触及的遥远。
“隅北中学”。我看着大门上的这几个红字发了一阵子呆,不知道要不要进去。我双手插在口袋里,无所事事的等着什么人来发现我。夏末初秋的傍晚,微风轻柔,校园里灯火通明,空气里有雨前灰尘潮湿的味道。我在这个新的学校门口踟蹰着,明知道从明天起,我就要在这个学校里开始我的初二了。然而我并不乐意,母亲似乎永远都不能明白转学对于我这个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一种恐惧,一种无法适应迁徙的小动物对环境的恐惧。母亲说我一定会找到新的朋友,可是她并不知道,我其实只想自己一个人画画,并不想跟谁玩,那些小女生玩得那一套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整个夏天,我都没有从与哲久的分离里恢复过来。我以为我会一直跟他一起画画,直到18岁考上大学一起离开。这一年我刚好画了整整十年的画,已经赶上了哲久,开始画油画,这让我尤为得意。但我不像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我不会打扮自己,也不爱跟她们扎堆玩。我唯一的朋友是哲久,他比我大两岁,高一级,是我教我画画的老师家的孩子。从小我们俩就是比着进步的,我从来不想在画画上输给他。多年来,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画画,有的时候,我怀疑自己仅仅是为了超过哲久才这么努力。
然而哲久走了,连招呼都没打,就去了纽约艺术学院继续他的学习。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再也不要画画了,再也不画了。我告诉了妈妈自己的这个想法,她处理事情的方法竟然是把我从艺校转到了普通的中学里去。
于是我来到了隅北,来到了见到悠的那个夜晚。:)
就在我踏进隅北大门的时候,踩到了一颗小小的石子,它细小的身躯躲在了我的鞋子里,在这个夏末的夜晚,在我浑然不觉的时候,改变了我的一生。
隅北跟我从前呆过的学校不一样,是一所重点中学,进门的地方有一面石墙,上面刻着从这里毕业的名人。石墙边上有一个宣传栏,里面贴满了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的名字。外界传言考上了隅北的高中就相当于半条腿迈进了重点高校的门,而能够进入隅北的初中部就意味着你有了极大的可能进入本校的高中。所以妈妈把我送进隅北的时候费了相当大的劲,但她很乐意,因为说到底她是不赞成我学美术的。可当我站在隅北的这个著名的“叹息的墙壁”前时浑身不自在,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完全不属于自己。我想到了从来都学不好的数学,就越发怀疑妈妈把我送到这里来是为了打消我在绘画上建立起来骄傲(这就是十四岁的思路啊,笑)。一郁闷就连继续往里走的心思都没有了。
出了隅北,我突然发现了一家卖书的小店,就走了过去。小店不足五平方,在仲夏雨前夜晚格外闷热。店主在门口支了一把躺椅,自己躺在上面摇着一把扇子聊以打发时光。只有一位顾客站在里面翻看一本杂志,我只能看到她瘦弱的背影。一踏进小店热浪袭人,我真奇怪她怎么可能在里面站那么久。我热得都没有办法停留,于是我直接问店主要自己需要的那本音乐杂志。店主指指那个人手里的那本,说,那是唯一的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