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统御》----每个人都是领队说明:
1、《领导统御》是第7版《登山圣经》的第21章,属于该书第5部《急难预防与应变》四章内容的第一部分(其他是登山安全、紧急救护和高山救难)。其所处位置正说明了该章内容是保障活动安全的第一步,考虑到“每个人都是领队”,希望每个户外爱好者都能认真一阅,并在有过带队经历后回头再细细琢磨。
2、现在网上搜索到的该章内容不全,目前看到的都是旧版内容,这次整理意欲补齐,全文照搬,参照台湾商周出版2005年8月初版的全新第七版。文中关于雪山的部分如何联系到户外活动中来,请各位领队和户外爱好者自行斟酌。
以下转载,未经原作者和出版方许可,默默感谢。
《登山圣经》 第二十一章 领导统御
就如同每个登山队都需要地图和指北针一样,每回登山也都需要很好的领导统御,只不过领导的风格和形态会随登山的性质而异。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与几位老伙伴登顶来回是一回事,和一群不认识的登山者一起技术攀登一座没人见过的山峰,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和老朋友在非正式的情境下就能做到良好的领导,或许连自己都不自觉;若登山队成员彼此较不熟悉,则需要较为正式与中规中矩的规划。无论是哪种情况,领导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大伙一同登山,让这次登山之旅能够安全、愉快、成功。
领队
领队的特殊责任为规划行程及沿途做出决策。依队伍性质的不同,队伍的编制程度可以是高度组织化,也可以是几乎不存在。不过,某些必要的群体功能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做到的。领队可能会由赞助机构指派,也可能会以非正式方式自行产生,无论如何,大部分的登山队里都会有领队。
非正式的小型登山队通常不会正式选出领队。每个人在组织规划、分摊工作与团队合作方面都认为自己负有责任。所有队员很容易就能知道其他人在做些什么,因此协调不是什么大问题。负责筹组这支队伍或是最有经验的成员可能会被大家默认为领队,不过不可表现得太过专断。
相较之下,大型登山队无法出现上述的自发性领导,若有正式指派的领队,队伍通常会运作得较好。队员们无法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因此为了确定没有忽略掉任何关键细节,必须要有一个运筹帷幄的负责人。规模较大的队伍或许必须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因为队员之间可能互不相识。
登山队的领导结构多半不出以下几种。
平起平坐型:此类队伍是一群熟识的朋友决定一起去爬山。通常没有正式指派的领队,不过队员会非正式地分担重要工作;或许一个负责装备,另一个负责交通、食物,诸如此类。大部分的决定来自共识。不过,即使是这种最不正式的组织形态,通常也会有某位队员“脱颖而出”,被大家视为领队。领队通常是个具有冲劲、良好的判断力并关心团体的人,而且通常最能够激发大家的信心。
队伍召集人当领队:这个人是筹组登山队伍的人,也就是当初构思这条路线、而后去招兵买马的人。即使登山队没有正式的编制,召集人通常也会被视为是实际上的领队。
最有经验的人当领队:团体常常会将领导的角色赋予最富经验的成员,并听从他的判断。
登山社团与登山学校:如果该次登山活动属于某个计划,通常会由赞助机构正式指派领队。领队的产生通常要经过考核,以确定他具有相当程度的经验和能力。这种领导结构甚至还会出现层级,在一个总领队下会有几个副领队负责协助。谁是领队不但毫无疑问,而且不是这个队伍能自由选择的。领队应负责仔细研拟整个登山活动,负责装备、交通与其他后勤作业。这种登山活动通常以教学为目的,学生除了应服从领队的指导,亦应从中学到如何自我负责。
登山向导:登山队出钱聘雇能提供优秀领导的向导。专业向导通常是极为优秀的登山者,一手包办队伍的大小事物。向导替客户做决定,负起他们的安全。
1、《领导统御》是第7版《登山圣经》的第21章,属于该书第5部《急难预防与应变》四章内容的第一部分(其他是登山安全、紧急救护和高山救难)。其所处位置正说明了该章内容是保障活动安全的第一步,考虑到“每个人都是领队”,希望每个户外爱好者都能认真一阅,并在有过带队经历后回头再细细琢磨。
2、现在网上搜索到的该章内容不全,目前看到的都是旧版内容,这次整理意欲补齐,全文照搬,参照台湾商周出版2005年8月初版的全新第七版。文中关于雪山的部分如何联系到户外活动中来,请各位领队和户外爱好者自行斟酌。
以下转载,未经原作者和出版方许可,默默感谢。
《登山圣经》 第二十一章 领导统御
就如同每个登山队都需要地图和指北针一样,每回登山也都需要很好的领导统御,只不过领导的风格和形态会随登山的性质而异。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与几位老伙伴登顶来回是一回事,和一群不认识的登山者一起技术攀登一座没人见过的山峰,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和老朋友在非正式的情境下就能做到良好的领导,或许连自己都不自觉;若登山队成员彼此较不熟悉,则需要较为正式与中规中矩的规划。无论是哪种情况,领导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大伙一同登山,让这次登山之旅能够安全、愉快、成功。
领队
领队的特殊责任为规划行程及沿途做出决策。依队伍性质的不同,队伍的编制程度可以是高度组织化,也可以是几乎不存在。不过,某些必要的群体功能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做到的。领队可能会由赞助机构指派,也可能会以非正式方式自行产生,无论如何,大部分的登山队里都会有领队。
非正式的小型登山队通常不会正式选出领队。每个人在组织规划、分摊工作与团队合作方面都认为自己负有责任。所有队员很容易就能知道其他人在做些什么,因此协调不是什么大问题。负责筹组这支队伍或是最有经验的成员可能会被大家默认为领队,不过不可表现得太过专断。
相较之下,大型登山队无法出现上述的自发性领导,若有正式指派的领队,队伍通常会运作得较好。队员们无法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因此为了确定没有忽略掉任何关键细节,必须要有一个运筹帷幄的负责人。规模较大的队伍或许必须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因为队员之间可能互不相识。
登山队的领导结构多半不出以下几种。
平起平坐型:此类队伍是一群熟识的朋友决定一起去爬山。通常没有正式指派的领队,不过队员会非正式地分担重要工作;或许一个负责装备,另一个负责交通、食物,诸如此类。大部分的决定来自共识。不过,即使是这种最不正式的组织形态,通常也会有某位队员“脱颖而出”,被大家视为领队。领队通常是个具有冲劲、良好的判断力并关心团体的人,而且通常最能够激发大家的信心。
队伍召集人当领队:这个人是筹组登山队伍的人,也就是当初构思这条路线、而后去招兵买马的人。即使登山队没有正式的编制,召集人通常也会被视为是实际上的领队。
最有经验的人当领队:团体常常会将领导的角色赋予最富经验的成员,并听从他的判断。
登山社团与登山学校:如果该次登山活动属于某个计划,通常会由赞助机构正式指派领队。领队的产生通常要经过考核,以确定他具有相当程度的经验和能力。这种领导结构甚至还会出现层级,在一个总领队下会有几个副领队负责协助。谁是领队不但毫无疑问,而且不是这个队伍能自由选择的。领队应负责仔细研拟整个登山活动,负责装备、交通与其他后勤作业。这种登山活动通常以教学为目的,学生除了应服从领队的指导,亦应从中学到如何自我负责。
登山向导:登山队出钱聘雇能提供优秀领导的向导。专业向导通常是极为优秀的登山者,一手包办队伍的大小事物。向导替客户做决定,负起他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