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谷吧 关注:3贴子:8
  • 2回复贴,共1

美中科学家发现牦牛数量回增的迹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盛顿——一支代表美中两国机构的科研团队在西藏的一个偏远地区发现近1,000头野生牦牛,这表明这种遭到过度捕杀的动物的数量有可能正在回升。
位于纽约的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公布了这项由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和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共同参与取得的重要发现。中国的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省林业局为这个研究项目提供了支持。
该团队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发现了990头野生牦牛。可可西里保护区位于西藏-喜马拉雅(Tibetan-Himalayan)山脉,面积约62,700平方公里。这片偏远地区地形崎岖且无人居住,拥有约17,000座冰川,因其类似于极地的气候而时常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第三极”。
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介绍,野生牦牛是原产于亚洲的第三大哺乳动物,仅次于大象和犀牛。牦牛被视为易危物种,但由于它们的栖息地偏远,有关它们的科学认知并不完整。据了解,这一地区过去曾经常出现成群的牦牛,但是大约50年前的过度捕杀造成了牦牛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牦牛(Bos mutus)被认为是不同于亚洲农村广为饲养的圈养牦牛的一个物种。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在新闻简报中从两个方面对喜马拉雅牦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比较。虽然尚未对牦牛进行科学检测,但是牦牛的体型和体重被认为与美洲野牛非常相近。美洲野牛是北美最大的陆生动物,成年雄性野牛的高度可达到近2米,体重达1.8吨。
研究人员将过度捕杀对牦牛群造成的伤害与19世纪美洲野牛在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上遭到严重宰杀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和美洲野牛的情况一样,随着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采取措施保护现存野生牦牛,其数量回增的前景非常乐观。青海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新政策和区域性项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认为这些举措“为该地区野生生物及环境保护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蒙大拿大学考察项目的负责人乔尔•伯格(Joel Berger)认为:“野生牦牛是这个偏远、人烟荒芜、高海拔地区的标志性物种。最近发现的近1000头野生牦牛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生存的大型动物在高海拔地区的实际条件限制下生存繁衍的希望。”
青海省林业工作人员和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了一项被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称为“大力打击盗猎的行动”,减少了保护区内的非法偷猎行为。保护区本身已为动物保护提供了支持,因为保护区将野生动物与这一区域其他地方的圈养动物分隔开来。两种物种距离太近会导致杂交,从而损害对野生牦牛的保护。而疾病则是野生牦牛所面临的另一种威胁。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将继续与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合作,制定一项长期计划来保护野生牦牛。科研小组将继续对此次科学考察的成果进行评估,努力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可能会对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
Read more: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13/01/20130125141462.html#ixzz2OisVtiMp


IP属地:四川1楼2013-03-27 15: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