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吧 关注:496贴子:3,937

寻根问祖——关于渠姓(渠家人都过来看看)

收藏回复

  • 124.72.24.*
很长,慢慢看
我也姓渠
河南开封的



渠,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尤以山西和江苏丰县人数居多。渠姓出自于姬姓,为周代卫国始祖、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古代主要名人有:1。渠孔,春秋时卫国人,抵御少数民族戎的进攻;2。渠伯纠,周桓王时的宰相;3。渠参,汉朝时被封为赞侯;4。渠澄清,徐州人,明朝宣城训导;5。渠本翘,山西祁县人,清末进士,近代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山西渠氏是明清时期晋商的杰出代表,其中开设的票号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商业资本高达1000万两白银,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以渠家为原型,今天山西祁县的渠家大院和山西平遥的百川通票号就是当时的缩影。根据人口普查统计,每10万人当中约有5.82个姓渠的,全国渠姓人口大约有75000余人。


     
祁县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意在弘扬晋商精神,树立“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激发人们振兴山西经济的雄心。陈列展分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复,展览内容将陆续增多。


     
 


     
  《渠姓源流初探》的摘要:
  
  渠家的普通一兵渠夏向列祖列宗致敬!向各位族人致敬!
  
  为了赞颂强悍善战的祖先,为了激励血脉相连的族人,请允许我班门弄斧吧!
  
  一、渠姓族人的直系祖先
  
  ……许多中国人一谈起自己的祖先,往往就向上追溯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那里。渠姓人也不例外,这个几乎是全中国人数最少的部落历来是随大流的。于是,周文王的儿子康叔便被铭刻在了他们的始祖牌位上。
  
  周文王是名震千古的伟大圣人,能拥有这样的祖先那肯定是值得自豪的。但严格审视奉其为始祖的诸姓人群,客观的说并不全都是嫡系的圣裔血脉,实际上相当多的人属于攀龙附凤。我们在这里不得不略带遗憾地指出,渠姓族人的血脉长河另有来源,他们的直系祖先是一些忠厚朴实但又强悍善战的草原牧民。
  
  考古人类学大师李济在其名著《中国民族的形成》里有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有一组姓氏被中国的谱牒学者们称为怪姓——说它们怪,是因为这些姓氏像私生子一样,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祖先。这些姓氏的怪处还在于它们罕见。这些事实,再加上中国人没有充分的理由绝不改变其姓氏的事实,使我们可以推断这些姓氏是外来的。这样的姓氏共有1000多个,其中802个可以确定是出现在H(1368——1644年)时期的。……”
  
  李济先生随后又开列了一张统计表,上面有怪姓在各省的分布情况。其中山西省竟有94个怪姓,雄踞全国第一。书中虽然对这94个怪姓到底有哪些语焉不详,但渠姓应该是位列榜中的。请大家高度注意“山西省”这个关键词,因为当代各省的渠姓族人大都认为渠姓源出于山西省。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渠姓族人许多年以来对各自家谱和传说的研究为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山西省与渠姓绝对是有“血肉”之缘的,因而也是解开渠姓源流之谜的两把最关键的钥匙之一。



1楼2007-07-12 13:16回复
    • 124.72.24.*
      
      作者本人所属的这一枝,故老相传便是出自于山西省,是祁县白圭村人。在二百多年前的大清乾隆年间,经商来到内蒙古并定居下来,迄今已经有十五代了。近一百多年来,从作者的曾祖父到祖父到父亲都是饱读经史的好学之人,都对渠姓源流的思考具有最强烈的兴趣。
      
      前辈们深思熟虑逐步形成的看法是:近代(自然包括现代和当代)的渠姓实际上很可能是源自于古代的临松卢水胡,临松卢水胡所孕育出的精华和代表——沮渠部族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之后演变成了今天的我们——渠姓族人。这个看法一直是在父子之间口耳相传,或许有些家学的味道。虽然作者前辈的这种观点以前从来没有形成过文字或对外宣扬,但我想,正在读本篇文章的诸位族人中肯定不乏早有同感者。
      
      二、最关键的钥匙之一(地理及时代因素):用山西这块试金石验出近代渠姓的真正来源
      
      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带渠字的所有姓氏吧,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含渠姓氏”,近代渠姓无疑就是从其中的一个延续下来的。翻开《中国姓氏汇编》等书,可以发现这些姓氏主要有:渠、渠复、渠丘、义渠、沮渠。这“五虎上将”中的哪一个才能够有幸戴上“渠姓直系祖先” 的桂冠呢?一番辨析的展开自然会将答案呈上。
      
      现有的常见解释认为渠姓源于姬姓,这显然是从春秋时期卫国一位名叫“渠孔”的大夫以及周王宰“渠伯纠”身上得到的灵感。这个是目前最主要的解释,但它的真实性却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在战国以前平民无姓,只有贵族有姓。然而在那时的历史记载中,对一个有地位的人常常是称名而不道姓的(虽然他们肯定是有姓的)。
      
      比如说到秦孝公即位是这样的:太子“渠梁”即位,而不是说太子“嬴渠梁”即位。再比如孔子的父亲,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叔梁纥”怎么怎么,而不是说“孔叔梁纥” 怎么怎么。还比如晋文公“重耳”,你在先秦古书中能找到“姬重耳”这种说法吗?……类似的例子很多。
      
      总之,不能看到古人的名字里面带渠字就饥不择食地认为是姓渠的人。至于渠孔与渠伯纠名字里面所含有的渠字,最大的可能:它是“名的构成要素”而不是“姓的构成要素”。春秋时期称呼一个人,还把他的“字”放在“名”的前面。比如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视,其中“明”是字,“视”才是名。所以,在渠孔与渠伯纠这两位贵族的称呼上,“渠”有可能是他们各自所取的“字”,而“孔”和“伯纠”才是他们的“名”。
      
      当然,也不能彻底就排除那个时期真的存在单音节渠氏的可能性。因为姬姓是个大姓,分化出了很多支派,其中的一个支派以封地“渠”或是官职“渠”为氏是很有可能的。于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在本文中把五胡十六国以前有可能在中原地区存在过的单音节渠姓称为“古代渠姓”,而把元末明初才开始兴起的单音节渠姓称为“近代渠姓”。
      
      渠复、渠丘、义渠这三个复姓则当合而论之。它们于东汉以前均在历史记载中出现过(渠复、义渠皆然,只是忘记了渠丘这个姓曾在哪本古书里出现过),但以后便与古代渠姓一样,很快地就湮没无闻了。这三姓与古代渠姓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当时都极为罕见和稀少。中国姓氏发展总的趋势就是大姓人口越来越多,而小姓则越来越少甚至被淘汰。这是没有挽救办法的!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小的姓氏最经不起战乱的摧残。须知中国是一个大型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众多此类小的姓氏还没等到有所作为,便早早地烟消云散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古代渠姓与渠复、渠丘、义渠这三个复姓的消失就是属于此类情况,中国今天仍健在的八十多个复姓里面已经没有这三剑客的踪影了。事情很明白:是历史上此起彼伏的毁灭性战争无情地吞没了他们。
      
      您也许会问:“既然古代渠姓与渠复、渠丘、义渠这三个复姓都被动乱摧毁了,难道最后一个带渠字的复姓“沮渠”就没被战火吞没吗?因为今天中国人使用的复姓里面也没有“沮渠”的影子呀!”好,恭喜您!您开始触及到问题的实质了。上一节我们曾提到山西省与渠姓有着“血肉”之缘,同时它也是解开渠姓源流之谜的第一把最关键的钥匙。意思就是说山西这个地方可以起到试金石的作用。要想戴上“渠姓直系祖先” 的桂冠,你首先必须有史可证是定居于山西的。综观古代渠姓、渠复、渠丘、义渠、沮渠,作者据史直言:这“五虎上将”中只有“沮渠”才是与山西省紧密地粘贴在了一起。
    


    2楼2007-07-12 13:16
    回复
      • 124.72.24.*
        
        今天山西的大部分除了西南一角的临汾等地区外,都归并州刺史所辖。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当时的并州究竟是不是一个值得让中原人民前去避难的世外桃源。我们在“西汉末年动乱”、“三国长期征战”、“两晋中原浩劫”……这个长长的战乱序列里面只截取一个“时间断面”吧,虽然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断面”,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的了。
        
        在八王之乱后,公元307年,刘琨被封为“并州刺史”。他在给朝廷的奏表中对当时的真实情形有非常逼真的叙述:“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九月末得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即日达壶口关。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婴守穷城,不得薪采,耕牛既尽,又乏田器。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臣伏思此州虽去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乃全其命……。”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话“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简直就是标准的人间地狱!即使魏晋时的山西曾有过几户古代渠姓人家居住,在浩劫到来时,他们能不逃命乞活吗?!要知道,不跑就意味着坐以待毙。
        
        古代渠姓、渠复、渠丘、义渠都已久居中原,属于老牌汉人。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南侵,原来的中原人不得不南移, 古代渠姓、渠复、渠丘、义渠要随之迁移的话也只能是逃向更为安全的南方,而决不会跑到当时已沦为戎狄乐园的山西去自投虎口。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假设古代渠姓与渠复、渠丘、义渠三复姓都在南方(甚至是北方)生存了下来并都改成了单音节的“渠姓”,便会形成近代渠姓的多点起源格局。而这就与近代渠姓全部源于山西省明显不符!据此我们不得不极为沉痛地承认:古代渠姓与渠复、渠丘、义渠三复姓皆毁于战乱久矣……
        
        在西晋的八王之乱和北魏统一北方中间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北方特别是山西处于最黑暗、最血腥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以大分裂、大动荡和杀人盈野、杀人盈城为主要特征,毁灭了诸多小的姓氏。只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山西才步入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发展局面。沮渠部族正是在这个较好的时期进入了山西,这有利于族人的生存和繁衍,他们是幸运的。
        
        中国人没有充分的理由绝不改变其姓氏。其实渠复、渠丘、义渠这三个复姓即使假设有一小部分人幸存下来,他们改姓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也并不存在,而沮渠氏却是非改不可的。这个改姓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就是解开渠姓源流之谜的第二把最关键的钥匙,它同时也排除了从天堂中拽下已久享极乐的渠复、渠丘、义渠三姓的企图。具体原因请看本文第三节。
        
        三、最关键的钥匙之二(社会与心理因素):单音节的渠姓为什么必然会产生
        
        我们现在所用的渠姓是怎样产生的呢?答案是:去“沮”留“渠”。前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上一节曾经提到:中国人没有充分的理由绝不改变其姓氏。沮渠族人恰恰正是有绝对充足的理由改变自己的姓氏!因为不改就不能彻底去除不祥和耻辱的印记;不改就不能更好的融入中原社会;不改就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里面的苦辣酸甜是今人很难体会到的。
        
        李济先生写的《中国民族的形成》是部好书,我是在零六年初才读到它的。当看到这段话:“……顺应时宜。外来成分在长期定居之后,开始感到他们在社会上受到排斥,因为他们保留着原先部落的多音节的名称。于是要求同化的欲望变得很强烈,结果一些多音节的姓氏变成了单音节。”时,内心感到无比亲切,因为同样的话早已被前辈浇入了作者的心田。也正是这部书催生了我写《渠姓源流初探》的念头:不能让自己前辈的劳动成果继续默默无闻下去!
      


      4楼2007-07-12 13:16
      回复
        • 218.56.230.*
        可读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历史根


        11楼2007-09-03 14:15
        回复
          • 219.150.195.*
          我也姓渠
          我叫渠丙旭
          也是河南开封的加我QQ:21354794
          电话:13949427525


          12楼2007-09-25 22:58
          回复
            • 218.28.167.*
            渠卫平
            河南开封人氏
            QQ113193795


            13楼2007-10-30 05:38
            回复
              • 60.211.132.*
              我姓渠.山东的.QQ623568218


              14楼2007-12-06 10:33
              回复
                • 60.211.203.*
                偶也姓渠,山东济宁的。QQ:374453318


                15楼2007-12-27 23:03
                回复
                  • 221.205.2.*
                  我家应该是正宗的但是没有排出来,我知道的很多事情,我是第19代我是川字上的,第20代是荣,我老家就是祁县,加我的qq群:52753605


                  16楼2007-12-30 21:59
                  回复
                    我也姓渠,原籍河南许昌,先居陕西宝鸡qq175534911


                    IP属地:陕西禁言 |17楼2008-02-12 00:22
                    回复
                      • 124.166.198.*
                      我也姓渠,山西省盂县的,在盂县姓渠的就我们这一家,郁闷~~~~~~我还以为没有这个姓呢!终于找到了!哈哈 哈哈 高兴 可以加我的QQ307808459


                      18楼2008-02-12 14:01
                      回复
                        • 222.187.185.*
                        我是江苏丰县的,我叫渠峰,敬字辈,家谱记载,我们是明洪武二年,从山西迁来的,我现居徐州,我的邮箱:qufeng@jsgr.com QQ:836911496


                        19楼2008-02-14 21:57
                        收起回复
                          • 59.41.59.*
                          我是“怀”字辈的。是山东滕州人,老辈人说,是明末清初从山西移民过来的。在山东滕州,大约有2万多渠姓族人。我愿天下渠姓族人健康吉祥!


                          20楼2008-02-17 19:42
                          收起回复
                            • 218.0.124.*
                            我叫渠敬波,敬字辈的,原籍山东,现居浙江宁波


                            21楼2008-02-21 08:41
                            回复
                              本人祖居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封乡懂宋村。据父亲说该村原渠姓四五户,现一户迁山西闻喜,父迁洛阳。其余已改姓或无嗣,父祖为宝字辈,父父为喜字辈,父为永字辈,父亲说渠姓在该地生活有七八代人,源自何地均无考。有知情者请回复。 谢谢!!! 渠氏后人2008年 2月26


                              禁言 |22楼2008-02-26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