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588,346贴子:72,910,907

(小丫) 文科生可以进来看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专题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IP属地:广西1楼2013-04-30 17:48回复

    专题2、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⒈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义荣辱观?
    ①文化的作用。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金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社义荣辱观是社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社义荣辱观给社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价值取向。
    ⒉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①大力发展现金文化,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③建设社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义荣辱观。
    ④建设社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业。
    ⑤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重在实践,脚踏实地。
    ⒊简要说明国家重视道德模范表彰的文化依据。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的作用,对社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建设,对个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⒋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由。
    这个从党和政府的性质、地位、宗旨、原则、职能、执政方式和理念等去套,很简单,所有涉及党和政府的都这样。
    专题3、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生活
    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确保经济请问运行需加强宏调。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加强宏调。要把人民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③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时,需加强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⒉我国怎样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调?
    ①制定正确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③制定正确货币政策。
    ④完善市场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⒊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产品成本上涨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国家政策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投入大量财政。
    ④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全球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价格上涨。
    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但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需求影响不大,必然加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②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③食品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变大,影响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④有助于人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⒌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
    ③为企业发展和生活消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经济波动、混乱。
    ④有利于稳定汇率,树立国际信誉,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二文化生活
    ⒈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政府应加强正面宣传,让社会全面认识价格形式,增加稳定物价的信心。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义荣辱观,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⒉文化生活分析我国加强网路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因。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腐朽落后的文化会污染文化环境,必须对落后文化加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坚决打击,依法取缔。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部分国家借世界多极化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国家安全。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强管理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三生活与哲学
    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要求调整宏调政策。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与经济、人民生活、物价等密切相关,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⑤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⑥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认识,完善宏观调控。
    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重视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IP属地:广西2楼2013-04-30 17:49
    回复
      为什么没有人那


      IP属地:广西5楼2013-04-30 17:50
      回复
        你妹,又要沉了 真正有用的没人........


        IP属地:广西6楼2013-04-30 17:51
        回复
          我是安徽的 但我们教材应该一样 我们考的是必修和时政 政治没有选修


          IP属地:广西9楼2013-04-30 17:56
          回复

            三文化生活
            ⒈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诚实守信的意义?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哲学生活补充
            ⒈从哲学生活角度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一不得行人道德滑坡的现象,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道德水平。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树立正确意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德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群众路线的体现。
            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物价上涨问题?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⒊从唯物论分析如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物质决定意识,立足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加快经济调节。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经济发展。
            ③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进行宏观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⒋转变发展方式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贯彻落实科观,以人为本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坚持一人为本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经济顺利转型。
            ⒌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立足于目前我国社保体系不健全的社会实际制定政策。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促进社保体系完善。
            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注要求重视量的积累,调整社保结构,积极推动社保体系⒍改革,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总结经验。
            ⑤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优先保障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①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大学生村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IP属地:广西10楼2013-04-30 17:57
            回复
              嗯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4-30 18:04
              回复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必备内容!
                1.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生活处处有哲学
                1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IP属地:广西13楼2013-04-30 18:05
                回复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2)
                  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
                  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
                  联系:(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IP属地:广西14楼2013-04-30 18:06
                  回复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紧跟政治课改 崇尚互联共享,中学政治教学网与你同历新课程改革!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2、○3。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IP属地:广西15楼2013-04-30 18:07
                    回复
                      楼主,我想问一下这些是哪里复制来的呀?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4-30 18:12
                      回复
                        辛苦了楼主,平生最不喜欢政治,无奈文科


                        17楼2013-04-30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