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徐向前元帅诞辰90周年。我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老兵,回眸在徐帅指挥下所走过的漫漫西征路,禁不住心潮如涌,思绪万千……1932年夏秋之交,国齤民党30余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我军未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主力被迫于10月向西转移,离开了和我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根据地人民。
我军当时只有四个师(即红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一个少共国际团,共两万余人,一万余支枪。而敌人用八个师和一个旅的兵力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十分不利的情况,如何突破重围,甩掉敌人,完整地保存这支革齤命武装,成了摆在全军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危急关头,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依然是那样沉着镇定。徐总指挥部队,向以深谋远虑、出奇制胜著称。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了不少漂亮仗。而今,敌人前堵后追,情况瞬息多变。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员,身系全军之安危,不仅要权衡敌我态势,而且还要不断排除来自张国焘的干扰,迅速而准确地决定每一步“棋”的走法,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徐总始终保持着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清醒地洞察着敌情的变化,抓住战机,克敌制胜,使我军多次化险为夷。
(一)
我方面军主力越过京汉路之后,途经应山、安陆之间的陈家港、洛阳店,一路西进。10月19日拂晓,行至枣阳以南80余里的新集地区。据侦察,贺龙同志领导的红三军以前曾在这一带活动。但我军赶到时,红三军早已撤走,尾追之敌八十三师却迅速赶到。红十一师立即在大梨树、三里坨一线展开阻击敌人。经过激战,打垮敌人多次进攻,挫敌后退数里。
当晚,敌十师和三十四旅接踵赶来,占领了南面的制高点——乌头观。次日晨,敌人倾巢向我发起猛攻。从早晨到晌午,我军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前沿,敌人尸横遍野,敌四十四师一三○旅先头团团长张虎臣被我击毙。下午四点左右,我军在徐总指挥下向敌发起反击,重创敌三十四旅,旅长罗启疆被击伤,该旅向后溃逃。但由于守敌凭险顽抗,我军未能拿下乌头观。
21日,战斗更加激烈。我们阵地刀峰领、关门山前方有个半干涸的泥塘,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许多伤号陷入了泥塘。当他们苏醒以后,不顾剧烈伤痛,“腾”地向正在烂泥中挣扎的敌人猛扑过去。顿时,泥塘里展开了一场奇特的肉搏战,拳头、牙齿、泥巴团,都成了战斗“武器”。有的同志牺牲了,双手还掐着敌人的脖子,牙齿还咬着敌人的耳朵……
从早到晚,敌增援部队不断赶来,形成对我军的合围之势。为了摆脱危局,我军当晚急速向西北方向突围转移。
行至枣阳西南的土桥铺地区,险情又生:敌六十五、六十七两师凭借大沙河死命堵击,后面敌人穷追紧逼;敌一师、五十一师又从两侧疯狂扑来,情况十分紧急。徐总果断作出决定:杀开通路,向西北方向突围。前卫红十一师三十二团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勇猛冲杀,打垮了敌人的阻拦,占领了土桥铺一带大沙河阵地。与此同时,红七十三师和三十一团分别击退两侧夹击之敌,打开了一条通道。当天夜里,全军胜利通过大沙河和襄花公路,继续向西北方向转进。
(二)
我军一路翻山越岭、涉水跨涧,直插漫川关。
可是,陕军的三个团已抢先占领了漫川关,据险扼守,堵住了前进的道路;敌第一师、四十四、六十五、五十一、四十二师也从四面八方压过来,集结8万余兵力,妄图一举围歼我军于漫川关以东康家坪至任岭地区数公里的深山峡谷之中。形势异常危急!
张国焘惊慌失措,竟主张部队分散突围。在紧要关头,徐向前同志据理力争,指出:分散突围,正好中了敌人的诡计。一大块肉,一口怎么也吞不下去;割开了,敌人就能各个击破,一口一口地吃掉。现在唯一的好办法,就是趁北面敌人尚未完全合拢,集中兵力突围出去。陈昌浩同志支持了徐总的意见。这一正确决策,再一次挽救了全军。
狭路相逢勇者胜。生死决斗的漫川突围战,就这样开始了。
徐总当即命令:红十二师为开路先锋,在七十三师配合下夺路前进;红十、十一师各一部抵御南面和西面夹击之敌。
红十二师受命后,即以三十四团在前面突击。当时,我在该团一营二连当打旗兵,兼连部通信班班长。11月11日拂晓,我们在距漫川关东北约十多公里的张家庄同敌人遭遇。因为山地障碍视线,当我们发现敌人在山梁上露头时,距离已经很近了。所以,战斗不是以枪声,而是以手榴弹、拚刺刀打“响”的。
当时,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随十二师开进。战斗一打响,首长们马上赶到前沿阵地。徐总迅速分析、判断了敌情,指着北山垭口,对团长许世友说:世友同志,全军安危唯此一举,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许团长深深地理解徐总此刻的心情,斩钉截铁地回答:请首长放心,三十四团只要拚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来!随即对部队行动方案作了部署。
张家庄是个筲箕形的高山小盆地,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岭。庄子大约有十六七户人家,一分为二,分别座落在两侧的山脚下。盆地出口处蹲着一座馒头状的无名小高地,像块巨大的挡门石。这里,便是红三十四团阻击敌人的阵地。我们的左侧后便是全军赖以突围的唯一通道。我们心里明白,阵地一旦失守,全军就将被堵死在山谷里,因此必须死守阵地,寸土不能丢。
我们团是支能攻善守的部队,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团长许世友,是一员能征善战、勇猛顽强的虎将。如今重任在肩,许团长的眼睛又瞪圆了。他腰里扎着一条足有四五寸宽的灰色腰带,别着两支驳壳枪,背后斜插着一把磨得铮亮的长柄朴刀,袖子卷得老高。
我们动作迅速,像饿虎扑食一样,一个反冲击,就把刚露头的敌人打了下去,占据了垭口的有利地势。但是,敌人仗着人多势众,以两个旅的兵力,轮番向我进攻。有好多次,敌人凭借松树和灌木丛掩护冲到了跟前,火力展不开,我们就用刺刀、大刀、手榴弹同敌人搏斗。弹药一时补充不上来,我们就用石头砸,直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从早上打到下午,敌人在我前沿阵地上抛下了数千具尸体,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后来看到敌人当日的战报也不得不哀叹:共军“异常凶恶”,“经向匪数次猛攻,均未得手”,“我亦伤亡甚众,入夜仍在激战中”。
我们在北山垭口卡住敌人的同时,大部队在徐总指挥下,迅速通过山后通道,向西北转移。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力冲杀,我军终于从敌人的结合部撕开了一条三四里宽的口子。全军冒着敌人火力封锁,通过我三十四团控制的通道,脱离了险境。
漫川关战斗,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敌人以八个师(约24个旅)和一个旅的兵力,集结八万余人将我军围困在深山峡谷中。当时,我军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激烈、残酷,前所罕见。枪子和弹片把无名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树桩,尸横遍野。我们一营500多人,到战斗结束时只剩下80多人。事隔50年后,徐帅同我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垭口顶住了”。
(三)
我军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大踏步向西挺进,于11月23日进入关中平原。
当我军突然逼近西安时,敌人顿时手慌脚乱,急忙调兵围堵。谁知我军虚晃一枪,在西安以南约20公里的王曲、子午一带折而向西。并且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在王曲镇打垮了陕军混成旅和特务团的阻击,歼灭一个团和一个骑兵营;在鄂县(今户县)的傍徨镇至炉丹村之间,毙伤敌第一师团长以下官兵数百人。
为了摆脱敌人纠缠,我军由辛口子出发,再次翻越秦岭。
秦岭,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又值隆冬,大雪封山,寒风刺骨。指战员们穿着草鞋,穿着单衣,顶风冒雪行进在崇山峻岭中。夜晚露营,有的战友一觉睡着,第二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由于沿途人烟稀少,粮食极其缺乏,吃饭成了个大问题,能充饥的野菜、野果都已吃光了。我们只好忍痛宰杀战马充饥。没锅,就用火一烤,掏尽内脏,也不管生熟,连皮带肉都吃了下去。艰苦的长途行军,部队中伤病员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紧。干部随时碰头,党团小组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党员带头克服困难,帮助战友背枪、打草鞋,还让干粮。官兵互助友爱的优良作风也体现得更加充分。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身体条件稍好一点,一起上阵,轮流抬担架。我们团上自团长、政委,下至连长、排长,都轮换参加抬担架。特别是团长许世友,每天总要抢着抬一二次。
就是在这种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我军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齤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9天的艰苦行军,连翻太白山、马道岭、牛岭、兴隆岭、财神岭、父子岭、卡峰岭、老君岭、青刚岭等九座海拔2000至4000米以上的大山,于12月7日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镇。
在这里,召开了有名的小河口会议。方面军的部分中高级干部,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公开的批评斗争,迫使张国焘霸道的领导作风稍有收敛。这次会议,对红四方面军以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河口会议后,我军得知四川军阀正酣于混战,川北敌人兵力极为空虚,那里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周围回旋余地大。而陕南地处秦岭、巴山之间,平川地带狭窄,又逢连年歉收,粮食极为缺乏,非大军久住之地。遂决定南进川北,建立新的革齤命根据地。
12月12日拂晓前,我军胜利渡过汉水。至此,局面大为改观。后面尾随的敌人,已被远远地甩在关中;前面,正是敌人防备空虚的后方。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几何时,敌人还狂妄地宣称:红四方面军主力“即可完全消灭”。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红四方面军自西行转移以来,历时两个月,行程5000里,在徐总的正确指挥下,克服了山川险阻、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迭破重围,屡挽危局,取得了歼敌万余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我方面军主力的阴谋,保存了1.5万名骨干力量。不久,我们这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红军队伍,又翻过巴山,进入川北,同当地群众一起,再次点燃了革齤命的熊熊烈火,创建了新的川陕革齤命根据地。
来源:《人民日报》199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