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5,047贴子:9,603,882

回复:用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批评中医的人,大多都是这种生物学博士,哲学教授,物理学院士这种外行,那真正的医学的内行怎么评价中医的?


IP属地:安徽68楼2013-05-20 22:21
收起回复
    吴孟超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
    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院士:能够与这么多老中医一起讨论肿瘤治疗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是一个外科医生,跟中医老前辈们在一起还是第一次,过去虽然参加过类似会议,但人员没这么齐,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相互切磋的好机会。刚才听了郑伟达院长做的业务报告和田景福先生的讲话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很大。
      我们中国医疗的特色是既有西医又有中医。我是搞肝胆肿瘤的,搞了几十年了,疗效有提高,但还不是很快。现在发病率高,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肝癌,我国病例数相当庞大,有资料显示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5%,一年有几十万人死于肝癌,而且发病率没有下降。肝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是占十种常见肿瘤的第三位,现在跃升到第一位,所以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目前对肝癌治疗的疗效怎么样呢?早期小肝癌疗效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中、晚期总的疗效不好。所以,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任务是很重的。
      从我们现在的治疗观点来讲,西医是看肿瘤的大小、有没有转移、有没有癌栓,往往盯着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疗的时候,西医也常从局部着手、重视局部,而中医的观点是重视全身。我是希望两者结合起来,那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点就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这两个结合得好,疗效一定会提高。


    IP属地:安徽70楼2013-05-20 22:32
    回复
      汤钊猷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肿瘤外科专家
      原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肝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从事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0-11-30日的《健康报》医学论坛栏目刊登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的文章《确定科研方向很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汤院士说:“体现整体观的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所谓个体化治疗,很多是分子靶向治疗,完全避开了整体的千变万化。……强调整体观的个体化治疗。中医的整体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辨证施治的思想很值得我们重视。注意医学模式的改变,中医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我刚刚开始研究肝癌时,用了很多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当时没有什么疗效就放弃了。没想到最近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抗y治疗可以改善癌症的效果已经得到肯定。反过来说,中医中药的清热解毒有其科学道理。”汤院士说得很实在,也很现实。
      汤院士还说:“东方人更倾向整体思维,西方人更善于分析。如果谁把握了东西方两种世界观的长处,谁就会在21世纪获得最大的成功。西方的思维是先弄清机理,再设计怎么治疗,东方的机理是先实践有效,再弄清机理。”


      IP属地:安徽71楼2013-05-20 22:42
      回复
        程书钧
        1939年12月2日生于江西省玉山县
        著名肿瘤病因学家
        肿瘤研究所(医院)研究员
        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196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1978年9月~1981年2月赴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
        1986年9月~1987年7月为美国俄亥俄医学院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副所院长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已获得2项国际专利,2项国内专利。
        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人:中医治疗肿瘤前景如何呢?
        程书钧: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现在对肿瘤都没有一个最好的办法,西医在诊断肿瘤当然独到,中医早期发现难度大一点,但从晚期的治疗来讲,我非常主张晚期高龄的人,发挥中医的作用,提高全身的抵抗力,少用点射线烤他了。中医是全身的观念,从这点来讲,中医很有它的发展前途,至于有没有中医可以把肿瘤治好的,我没有听说过。


        IP属地:安徽72楼2013-05-20 22:47
        回复
          孙燕
          著名临床肿瘤学家
          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1959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 ,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1979-81年间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研究,回国后曾于1986-1994年间任内科主任。
          现任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兼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
          他是我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
          曾多次在国内外受奖。著有《内科肿瘤学》、《肺癌》、《临床肿瘤内科治疗手册》和《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等专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名医(1993)、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1)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4)。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中国肿瘤内科学创始人之一
          国际著名临床肿瘤内科学专家
          国务院级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国际抗癌联盟( UICC )教务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肿瘤快讯》 总顾问
          第四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于2010年1月10~1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孙燕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中医中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主题讲座。
          中国肿瘤内科的创始者孙燕院士将中医药列为肿瘤的第四大疗法,他对中西医结合情有独钟,并提出了“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中国模式,研制出一系列中药制剂,将中医扶正与西医祛邪治疗结合起来。


          IP属地:安徽73楼2013-05-20 22:52
          回复
            还有挺多的,西医的院士,对中医持否定反面看法的很少很少,大部分倒是都承认有作用的,但是对中医作用的认识,还和他本人接触到多少中医有关。
            贴累了,最后来再贴个大家都认识的西医大家,这个“西医院士谈中医”就算完了,其实很有很多人,懒得一一贴了。
            钟南山:中医观念实际上比较先进
            2011年广中医校庆会,主题是“学术会友”,庆祝大会同时也是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中医药研究会开幕式。许多来自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的著名中医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医药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中医的发展方向时说:“中医的朴素的观念实际上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关于生命和健康的认识,目前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这暗合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他认为,中医如果在转化医学的提速方面做好了,会比别人走得更快。


            IP属地:安徽74楼2013-05-20 22:58
            回复
              饶毅
              1994年在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
              随美国科学院士D. A. Melton教授,研究脊椎动物神经诱导的分子机理。
              1994至2004年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
              2004年起任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2001-2006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神经科学杂志》编委
              2006-present Developmental Biology (美国)《发育生物学》编委
              2002-2005 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 (美国)《发育脑研究》编委
              2006-present Brain Research (美国)《脑研究》编委
              2000-present Neuroscience Research (日本)《神经科学研究》编委
              2006-present PLoS One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杂志》编委
              2001-2006 Faculty of 1000 (英国)《千位教授》 成员
              2001-2008 NeuroSignals (瑞士和香港)《神经信号》编委
              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2010年9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饶毅和施一公撰写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去年底,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
              (这家伙拿这两种东东灌水啊,哈哈,生物学领域的成就和地位甩方舟子100条大街啊)
              2011年8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再发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饶毅告诉记者,标题是有意“吸引眼球”,目的在于让人们关注两位他认为是杰出而未获承认的科学家,“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文章中,饶毅希望人们关注的是两位中医中药领域的专家。一位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一位是发现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张亭栋。“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研究成果,国际国内都认可,都得到了应用,直接产生治病救人的效果。但是,两人由于不同的原因,个人没有获得内地充分的认可,也缺乏国际肯定。”所以饶毅借机为他们鸣不平。


              IP属地:安徽75楼2013-05-20 23: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