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静修园吧 关注:74贴子:347
  • 1回复贴,共1

《道家新书》—— 开启现代道家历史的经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家新书》
—— 开启现代道家历史的经典
作者:王世保
《道家新书》包括三个部分,即《净玄经》、《哲书》和《训道书》,这三个部分对道家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创新,包括内容上的和形式上的。
     《道家新书》的第一部为《净玄经》,共计十章,以简洁的古文言论述了以“观照”为主的个人修行方法,阐明了人与人、国与国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的道家思想,提出了“无我而自然”、“明德简法”等理论。
     《道家新书》的第二部为《哲书》,共计上下篇,针对西方文化,论述了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无我而自然”的道家主题。本部分的内容融合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部分内容,继而为进一步批判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异化铺平了道路。
     《道家新书》的第三部为《训道书》,共计三十六章,本书以布道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众生讲述了道家的内容。这本书为道家文化的普及和大众化奠定了基础,也是消除众生异化的一种努力。
     《道家新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始了自己革新的历程,希望该书能为人类的可持续性生存带来福音!


1楼2013-05-28 09:49回复
    《净 玄 经》
    王世保 著
    道德章 第一
    内修于道,外行于德。
    修道志虚,行德务和。
    虚则能容,容则能和,和则无争,无争以处,得彼宁静。
    既宁且静,浑浑一如,洞洞空如,谓之合道,谓之同德。
    内观章 第二
    行则静观其行,住则静观其住,坐则静观其坐,卧则静观其卧。
    行此四为者,谓之内观。
    夫内观何为也者?
    观其身与物和,以体道也。
    身与物接,神存六虚,回观内照,以致和同,身物和同,神则容之,三者一如,是谓道生。
    无我章 第三
    分而识之,欲而为之,知利而弗知害,损异以奉于己,背之于德,逆之于道,自我之所行焉。
    自我而复无我,是谓离道而复归于道,背德而复合于德。
    同至虚,和万物,为无为,谓之无我。
    无我而自然。
    玄同章 第四
    六合之外,道之所处。
    六合之内,阴阳五行之所主。
    世俗之士,接于众物,感应思虑,心相乃生,自我随成。自我分别,差殊千里,各执已见,亲同侮异,无明而滞,弗通于一,是谓执妄。
    是以古之道者,神游六合之外,一而静;身存六合之内,顺而安。浑浑然,静默无所言,是谓玄同。
    至爱章 第五
    有亲之爱,私也,我也。
    无亲之爱,公也,德也。
    德和众物,无所分也。道主万类,无所别也。
    合于道德,一于天地,是谓大同。大同于天下,是谓爱天下。
    爱天下者,视万民为己身。善者,为吾身;不善者,亦吾身。既为吾身,何所亲乎?
    亲于首乎?亲于臂乎?亲于足乎?
    一而忘之,无所分别,无所亲疏,是谓普爱天下之道。
    故曰:至爱无亲,相忘于众生。
    三和章 第六
    天行德,悬和万象;地行德,载和万物;元首行德,亲和万民。
    德者,和也。和同众物,故能容;容纳众物,故能公;大公无私,故能全。
    是以古圣行其德,为全天下之民,以使上下和亲,无相夺伦;以使远近和睦,无所乖侵 ;以使万民各得其所宜,而无害心。
    明德章 第七
    重利之世,民多欲;多欲之民,行多乱,乱多则法繁。
    欲愈纵,行愈乱;法愈繁,暴愈甚;法愈繁,暴愈甚,行愈乱。
    以利诱民欲,以刑残民身,是谓乱民,惟夫有德者弗为之。
    是以古圣之治万民,使民寡欲而无争。
    欲民寡欲者,必绝造物之机巧,奇物不兴;欲绝造物之机巧者,必绝万民之学,民无识则物保。
    是以绝万民之学,弃造物机巧,奇物不滋,民则少欲,虽欲亦不可得之,而复归于寡欲,欲寡则自足,自足则无争,无争则暴乱无所行;暴乱无所行,则民和而法亦简。
    明德简法,长安久治之道。
    厌兵章 第八
    杀人毁物,莫若兵,天下莫不之厌。
    喜为兵于天下者,是喜乱天下;乱天下者,必为天下恶;为天下之所恶者,必为天下孤;孤于天下者,不可得志于天下,虽得之,亦不久为也。
    德者,得也。以德和天下,故能得志于天下。
    是故善为天下者,乃以德和之,无以兵威之。
    和于天下者,万国虽远则亲之;威于天下者,万国虽小则背之。
    是以善为天下者,贵德而弃兵,故能一众异,睦远近,协和万国之民,散均万国之财,以有余奉不足,乃为万国之所望。
    返朴章 第九
    盈天下者万物,与万物相处者庶民。庶民之与万物,同处天地之间,共生之于一。
    夫一者,万物之所宗,庶民之所本,和合天下者也。
    失于一者,是谓乱德,乱德之世:
    民纵其欲,为害于物;物失常序,复损于人;人物相侵,其乱愈甚。
    德乱,则天地人物几于毁矣。
    是以圣人之为天下也,绝万民之学,使其无机而作,去万民之所欲,使其无志而为。
    作于无机,为于无为,是谓返朴,返朴谓之复德,德复则人物相和,天下静而平焉。
    共生章 第十
    欲之,易之,塑之,用之,损之,失之。
    残万类以为器,以从已之私欲,是谓败德。
    败德之民,其欲纵。纵欲之世,机巧兴,奇物盛。奇物盛,而自然之万物则几于毁矣。
    民之常存,所凭者自然之万物,自然之万物渐毁,则民之生也危。
    是以圣人之治,事无事,欲无欲,教民无识,绝其机巧,使其寡欲而自足,自足则安,安则静,静则朴,朴则自然,自然者和。
    合和于万物之民,兽见之不走,鸟见之不飞,故能与万物同处,是谓人物共生。
    惟其共生,乃可长存。


    2楼2016-09-07 1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