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贼吧 关注:1,200贴子:106,342

诸葛亮五次北伐资料的部分整理及一些简单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侯镇楼


IP属地:四川1楼2013-09-15 11:42回复

    第一次北伐:
    参考:魏书:魏书三明帝纪、魏书九曹真传部分、魏书十七张合传部分
    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五诸葛亮传、蜀书六赵云传部分、蜀书九马谡传部分、蜀书十魏延传部分、蜀书十三王平传部分
    三辅决录
    魏略
    明帝纪:太和元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三辅决录曰: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
    曹真传: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张合传: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
    诸葛亮传: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赵云传: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
    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魏略曰: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I


    IP属地:四川2楼2013-09-15 11:44
    回复

      第二次北伐
      参考:魏书:魏书三明帝纪、魏书九曹真传部分、魏书十七张合传部分
      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五诸葛亮传
      魏略
      明帝纪: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魏略曰: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馀年,民夷畏服。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於城外遥说之,昭於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於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曹真传: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张合传: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后主传: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诸葛亮传: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I


      IP属地:四川4楼2013-09-15 11:45
      回复

        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亮退回汉中,并且总结经验,恢复军队士气。“於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於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在这期间,魏国与吴国爆发战争,魏大司马曹休中吴国周鲂诈降之计,进攻皖县,在石亭被吴大都督陆逊击败,损失万余人。同年(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诸葛亮兵出散关,进攻陈仓。但是诸葛亮进攻线路被曹真识破,派遣郝昭,王生前往陈仓进行准备,在陈仓攻坚战中,虽然诸葛亮兵力远多于郝昭守军,但20天内并未攻破陈仓,粮食已尽,而魏国费耀,张合援军又至,于是退兵。魏将王双率军追赶诸葛亮,结果战败被杀。
        关于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个人认为很明显准备并不充分,同时恐怕诸葛亮也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打算。一是因为距离上一次北伐不过过去了几个月,时间太短,准备不足。二是只带了维持20天的粮食,很明显没有作长时间作战的打算。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还要发动第二次北伐?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魏吴发生战事,魏军东进,张合被调往东线,魏国西线力量有所减弱,同时魏国在石亭战败,士气低落,诸葛亮想乘机突袭魏国,毕竟季汉刚打了败仗,此时离上一次战役只过了几个月,魏军可能有所松懈,既然是突袭,粮草就不用太多(而且由于准备不足也不太可能有太多粮草),而突袭的正是街亭,拿下街亭可以让北伐多一个据点,而且成功机会也存在。但由于是突袭,所以作战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在魏国援军到达前未拿下街亭,那就没有作战必要了,这也是魏军援军一到汉军就撤退的原因。二是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信:“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即是吸引魏军西进,帮助吴军减轻压力,事实上张合也确实被吸引到了西线。但我个人比较偏向第一个观点,即是诸葛亮想趁着魏国新败对魏国进行袭扰,顺利能拿下陈仓,失败了也没有多大损失。I


        IP属地:四川5楼2013-09-15 11:46
        收起回复

          第三次北伐
          参考: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五诸葛亮传
          后主传: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诸葛亮传: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I


          IP属地:四川6楼2013-09-15 11:46
          回复

            这一次的北伐发生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遣将军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魏军将领郭淮率军来救,诸葛亮率军向建威方向进兵,以牵制郭淮。郭淮见状立刻撤退,汉军顺利拿下二郡。同年冬天,诸葛亮徙府营于南山平原,修筑汉、乐二城。这一次北伐终于有所斩获,获得两郡之地。I


            IP属地:四川7楼2013-09-15 11:47
            收起回复

              曹魏入侵战
              参考:晋书
              魏略
              魏书:魏书三明帝纪、魏书九曹真传部分
              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十魏延传部分、李严传部分、
              晋书:(太和)四年,(司马懿)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
              明帝纪:秋七月,武宣卞后祔葬于高陵。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九月,大雨,伊、洛、河、汉水溢,诏真等班师。
              曹真传:(太和)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魏略:子午之役,(夏侯)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
              后主传:(建兴)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
              魏延传:(建兴)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李严传:(建兴)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I


              IP属地:四川8楼2013-09-15 11:47
              收起回复

                面对季汉的屡次入侵,曹魏一直奉行防守方针,很少主动挑衅。而建兴八年(公元230年)七月这一场由魏国大将军曹真策划的对季汉的侵略战是鲜有的主动对汉用兵。曹真认为,应对蜀汉的挑衅应该主动还击,只要数路并进,一定能击败蜀军。于是魏明帝命令司马懿溯汉水,从西城方向进攻,曹真率军从子午道进发,另有郭淮等人从斜谷、武威方向进攻。数路大军兵锋直至汉中。季汉得到魏军入侵的消息后,立刻进行军事部署。诸葛亮亲率大军屯于城固、赤阪,阻击魏军,同时命令镇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骠骑将军李严率两万部队进驻汉中加强汉军防御力量,为了稳定李严,又让李严子李丰代替李严督管江州,让李严安心北上。魏蜀大战一触即发。
                可是让三国迷们失望的是,原本可能让后世津津乐道的对决,却因为一场持续长达一个月的大雨而没有发生。无论是曹真还是司马懿,都因为这场大雨而难以进军。本来一场声势震天的入侵只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遭遇战,比如夏侯霸在兴势围与汉军的遭遇战,但是这些战斗对大局没有多大影响。
                九月,魏明帝下诏班师,魏军撤退。魏军的进攻计划泡汤了,可诸葛亮显然不打算就这样结束,于是命令魏延,吴壹往西入羌作战,与郭淮,费耀遭遇,结果汉军大胜。这次由魏国挑起的战事结束。I


                IP属地:四川9楼2013-09-15 11:48
                收起回复

                  第四次北伐
                  参考:晋书
                  魏书:魏书三明帝纪、魏书十七张合传部分、魏书二十六郭淮传部分
                  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五诸葛亮传、蜀书十三王平传部分
                  汉晋春秋
                  魏略
                  晋书: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明帝纪:(太和五年)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
                  张合传: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后主传:(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诸葛亮传: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I


                  IP属地:四川10楼2013-09-15 11:48
                  回复

                    第四次北伐被大家议论颇多,原因就在于汉晋春秋与晋书出现了矛盾。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魏派遣司马懿督军应战。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正式交锋。由于晋书与汉晋春秋出现重大分歧,所以从两边分别论述。
                    汉晋春秋:建兴九年,诸葛亮出祁山,鉴于前几次粮草问题,诸葛亮第一次运用木牛运送粮草。这一次北伐,诸葛亮招鲜卑轲比能为己用,鲜卑兵兵进石头城响应诸葛亮。历来面对诸葛亮的入侵,都是由大将军曹真前往拒敌,但是由于曹真病重,明帝只得将荆州战区的司马懿调到西线对付诸葛亮。司马懿接手后,立刻进行作战部署,一方面让费曜、戴陵率领四千精锐留守上邽,一方面自己率主力前往祁山迎战汉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司马懿,诸葛亮一面留下一支军队继续围祁山,一面也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首先与诸葛亮遭遇的是郭淮、费曜,诸葛亮将之击溃以后顺利进入上邽,开始割小麦。司马懿闻讯后立刻率军赶到与诸葛亮相持。司马懿之所以如此在意这些麦子,冒着汉军得到也不愿提前收割的原因,就是因为司马懿也没粮了。根据郭淮传,“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可见当时陇右已无粮食,如今上邽之粮又被汉军割走,如果不是郭淮,魏军也会出现粮食荒。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司马懿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不与交战。张合提议出奇兵包抄蜀军但被司马懿拒绝。对于司马懿的防守策略,诸将颇为不满,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司马懿在众将的要求下决定出战,一面让张合攻打南围的王平,自己则率军直扑诸葛亮主军,守卫南围的王平所率是季汉精锐的五部,张合难以撼动,而司马懿也遭到了诸葛亮的迎头痛击,被击溃。此战,诸葛亮大获全胜,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战败后,更加坚守不出,诸葛亮一时也无法突破,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李严因粮食难以供给让诸葛亮退兵。诸葛退走后,司马懿命张合率军追击,张合在青封与诸葛亮军遭遇,结果张合被射杀。
                    晋书:晋书与汉晋春秋的分歧主要是从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上邽遭遇后开始的,按晋书的说法,是诸葛亮主动撤退到卤城,而司马懿追到卤城后立刻主动进攻,成功击破诸葛亮的营盘,并且战俘万计。史料出现了如此大的分歧,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只能说明有一方在说谎了。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按照晋书所说,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注意司马懿是“拔其围”,可王平传却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明显司马懿并没有攻克南围,这是其一。二是晋书中连张合的死也没提及,攻南围的事也没提及,与三国志发生了冲突。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这篇帖子,感觉分析得很好,不过估计很多吧友都看过了吧,反正我颇受启发 http://tieba.baidu.com/p/2475753877I


                    IP属地:四川11楼2013-09-15 11:50
                    回复

                      第五次北伐
                      参考:晋书
                      魏书:魏书三明帝纪、魏书二十六郭淮传部分
                      蜀书:蜀书三后主传、蜀书五诸葛亮传
                      魏氏春秋
                      汉晋春秋
                      魏书
                      晋书: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明帝纪: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魏氏春秋曰: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奉诏,勒宣王及军吏已下,乃止。宣王见亮使,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宣王曰:“亮体毙矣,其能久乎?”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
                      郭淮传: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后主传: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
                      诸葛亮传: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魏氏春秋曰: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魏书曰: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汉晋春秋曰:亮卒于郭氏坞。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臣松之以为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欧血,盖因亮自亡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欧血乎?及至刘琨丧师,与晋元帝笺亦云“亮军败欧血”,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其云入谷而卒,缘蜀人入谷发丧故也。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I


                      IP属地:四川12楼2013-09-15 11:50
                      回复

                        建安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从斜谷进发,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次战役。距离第四次北伐已经过去了三年,可以说诸葛亮为了这一次的北伐,精心准备了三年,运输工具再一次进行了改进,流马出现在汉军的运输道上。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晋书中司马懿对于诸葛亮进军路线的评价个人认为只是司马懿鼓舞将士士气的办法,一如司马懿对司马孚信中所说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最后司马懿也没击败诸葛亮,无论走武功还是五丈原,只要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司马懿大军击溃,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可是有了第四次北伐的教训,司马懿更是坚守不战,而诸葛亮似乎也没打算轻易撤军,“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双方都在等待时机。战局的僵持,军中的事务,季汉的未来,宛如大山将诸葛亮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管怎么挑衅,司马懿都没再像卤城时那样给自己战胜他的机会,百日的对峙,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此时东线吴魏的战况成为了打破当前局面的钥匙,只要吴军胜利,司马懿迫于压力可能会与诸葛亮进行决战,当东线吴军战败的消息传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大概明白这一次恐怕又要无功而返了,连日的忙碌与心情的抑郁终于导致诸葛亮一病不起,最后终于病逝在五丈原。至于最后的追击战,大概也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诸葛亮这三个字的震慑力,哪怕他已消亡,但他的敌人依旧敬畏他的存在。I


                        IP属地:四川13楼2013-09-15 11:50
                        收起回复
                          后语:对于诸葛亮在北伐中体现的军事能力我就不多说了,以一州之力抵抗整个曹魏,让敌方将领畏蜀如虎,甚至让魏国“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本人接触三国史的时间不长,所列资料肯定不完整,其中自己的看法也可能有错误,希望吧友指正。同时希望大家把知道的关于北伐的资料也贴上来,大家一起努力,尽可能将2000年前惊心动魄的北伐战争完整展现出来
                          最后挂一首诗: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I


                          IP属地:四川14楼2013-09-15 11:53
                          收起回复
                            顺便也把北伐形势图贴出来 = =


                            I


                            IP属地:四川15楼2013-09-15 11:55
                            回复
                              完~~~


                              IP属地:四川16楼2013-09-15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