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170贴子:191,344
  • 9回复贴,共1

此乃温公之误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卷一,周安王25年,文中写道:「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
子思者,孔子嫡孙孔伋也,卒于前402年,而此处安王25年是前377年,子思早已逝去25年,温公为何记于此处?!余以为,盖温公误矣~喝茶喝茶~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09-26 20:32回复
    温公此处确实有误。首先,子思在卫国的时候不应该是卫慎公(前414年―前373年在位) 时,当是卫敬公(前465年—前432年在位)、卫昭公(前431年—前426年在位)时期。
    首先,卫国在战国早期政局动荡。前426年公子亹(卫怀公)杀死父亲卫昭公自立为国君。前415年,公孙颓(卫敬公孙、公子适之子)又杀卫怀公,自立为君,是为卫慎公。可见,卫怀公、卫慎公都是弑君即位。又鲁穆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可见子思自尊如此,怎么会居于卫国这种篡位弑君频繁的国家?怎么会与卫慎公这种弑君之人论政?
    所以,子思留在卫国的时间当在卫昭公被弑(前426年)之前,绝不会是在弑君即位的卫怀公、卫慎公时期。《孔丛》注也称子思居卫当卫敬公(前465年—前432年在位) 之时,此时子思正值壮年。“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中的“卫侯”当是卫敬公。《礼记》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庶氏之女也。”所以大概子思先曾事卫,后归老于鲁,乃当鲁穆公之时。
    至于《通鉴》中“子思言苟变于卫侯”这一段原文出自西汉孔鲋《孔丛子》一书,原文未记载发生时间,司马光编写通鉴时随意将此事编入周安王二十五年,大谬。这一点前人就已指出(《通鉴》据《孔丛》,书子思言苟变于卫侯,在周安王二十五年,去孔子卒百二年,此决误。《孔丛》旧注谓卫敬公。)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9-26 21:01
    收起回复
      卷一,安王五年,「三月,盗杀韩相侠累」;卷一,烈王五年,「韩严遂弑哀侯…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 这两次记载的分明是一件事,侠累就是韩廆,严遂就是严仲子,严遂令”人”刺韩廆,令此人是谁?聂政也!喝茶喝茶~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09-26 22:09
      收起回复
        温公为何会犯这种错误呢?这是因为他没能理清《战国策》中关于聂政刺杀韩傀(侠累)时两条记载与《史记》的关系。战国策先记载“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聂政)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
        问题来了,文中的“韩王”根据《战国策》前文可知是韩烈侯。可是聂政刺杀韩傀时被波及刺中的却是韩哀侯。这是为什么呢?《战国策》在之后另一则记载中解释了真相:“东孟之会,聂政刺相(指韩傀)兼君。许异蹴哀侯而殪之。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从这里可以知道,韩哀侯在聂政刺杀韩傀时还只是公子,跟随韩烈侯、韩傀一起参加东孟之会。而且聂政只是刺伤了哀侯,大夫许异故意用脚踢倒哀侯让他装死,后来韩哀侯成为国君,许异就因为当年的功劳当上韩相。
        至于后来韩哀侯又被刺杀,则与聂政没有半点关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29 12:28
        收起回复
          佩服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29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