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那么一类书,可能会非常折服作者的用词用句,也会感叹作者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产生羡慕之心。然而,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所能揣摩到作者影射的东西却很少,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句话作者写在这里的用意是什么,这段话作者为何会用这样偏激或者含蓄(柔和)的文字。举个例子,托尼.莫里森的《爱》,从一开始作者就用很讽刺偏激的语言来揭露人们对于爱的随意,所有的语句都与中心形成了强烈地反差,斟酌再三,都没有结果,最后只能草草收书,结束阅读。颇为讽刺的是,身为鲁迅先生的崇拜者,鲁迅先生的大部分文章都似懂非懂,一篇文章总要读个十几甚至二十几遍才能感觉自己在看书,十遍以前纯属梦游,对此,深感惭愧。
不知贴吧的各位有无遇到此类情况,怎么破?
不知贴吧的各位有无遇到此类情况,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