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
伴随着摇摇晃晃的镜头,你就这样闯进了我的生命,对你的喜欢就源自那样一场灾难:2003年,非典。
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你的博客,简单到极致的文字那样的深入人心,对于一向不喜欢华丽装饰的我来说是那样的珍贵。
“为祖国骄傲,为女性喝彩”的演讲让我和周围的朋友为你痴迷,至此,你在我心中一跳出记者的身份,为你的观众敲开紧闭的心门,为你的读者 带来真实的声音。
《看见》一出来,便订了两本,不为你的演讲,不为你的博客,只为那个非典前线的女记者。
这本书秉承了柴静一贯的风格,简单直白通篇找不到几个形容词,却在那细腻的言语中看见那颗跳动的心。
书中的故事很多,让人感动的有,让人悲愤的有,让人无奈的亦有,就那样真实的记录着。
柴姑娘的书中也记录着自己的不足,至少在我看来这些弱点她至今依然无法克服。
书中她问道:“我怎么总是改不了自己身上的弱点呢?”
卢安克回答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我们还要那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看完这一章我微微一笑,柴姑娘也做不到十分客观啊,纵观全书就可以看出她对卢安克的偏爱,这也许是一个我更喜欢她的理由吧,真实!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让我干自己喜欢的事,还不用花钱”
“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此时,此地,此身。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奴隶”
~~~~~~~~
这些或是引用或是她自己的话充满了正能量,对于我来说,能记住几句,就已受用。
我看完一本书对它评价的标准有两条:
“能不能让我喜欢”
“能不能让我思考”
有的书看了喜欢却雁过无痕,有的书看完不喜欢却陷入深深的思考,所以我朋友说我推荐的书不靠谱,自己都说服不了。
让我既喜欢又思考的书一般我不敢去重温,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不敢做不代表不会做)。《看见》就是 一本我喜欢又会去思考的书。
柴姑娘在书中一点儿都不掩饰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拔,甚至那种恃宠而骄的态度都在笔下流露出来,所以网上那些所谓的“砍柴运动”有意思吗?
这个书评来的晚一些,什么书评啊,充其量只是读后感,作为一个从小到大文笔都让人鄙视的读者来说,写一篇读后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是不写又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喜欢。柴姑娘,我不期待你再次出书,只希望你在记者的路上越走越好!
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