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484贴子:605,338
  • 0回复贴,共1

【国学】明代九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代九边主要是指北京政府方面为了防止北方蒙古等游牧民族政权对中央地区骚扰,大致沿着长城一线所先后设置的九个重要军事基地,以便统领边境上的军队,这里说明一下,它是军事基地,不是具体指的某个城市、或者某个乡镇。
  这九个重镇为:辽东镇(治广宁,今辽宁北镇)、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宣府镇(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镇(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山西镇(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延绥镇(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宁夏镇(治所在今银川)、固原镇(治所在今宁夏固原)、甘肃镇(治所在今甘肃张掖)。
各镇设总督、巡抚、总兵官等进行统辖,下设有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俱无定员,统领军士分布于各地,“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其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烽堠相望、卫所互联,形成蜘蛛网似的防御结构,成为明代北方边境的国防体系上一条庞大的链条。
  九边都驻有重兵,这类军队有个特殊的称法,“边兵”。其数量十分庞大,多的时候达到百万,少的时候,像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馀人。
   边兵数量约占了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二,成为明代作战的主力。特别是明代自土木之后,京军武备积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每当外敌入侵的关头,就不得不调边兵入卫。如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围困北京,总督京营戎政的仇鸾懦弱不敢战,而边兵却奋勇杀敌。
  有很多历史书籍分析明代灭亡的原因,其中重要一条是明代军事腐败,丧失了战斗力。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明代来说,它从建立开始,一直到灭亡结束,基本上是生活在战争之中的,“南倭北虏”,国内民变、叛乱不断,特别是边兵,在二百多年的历史里,一直处在战争对垒之中的。明代军事的失败其实是明代政治统治失败所造成的,明代的军队腐败是政治腐败的一部分,它对军队自身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处在军事动员期间的王朝来说,军队仍然能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要不然像明末很多边将如孔友德、吴三桂等人在降清之后,率领旧部为之冲锋陷阵,从北方到西南,转战数千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是一支腐败到底的军队怎么可能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九边所需的军饷,最初的时候多仰给於屯田,正统以后,逐渐由京师太仓供应。各边额数,弘治、正德间每年约四十三万两,而到嘉靖时最高额为每年二百七十余万两,万历时每年则达三百八十余万两,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一个重要原因。


IP属地:广东1楼2014-01-07 15: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