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40贴子:353,085
  • 13回复贴,共1

一个有关心学的讲学的片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片段摘自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是一本明穿小说。有道是“明始亡于嘉靖”,主角正是穿越回了嘉靖年间。既是嘉靖年间,就少不了要说到心学。主角希望能通过心学来挽救明朝乃至华夏。“他认为,思想的变革是任何变革的前奏,思想不变,任何改革都是徒劳。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历史辉煌,但亦因为历史太久,已经死水微澜,不再流动。这样的结果是,精华沉积在底,难见天日,糟粕漂浮在上,臭不可闻。只有让这湖死水流动起来,才能冲掉糟粕,让精华重见天日,实现华夏民族的思想复兴。”于是有了这个讲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1-10 15:48回复
    于是在这个冬日的傍午,沈默(主角)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讲学。松风坪上回荡着他清朗的声音:“阳明夫子学,以良知为宗。每与门人论学,提四句为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学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盖因夫子谓:‘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若执着师门权法以为定本,未免滞于言诠,亦非善学也。故小子斗胆,亦自证一篇,贻笑大方……”
    “我王学号称‘良知之学’,然何谓良知?‘本体’即是‘良知’,‘功夫’即是‘致良知’。然而我等后学,却分化成了‘本体派’与‘功夫派’。本体派只重本体,认为‘良知不需学不需虑,终日学,只是复它不学之体,终日虑,只是复它不虑之体。’讲的是无功夫中真功夫。功夫派则注重由工夫而悟本体,但对本体的重要性有所忽略。”
    “然而夫子曰:‘合着本体的是功夫,做得功夫的方识本体。’世间哪有现成的本体?良知非万死工夫断不能生也,不是现成可得。是以不下功夫,不得良知,不悟本体。‘功夫’必合‘本体’,‘本体’不离‘做功夫’,二者是即一即二的关系。而并非一体。”沈默的声调提高,清啸一声道:“故曰:‘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这才是夫子之真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1-10 15:49
    回复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无论是老庄的‘道’论,玄学的‘贵无’论,还是宋明时期的理本论、心本论,都将作为本体的‘道’、‘理’、‘心’视为‘先天地生’,‘长于上古不为老’,‘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超时空永恒不变之物。而沈默所言虽皆源出于王守仁之心学,但并未将‘心’执为一成不变之物!而是看成是变化和发展的。
      其实,他所说的心,是认识的主体;本体,是本然状态;工夫,乃指主观努力和体会。而他的意思是,人的认识本来不存在天生具有的道德意识或任何知识,做学问不要执定成局,而要充分发挥心的认识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认识、把握真理。工夫即本体。这一命题把道德意识及知识看作后天学习和践履的结果。
      沈默是不反王学的,相反,他他很清楚,阳明心学乃是打破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禁锢的最佳利器,是这个时代思想变革、社会革新的最佳助推器。这种信心不是来自主观臆断,而是他知道后世每一次社会变革之前,必然会掀起阳明心学的热潮,中国的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全都是革新派人士与传统官学相抗衡的力量源泉,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阳明心学有着反对禁锢、解放思想、追求自我的现实意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1-10 15:50
      回复
        在心学兴起以前,国朝的社会思想,是程朱理学一统江山。而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将纲常天理化,把‘三纲五常’当作世界的本体,要人们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自身行动的准则。受这种纲常名教的束缚,在一百多年时间里,社会等级森严、异常沉闷,人们受到沉重的精神压迫,造成了思想上的僵化、学术上的空疏、道德上的虚伪,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禁锢。
        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初衷虽然和程朱理学一样,都是为了以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但他所提倡的‘良知’毕竟是发自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从而否认了用外在规范……也就是三纲五常……来管‘心’禁‘欲’,这种强调自我,主张以自家的‘心’去认知外间事物的学说,无疑是‘灭人欲、从天理’的程朱学术的死对头,在解放思想,张扬人性的作用方面,甚至要比西方早些时候发生的文艺复这对社会进步有何重要作用呢?首先,心学强调自我认识,重视人的价值,就是提倡以人为本,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二是,张扬人的理性,反对封建礼教对个人理性的贬低。在阳明心学之前,无论是黄老还是孔孟,都提倡‘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以贯之的主张愚民,而阳明心学却主张‘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在道德人格上人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是,在追求精神升华的同时,也肯定了对物质的追求。针对当时许多士人经商的现象,理学家们自然是大加谴责,但王阳明却指出经商如能尽心修身‘致良知’,那么与‘业儒致仕’无本质区别。无疑,这种思想为人们从事被传统轻贱的商业,提供了正当的伦理依据。他的弟子王艮所创的泰州学派,更是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为商人治生经商的正当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保障,使经商不再是末业和贱业,而是道之所存,光明正大的,商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有了儒家伦理的充分肯定。
        所以无论从解放思想,还是鼓励工商来看,阳明心学,尤其是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泰州学派,都极具弘扬价值。高举阳明心学这面大旗,是沈默很久之前便定下的方针,所以他才会修阳明公祠,才会孜孜不倦的钻研心学各流派的著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1-10 15:51
        回复
          顺便推荐一下「官居一品」这本书,书中有对于明朝的全方位介绍,包括民风民俗,政治经济,官僚体制,世界形势等。这方面的详细程度要远远超过明朝那些事。有兴趣的吧友可以去看看。当然它有着网络小说的通病:太长。。。我也还没看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1-10 15:56
          回复
            好贴,对功夫本体论述很有想法,但我想补充除了功夫达本体,本体是有天成的部分,永远不要以个体代天道,天道是起与过去通往未来的。


            7楼2014-01-10 17:23
            回复
              略略看了一点,作者对明朝中后期的心学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对四句教理解的分歧,王学后学基本分裂为工夫派和本体派。
              文中沈默所说的“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是出自黄宗羲之口。
              当然,黄宗羲说这话是基于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改造的基础上而言,黄氏提出了“盈天地皆气”的生成论和“盈天地皆心”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说“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但就楼主贴出来的这样内容看,不错的小说,可以看看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1-10 17:24
              收起回复
                有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11 11:21
                回复
                  此文是好文,中学课本那个作者忘了,是个大科学家,有一篇说先生对着竹子坐了一天,想格竹子的物,结果搞的头痛不得其解,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学习心学的首要障碍,心,真如先生所说无所不知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11 11: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