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立夫吧 关注:305贴子:1,623
  • 8回复贴,共1

世界著名歌唱大师教学视频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著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著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Joan Sutherland


1楼2007-11-05 01:04回复
    萨瑟兰有个难得的懂声乐的好丈夫波宁吉。1947年萨瑟兰在悉尼首次登台,就在悉尼音乐学院,她遇到了当时还是青年钢琴家的同学波宁吉,后来他们于1954年结婚,这次婚姻对萨瑟兰来说至关重要。

    据传早在他们结婚之前,波宁吉就开始指导萨瑟兰练声,波宁吉一直认为萨瑟兰是花腔女高,但萨瑟兰很固执,执意要唱女次高,因为她妈妈是女次高。波宁吉总是叫她背对钢琴练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给她练很高的音,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唱上去了。萨瑟兰脾气不好,只要一发现唱得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两个人就是通过吵架建立了感情,直至结婚的。波宁吉一直以萨瑟兰成为大师而奋斗着。

    请大家欣赏一段波宁吉在家里指导萨瑟兰练声的视频:
    http://you.video.sina.com.cn/b/3393063-1276511147.html 

    Joan Sutherland and Richard Bonynge


    2楼2007-11-05 01:15
    回复
      与诺玛、安娜-波隆纳相比,露契亚这个人物难度并不算高,“但这并不表示角色很容易演,我并不认为我演唱过的任何一个角色是容易的,只是这部歌剧是如此完美,以至于音乐会带着歌手自己投入进去。此前,我所唱过的最难的角色是《霍夫曼的故事》里的四个女人,但这部歌剧中的某些场景我仍然有机会休息,但《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则不同,我必须长时间站在舞台上,还要尽量保持体力。譬如第一幕中,咏叹调一完紧接着就是与男高音的二重唱,但为了那个要命的发疯场面我还得积蓄体力,所以露契亚并不简单。”
       
      有一天,卡拉丝受邀来看彩排,众所周知她是杰出的露契亚扮演者,而且都知道她孤芳自赏,不太会说好话。结果,卡拉丝在包厢里屏息倾听,萨瑟兰在舞台上很紧张,她弄不明白卡拉丝的态度是认真还是觉得无趣。彩排结束了,卡拉丝走到萨瑟兰面前说:“我会妒忌任何一个唱得这么好的人,但不妒忌你。”然后她转身对科文特花园剧院的经理托雷爵士说:“今后不要再让我演露契亚了,现在你们已经有了自己最伟大的露契亚,应当为她感到骄傲!”
       
      1959年2月17日,《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上演,盛况空前,人们疯狂地欢呼喝彩,第二天的评论充满赞美之辞:“本世纪没有任何人能够达到如此鲜明、巧妙的戏剧效果。萨瑟兰女士现在已足以名列帕斯塔到卡拉丝这一连串最伟大的唐尼采蒂女高音的行列了!”世界各地歌剧院马上向萨瑟兰发出邀请,希望她出演意大利歌剧。1960年4月,萨瑟兰应邀到巴黎歌剧院演出《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巴黎观众的挑剔是出了名的,结果观众完全被征服了,音乐评论家潘塞写道:“如果一个星期之前有人告诉我《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听上去一点也不枯燥,那我一定不会相信!” 

      然而,问题是萨瑟兰原先学的是德奥歌剧,一下子要她拿出新的意大利歌剧来倒真有一些勉为其难,萨瑟兰后来回忆说:“当时,虽然我已经成了世界级的歌唱家,手头却没有世界级的曲目。一度我有些退缩。赞菲利热情地鼓励我一定要乘胜追击,他要我没日没夜地速成意大利语,波宁吉也劝我继续与塞拉芳合作,就像卡拉丝一样接受他的指导!”
       
      在萨瑟兰心中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诺玛情结”,她特别佩服卡拉丝演唱的《诺玛》,在这种心理阴影下她整整十年不敢唱诺玛,直到1962年,萨瑟兰才在温哥华歌剧院的竭力邀请下,决心尝试一下。开始排练之后,萨瑟兰依旧难以克服这种压力,她莫名其妙地呼吸急促,冷汗淋漓,虽然有霍恩的帮助,但无济于事。萨瑟兰事后说:“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身心遭受如此严重的考验,我不断地呕吐,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怀孕了,但实际上不是,所以惟一能解释的就是由于可怕的压力。尤其是你在挑战一个别人已经登峰造极的角色的时候,那种虚弱的感觉使你感到格外无助,虽然我一向就不是这种柔弱的人。”诺玛这个角色很累人,美声歌剧的作曲家们喜欢在第一幕让主人公唱一首长大的咏叹调之后紧接着唱最重要的咏叹调。以前,萨瑟兰总觉得自己的声音太轻,到了低音域就要压迫嗓子,但在演唱诺玛之后,萨瑟兰认为自己的声音更加成熟了,丰满了。
       
      接着,她复排了《梦游女》,原先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时的主角是莉莉.庞斯,面对这位伟大的花腔女高音的精彩演唱,萨瑟兰表现出极强的表现欲,在舞台上她将阿米娜塑造得楚楚动人。 

      1965年萨瑟兰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祖国,在澳大利亚她举行了三个月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她与初出茅庐的帕瓦洛蒂合作,经纪人一直很难为萨瑟兰找到身材相配的高大男高音,同时由于原先与萨瑟兰签约的男高音临时决定与卡拉丝合作,于是,萨瑟兰临时决定启用新的男高音,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明智的选择。他们的合作引起世界乐坛的轰动。帕瓦洛蒂回忆说他向萨瑟兰学会了全新的呼吸方法,对他来说与萨瑟兰的这段交往是“接受了男高音教育最后的、决定性的一课”。
       
      萨瑟兰的最后一场演出是《梦游女》,结束时萨瑟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40分钟喝彩与谢幕,观众不肯离去,有节奏地喊“Home,sweet home”.萨瑟兰最后只得在波宁吉的钢琴伴奏下唱了这首《甜蜜的家》,在歌剧演出之后增加“安可”是很少见到的场面。


      5楼2007-11-05 14:51
      回复
        萨瑟兰的嗓音始终保持相当良好的状态,她与卡巴耶一样,非常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呼吸,我就不可能在65岁还能演唱。声音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坏了可以替换,一旦毁了就完了。虽然像生病一样,声音坏了可以治疗,但绝对无法恢复往日的状态。”面对许多学生与教师探究她完美的发声方法的问题,萨瑟兰回答说:“我喜欢唱歌时的感觉,但这种生理上的舒畅却必须经过多年的锻炼才能获得。基本上,唱歌可以说是呼吸、支持、发声这一连串动作完成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在气息支持上大做文章,对我而言,如果我感觉到我的喉咙中有任何器官在颤动,那就意味着我唱坏r。”1967年,当萨瑟兰与帕瓦洛蒂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次上演《军中女郎》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的恐怕是帕瓦洛蒂那奇迹般的连续的9个High C,但41岁的萨瑟兰的精彩配合却少有人注目,其实整场演出萨瑟兰始终保持圆润的音色,这就是多年严格声音训练的结果。
         
        萨瑟兰最喜欢的角色依次是薇奥丽塔、阿德里安娜.莱科芙勒尔、诺玛,其中具有挑战性的人物是薇奥丽塔。“《茶花女》是不折不扣的女高音杀手,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吃过这个角色的亏。薇奥丽塔的音域绝大部分在中音区,尤其第二幕结合了音乐与戏剧双重的爆发力,全部都在低音区宣泄出来。音乐非常凄美,尤其是在阿尔弗莱德狠心地羞+辱她的时候,我永远也忘不了卡拉丝那种心碎欲绝的眼神,那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验!”。
         
        至于莱科芙勒尔这个人物,萨瑟兰直到1983年才搬上舞台,“因为她非常个性化,她是个很容易嫉妒的女人,充满了争强好胜的性格。可能由于我年龄的关系,我认为像吉尔达、阿尔米娜、薇奥丽塔这些角色过于单纯,虽然实际上莱科芙勒尔很早死去,可是因为她本身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女高音,所以才在竞争中砺练出老于世故的性格。
         
        萨瑟兰一直喜欢历史剧,她擅长演唱《玛丽亚•斯都阿特》,对于历史上的这位著名的悲剧君主,萨瑟兰说:“可怜、柔弱的女人,却嫁给一位野兽般的丈夫,虽然历史上亨利八世曾是英明君王,但晚年却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暴君!”她还很懂行地向人们指出,《玛丽亚.斯都阿特》中两位女王之间的对话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斯都阿特与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是政治仇敌,却从未谋面),她希望能够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来提升表演的水平。 
        也许是因为外形的原因(萨瑟兰身材高大),萨瑟兰对于戏剧表演总是比较忽视,在舞台上她不太爱动,在演唱方面评论家们指出她过分偏重旋律线条而放弃唱词情感表达,为此,萨瑟兰解释说:“长久以来,我一直被人们批评过分依赖音乐线条,而在戏剧表现方面有不足之处,但我认为作曲家已经将所有的情感都表达到音乐之中,人们想要听到的也正是这些!”

        60年代,当萨瑟兰已经成为公认的“美声歌后”,她对自己的唱法做了一番总结,她说:“唱美声歌剧并非简单地炫耀精美的花腔,而是寻求音乐背后的情感表达。美声歌剧不仅仅是连续的焰火般的表演,通常更需要歌手极强的表现力,歌手必须保持平稳的声乐线条。”与卡巴耶相同,萨瑟兰觉得唱美声歌剧的最大障碍在于唱词,在戏剧高潮处大量唱词类似,让萨瑟兰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面对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这种雷同现象非常普遍。萨瑟兰钦佩卡拉丝的戏剧表现,但她觉得戏剧性与声乐技巧的高度统一应当在音乐的范畴内,音乐第一,戏剧第二,这也就是卡拉丝能够把诺玛、露契亚演绝却无法更完美地表现贝利尼与唐尼采蒂其他作品的原因。
         
        波宁吉觉得萨瑟兰的音色非常适合《泰依丝》与《曼依》,但萨瑟兰不喜欢这两个人物,因为外形气质上相差太远。另外,虽然萨瑟兰很喜欢轻歌剧,她的天性幽默,但由于语言上障碍,萨瑟兰不得不对演唱有所保留。对于曾经心驰神往的瓦格纳歌剧角色,萨瑟兰在晚年说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说:“瓦格纳的管弦乐伴奏实在太强大!歌唱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自觉地压迫嗓子,毕竟,早期瓦格纳女高音们还是从美声唱法中训练出来的。除了拜罗伊特,因为那里的乐池特意下沉。 

        瓦格纳管弦乐的高低起伏常常使大部分指挥陷入莫名其妙的狂热情绪之中,歌唱家只能加倍卖力,这些就是我之所以放弃瓦格纳的原因,即便是伊索尔德也不能激起我的欲望来。”
         
        1990年,萨瑟兰在悉尼举行了告别演出,剧目是她最出名的《清教徒》,当时,她已经64岁,已经接近女高音歌唱家舞台演出年龄的极限。不过,1991年元旦她又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登台,在Gala形式的音乐会中演唱《蝙蝠》,这是观众最后一次在正式舞台上看到萨瑟兰的风采。
         
        萨瑟兰无疑是20世纪最杰出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唱使观众隐约揣摩到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代的风采,从这一点来看,琼‘萨瑟兰是帮助一代人成长起来的伟大先行者。


        6楼2007-11-05 14:54
        回复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935年10月12日生于意大利摩德纳市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2007年9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5时在他位于意大利摩德纳的寓所内病逝,享年71 岁。

          下面请欣赏歌剧大师帕瓦罗蒂的声乐教学视频:

          帕瓦罗蒂授课《这位小姐,那位太太》:

          http://you.video.sina.com.cn/b/773697-1271335522.html

          Luciano Pavarotti


          7楼2007-11-06 00:18
          回复
            楼上链接的视频已被删除,请点击下面的链接欣赏:
            http://kxls888.com/new_page_7.htm

            此链接的网站中收有如下教学视频: 

            帕瓦罗蒂授课《这位小姐,那位太太》 

            帕瓦罗蒂授课《在普罗文察的地方》1 

            帕瓦罗蒂授课《在普罗文察的地方》2 

            帕瓦罗蒂授课《Non so piu》 

            多明哥授课《偷洒一滴泪》

            并且收有国内各路声乐名师的教学视频。


            13楼2008-01-19 22:28
            回复
              更多帕瓦罗蒂教学视频欣赏:
              http://hk.youtube.com/watch?v=uo6dDQiBGyI&feature=related


              17楼2008-04-03 17:48
              回复
                本吧只供欣赏,敬请不要回复!!    
                有话可到置顶贴讲。    
                谢谢合作!!


                32楼2011-01-07 02:45
                回复

                  本吧只供欣赏,敬请不要回复!!
                  有话可到置顶贴讲。
                  谢谢合作!!


                  33楼2012-02-23 2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