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小筑吧 关注:47贴子:31,476

回复:关于祭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豪感也是千奇百怪的。过年之前,遇见一位木匠,家在曲阜。有人问,跟圣人作邻居挺好吧?这老兄嗤之以鼻,好啥呀!光没沾上半点儿,毛病多,搅人......
说着话锋一转,开始爆料:“他孔子怎么地?不就是和尚和姑子生的!”
这话说得特有意思,配上那个洋洋得意,怎么说呢,真就是一种特有的“独家感情消费”,绝对“特供”,大内参,外人不能享受。可见光夸,引以为豪,不足以说明近乎,还得以内部身份,嗤点一番,爆点儿猛料,才够份儿!
再说,孔子本来和基督安拉释迦穆尼不一样,不走群众路线,也不是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调侃调侃他,也应该。


26楼2014-02-09 17:45
收起回复

    孔子的“祖国”是宋国。所谓“祖”,就是“祖籍”,“籍贯”的“祖”。像我们现在一样,并不一定生在那里,但填表的时候要写上。
    周武王克商,封商王后代于宋,奉祀殷商宗庙。地点主要就是商丘,时间大约公元前1046年。宋是商移民的保留地,国中多的是遗老遗少。他们很具遗老风范,保守,倔强,死心眼儿,认老礼儿。当时人们就笑话他们,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都是编排宋人的,后来更出了一位宋襄公,不击半渡......
    宋国一直与各大国长期共存,战国时,成了齐楚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位置很重要。宋王偃时期,宋国为齐闵王为首的联军所灭,时间在公元前286年,距秦始皇灭六国只有65年。
    宋国就是孔子先人的国家。


    27楼2014-02-09 17:58
    收起回复
      孔子宋国的先人是:
      宋闵公(约西周中期)——弗甫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前?—前720—前710)——木金父——睾夷——孔防叔
      由上可见,他们这一支,用睾夷爷爷的字,为氏(家族名),也就是说,孔氏,是从睾夷这一代才开始立族。
      孔父这一支,西周中期由宋闵公分出,可以追溯到商汤。孔子后来在鲁国被另眼看待,就沾了这个光。
      孔父嘉在宋国,公卿世族加顾命大臣,一度很风光,后来在与其他权臣争斗中,失势被杀,家道中微,被迫移至鲁国。
      商丘离鲁国不远。


      28楼2014-02-09 18:01
      收起回复
        鲁国是“父母之邦”
        孔子在鲁国的先人:
        孔防叔——孔伯夏——叔梁纥——孔丘
        叔梁纥,时为鲁国郰邑宰,算个县级干部。郰邑,司马迁说,是鲁国昌平乡郰邑,地点是尼山西五里的鲁源村。
        尼山,原叫尼丘山,后避孔丘之讳改叫“尼山”。孔母曾于此祷神求子。山中还有夫子洞。
        (尼山≈尼姑,对上了......)
        司马迁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野合”啥意思?前人吵得天翻地覆。不过司马迁不会故意污蔑圣人,他对孔子极崇拜。
        曲阜,是孔子的姥姥家,他是姥姥家长大的孩子。住在阙里(靠近鲁宫城阙门),据考古发现,是平民区,属于穷街陋巷。


        29楼2014-02-09 20:21
        收起回复
          孔子一生,好像跟本家没什么来往,跟姥姥家非常亲。孔门弟子,以颜为氏者八人,其中最著名的是颜回。
          母亲去世,他把棺材停在五父之衢,到处打听,最终将父母合葬。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身世,既清楚,又不太清楚,与本家更疏远,但终究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母亲死了服丧三年,此间,孔子腰上扎着麻绳,一副服丧打扮,上鲁国权臣季平子家赴宴,让大管家阳货轰了出来。年纪轻轻,就能登堂入室,可见对他的贵族身份还是认可的,只可惜没落势微,不免狼狈。


          31楼2014-02-09 21:21
          收起回复
            湖南图书馆库房,四千个家谱,特殊家族可以入内查根


            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4-02-15 11:08
            收起回复
              五万册,三百多姓氏


              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4-02-15 11:14
              收起回复
                专门驻造纸厂搜集,,3元一本,现在50


                来自手机贴吧34楼2014-02-15 11:15
                收起回复
                  湖南前三:李刘陈


                  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4-02-15 11:17
                  收起回复
                    马姓的来源,好像是那个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或杀或坑,全军覆没。赵国由此一蹶不振,主帅赵括,身死名毁,成了纸上谈兵的典型。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奢的子孙,以赵括本家为耻,便用赵奢封号“马服君”之“马”为氏。从此就有了马姓,


                    36楼2014-02-15 18:07
                    收起回复
                      哈哈…刚看到的新闻图片,可惜转不过来…
                      全国100大姓,78个源自河南…可以上网搜搜,看自己是哪里的,图片标得很清楚…
                      南方八大姓,都源自中原…据说有来自洛阳的,有来自固始的,还有来自开封珠玑巷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4-02-18 13:20
                      收起回复


                        38楼2014-02-18 15:24
                        收起回复
                          起源于河南的姓氏人口占汉族人口的80%以上
                            排名前100的大姓中,有78个姓氏源自河南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丁亚菲
                            农历正月一过,河南就要开始接待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华人――他们不远万里前来只为一件事:寻根拜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30多年来,海内外华人的“寻根”热情始终不减,无论身在何方,先祖所在地永远是心灵最值得膜拜的地方,魂牵梦绕,追根溯源,最终发现是河南。按照统计,中国姓氏排名的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源自河南,南方“八大姓”全部源自河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news/live/2014-02/18/content_24945731.htm


                          39楼2014-02-18 15:24
                          回复
                            寻根30年
                              海内外华人一致认同姓氏的根在河南
                              张新斌说,华人寻根大约从1978年台湾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初,“寻根”波及河南。
                              1981年,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研究闽南语,探寻闽南方言和中州官话之间的关系。当时他来到河南,到固始调查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寻根母语到河南》,讲到语言的根、闽南语方言的根以及福建人的根在河南,并建议中原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和东南沿海等地的交流。从那时起,就拉开了这样一个来河南寻根的序幕,海内外华人一致认同,他们姓氏的根在河南。
                              “海外寻根”从此推动着河南,尤其是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思索:为什么这些人万里迢迢来河南寻根,河南吸引他们的资源有多大?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我们有这么多资源,有这么厚的家底”。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河南开始利用“寻根找亲”,吸纳海内外华人,努力实现双赢。“从寻根,到根文化,再到根亲文化,这也是河南文化的一种自觉。”张新斌说。


                            41楼2014-02-18 15:25
                            回复
                              借力发展
                                河南承担着根亲文化战略
                                2011年,在中原经济区国务院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把“根亲文化”上升到了战略地位。
                                张新斌说,怎样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力量,也是国家大力推动的,靠的主要是文化、姓氏、根亲文化。“从这点来说,河南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国家的战略。”
                                “这种根亲文化,很多时候是超越政治的。”张新斌说,比如谢长廷、陈水扁,他们也要到福建老家祠堂,家族再往前追一追,就追到河南了。
                                近几年,河南不少地方也在利用“根亲文化”招商引资。鹿邑县副县长李帮儒说,我们应该想想能给投资者做些什么,比如,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提供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张新斌说,文化很多时候并不是立刻带来经济效益,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经济的拉动,到底怎样去发挥作用,目前河南还处于探索阶段。


                              42楼2014-02-18 1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