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在看,第一次分裂除了郭松龄横死,盛世才出走之外,东北军在将领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但郭松龄被处决的直接后果就是东北派系之内的士官派独大。
私以为,在张学良走出讲武堂之后到郭松龄反奉之前,奉系内部其实是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为后两次分裂埋下了伏笔,本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原则,我先来分析下当时东北军中的几派人马: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后来也分裂成两派,即二二事变时期的少壮派和忠于张学良的嫡系,这一派系中的将领,多数出身东北讲武堂,收到郭松龄思想上的教育和张学良的帮助,后来起义的东北军旧将多出自讲武堂,和张学良本人思想转变以及郭松龄带来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有很大关系;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多数都是日本归来的海归,被张作霖委以重任,郭松龄死后,陆大派式微,更是一派独大,更有甚者,郭松龄之后,张学良的副手一直是士官派出身的韩麟春,可见士官派鼎盛时期是何等壮观,但达到鼎盛也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郭松龄兵变时,处死姜登选,其实也是出于和杨宇霆的矛盾深化,士官派已损大将一枚,1927年韩麟春因病去世,1929年,杨宇霆、常荫槐被杀之后,士官派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之所以这里没有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还有一位显赫的士官派没有登场,这便是后来的伪满洲国高官,也是张学良的老师熙恰,这位爷出身皇族,祖上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属于铁帽子王济尓哈朗一支,九一八之后,日本本想扶持张学良做傀儡,但张学良没有答应,于是,这位爷抬出了被冯玉祥赶出故宫的溥仪,熙恰之前在东北派系中,之所以不被重用,大抵是因为,他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复兴满清王朝,因而,张作霖只给了他讲武堂督办的闲职,后来,张学良亲自抓起军校,熙恰也没有机会带兵,好处捞不到,军职做不了,因而连带兵投降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和金壁辉一样,把复兴自己贵族梦的希望寄托在了关东军身上,但是到了伪满洲国,他混的甚至还不如在东北派系当中,但也因此保全了性命,最终病死在抚顺战俘营中,至此,士官派彻底落幕;最后一派就是元老派,其实元老派在奉系中一直处于平衡的作用,但张作霖很有原则的把东北四省的省主席都交给元老派来做,可见元老派的分量,而元老派中又分为张作霖本人的嫡系,如张作相,和若即若离的一些元老,如吴俊升、汤玉麟,在张学良崛起的过程中,张作相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这位辅帅对张家的态度是献完青春献子孙,关于辅帅二公子的优秀事迹,后续我会说,这里不再赘述,元老派的特点就是,好处给够了,做壁上观,但不能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也是郭松龄反奉时,元老派站在张作霖一边的原因,也是巨流河之战中,元老派可以拿出家底来对付郭松龄带领的张学良嫡系的原因之一,他们的底线是不能动了自己的地盘,也就是东三省,当然,元老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松散,各种方面也是参差不齐,九一八大敌当前,做汉奸的做汉奸(张景惠),逃跑的逃跑(汤玉麟),让兵权的让兵权(张作相、万福麟),西安事变之后,他们也是同样态度,因而坐视东北军直接被瓦解,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当年让吉林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鸦片种植的省的张作相和用骑兵打败郭松龄的万福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