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小青年吧 关注:1,079贴子:17,291
  • 9回复贴,共1

送给年轻的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全世界!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奋斗的你,
希望来到奋吧的朋友,
一切安好。
相信自己的判断,
守得住,慢慢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24 06:19回复
    你是谁?
    为什么那个愿意在一切可能的物体上 涂涂画画的家伙,去做了一名公司职员, 只因大家都说,自由画家的生活没有稳定 保障?
    为什么那个立志“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的姑娘,进入了国企,只因父母 苦口婆心的劝,记者收入不如国企高?
    你是谁?我是说,剥离掉一切外界赋 予你的定位和枷锁,隔离开所有父母长辈 试图左右你、干涉你的声音,忘掉全部大 众传媒、明星名流以及出版物曾经输出给 你的价值判断,你又是谁?你躯壳之内那 个砰砰乱跳、嗡嗡作响的他、她、它,是 谁?
    世事多舛,你来何干?
    20岁出头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 么,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可能是一件幸 事。
    但你一定朦胧知道自己是谁,对什么 事感兴趣吧?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真的 是灾难了。
    知道对什么事感兴趣,就一点点做起 来吧。无论多少声音试图扭转你,说你热 爱、着迷的这件事情,没钱途、没前途、 没发展、没出息,都请悠悠的对他(她) 说:**** off,this is my own life.
    不为什么,因为热爱。千金难买热 爱。
    我曾把几年来写过的一些文章发给丹 青老师看。他很高兴,回信说,文辞再沉 静一些就更好了,但就这么慢慢写起来 吧。他没有说,你要在笔头功夫上多努 力,他日成为著名的记者、作家。我懂他 的意思:你喜欢这件事,就慢慢做吧。
    去哪里,不重要。
    三、为什么要让人生“画地为牢”
    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一个出色的记者 吗?我说,不知道。他诧异,你不是混传 媒圈吗?我亦诧异,为什么要在20岁出头 的年纪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定义 即枷锁,即画地为牢。难道这个年纪,不 应该是尽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触角,去触 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并观察丰 富、蕴藏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么?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 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 的事情?你才20多岁,20多岁,20多 岁。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职业旅行家?为什 么不能去做NGO?为什么不能在码了几 年字后,突然迷上了摄影?为什么不?
    阅读名人传记,好处是能藉由他者在 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参照自己的生活; 而负面效果却可能更致命——“从小立志 做一名……”。
    若你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花些 心思,会看到一条似乎清晰的轨迹和路 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 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 要成为这样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24 06:26
    回复
      当真连自己喜欢做什么,该如何活都 不知道么?想赢怕输罢了。该做些什么、 走什么样的路,难道不是循着内心的声音 一步步摸索、试错出来的吗?走岔了,就 退回来;走得急,就缓一些。时不时停下 来想想,望一望,琢磨琢磨,再继续走。
      怎么可能不摔跟头呢?怎么可能诸事 顺利呢?怎么可能有条一马平川叫做“成 功”的路供你走呢?不多试错几个怎知自 己跟什么样的人处得来呢?同理,不多尝 试一些怎知自己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呢?
      正如丹青老师给贾樟柯的书写 序,“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 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 寸的胶片。”
      青年人的选择就如整个国家急功近利 的写照,“先污染后治理”,先成功后成 长,先找工作再找兴趣,先出人头地再寻 找自我。某位职场中的朋友抱怨,自己在 工作岗位上迷失了困惑了。不知自己到底 适合这份工作吗?
      我问,你到底喜欢做什么?他嚅喏半 天,说不上来。
      有的明确表示,我不喜欢自己的工 作。那么我该去报个拉丁舞班吗,去报个 吉他班吗?
      从事并非自己志趣的职业问题并不 大,业余时间发展偏好就是了。但我后来 才醒悟,比“不能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灾 难性一百倍的,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喜欢 做什么”。
      黄律曾有条状态写道,“现在想想中 国父母从小到大灌输的要一直读读读,抓 紧把书读完最好读到博士,然后去工作实 在是害死人,这样看起来是沉得下去的表 现,其实越到后面就读得越浮躁。美国人 这儿gap一年那儿gap一年,反倒更容易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本来就是个沉 淀的过程,急匆匆地往学位阶梯上爬干什 么!”
      这让我想起听来的一个故事。一个澳 大利亚人,大学毕业后在半岛电视台做了 三年记者,游历了欧洲,后跑去念了一个 哲学一个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又到非洲做 了两年义工,等他跟我一个师姐成为名 叫“人权”的硕士项目同学时,已经33岁 了。我不解,他读完硕士为什么不继续读 博士呢?“他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新的兴趣 点才跑来念一两年书,但这些兴趣的程度 都没到博士那么深入,而博士研究的方向 很可能是一生的志业”,师姐道。那他毕 业后都35岁了,做什么呢?“他似乎还没 确定”。
      这似乎是一个不靠谱的反面典型。正 如一些老同学对我的印象。他们一边说, 羡慕你丰富多彩的生活,听完我近期打算 又同情地啧啧叹道,那你留学回来都多大 了?27岁。还读PHD吗?不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3-24 06:29
      回复
        那你何 时结婚?谁知道呢,30岁?也说不定念书 的时候就闪婚了。你也太不靠谱了吧,我 都副科了……那你留学回来能找一个多牛 逼的工作?我说,出国未必是为了找到更 好的工作,目前想从事的职业不出国留学 也能做的。啊?那出国意义何在?
        个人阅历、视野和自我完善。看看更 大的世界,在自己身上发现更多的可能 性。
        这话我终究没说出口。
        五、你要的是快乐还是“成为大人物”
        有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终究只是个 平庸的小人物,所有的梦想都没能实现? (戳这里)这是网络流传很广的一篇帖 子。
        我在南墙群里问大家。马老师说,不 会的,说实话大家都是了不起的人,按照 自己节奏一步步来,不会差的。
        亦有友人问我。如果你终究只是个平 庸的人,那些牛逼的梦想都没实现,世界 也没改变丝毫,会快乐吗?
        我问,温饱不愁吗?他说,那肯定, 没这么惨啦。只是说,蛮普通的,可能只 是一枚平平的记者编辑,在单位无甚出彩 之处,月薪最高也就一万上下,交房供, 养儿育女,开辆普通车。不痛苦,但也没 什么光彩,的生活。
        家里空间是否足够让我挂幕布开投影 仪踢实况?可以。
        还喜欢足球,喜欢阅读,喜欢年轻时 喜欢的一切东西?是的。
        时而三五好友,烤串啤酒,把酒言 欢;时而周六周日,球场相见?是的。快 乐。
        他看着我的眼睛。快乐。我点点头。
        不久前去东北旅行,路途感触最深的 莫过于导游、乘务员、售货员的差别。你 会轻易的发现,性格将人与人彻底区别开 来。
        我们遇到过热情健谈、跟大家打成一 片的导游,也遇到过黑着脸像客人欠她钱 一样,没问两句就不耐烦的导游;遇到过 如一切常见的公务人员般恶狠狠的乘务 员,也遇到过穿着制服坐车厢里跟乘客扯 淡逗乐的乘务员。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导游、乘务员, 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客人?考虑到这是日后 再也不会打交道的“一锤子买卖”,何况也 很少有人真正有闲心去投诉你恶劣的服务 态度。
        考虑到,你完美的服务态度很可能无 法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除了客人 的一声感谢,一张笑脸。所在单位无法注 意到你的“优良表现”,你表现好不会被升 迁,表现差也很难被辞退——在中国,那 个对客人态度恶劣屡遭投诉的可能反而讨 领导喜欢,比你升迁更快。你懂的。
        总而言之,你的服务态度无法对你的 现实生活带来任何可见的好处,你此生都 会是一名普通的导游、乘务员、售货员。 你会如何做?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3-24 06:30
        回复
          是的,或许你终生都只是一个平庸的 人,但态度依然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云泥之 别。你热爱生活和工作,真诚的感知、理 解、善待他人,或许未曾给你的生活带来 任何有 形的回报和改观,却软化了你与 内心、世界的边界。你不断接收到来自他 者的正面回馈(感谢、笑脸、善意),再 不断释放出正面能量,形成良性循环。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记得那个导游、 那名乘务员、那名售货员的热情、爽朗和 笑脸。想起来都是暖意。
          他们或许此生都是导游、乘务员、售 货员,也很难有何升迁,但从他们的工作 态度里,我读出了真正的快乐。
          做一件喜欢的事难道不是做这件事最 好的回报吗?正如写作是写作的回报,画 画是画画的酬劳。
          六、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 的 我曾经很喜欢一个朋友的签名档,“成 为更好的人”。
          这句不疾不徐却又溢满坚定的话,曾 无数次给我力量。
          如今,我却感觉这句话充斥着“更 高、更快、更强”的进步论腔调,在铺天 盖地的励志话语中,我偏偏爱上了“毁 志”。我更喜欢用“感知”这个词。或许我们 并不能创造生活、规划人生,或许,体 味、经历、感知、理解,这才是成长的密 匙?
          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陪母亲坐在 太阳下聊了一下午天,漫无目的的,童 年、成长、家庭琐事,有没有成为更好的 人?如果今天没有读维特根斯坦的传记, 没有跟近韩寒最新的博客,没有刷新微 博,只是给自己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躺 在恋人的臂弯里发呆,算不算荒废生命?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吊诡的 自我矛盾,一方面,我们是前所未有早衰 的一代,“十八岁开始苍老”,二十岁开始 怀旧,尽管仍在青春,“你爱谈天我爱 笑”的时光竟成了一代人的集体乡愁;另 一方面,我们拼命的想要向前奔跑,想要 稳定、无虑的生活,想要拥抱住某种确定 感,焦虑着,想要立即像三四十岁的人那 样,车房不缺,事业成功。
          你,你,你,
          真的享受年轻吗?为何你一边怀旧一 边还在努力奔跑?
          你,你,你,
          真的热爱冒险和漂泊吗?为什么将理 想纳给稳定和房产证做投名状?
          你,你,你,
          真的珍惜可能性吗?为何我看到你宁 肯早衰也要拥抱“生活的终结”?
          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难道不在于这 缓缓经历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 而在于未来的宏大勾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3-24 06:32
          回复
            结婚的,添子的,升副科级的,做小 经理的,博士毕业的,买房买车的,走得 好快。我曾经焦虑过,后来发现,那不是 我的节奏。我是慢吞吞的一头牛。如果方 向错了,就会兜大圈子,如果方向对了, 就不怕慢。
            一步步,一寸寸,一点点,一天天, 慢慢来。
            我不知道自己最终要去哪,还在一边 晃悠一边张望,走一步停一下,摸摸这个 碰碰那个,试图去感知、观察、理解这个 世界。新鲜好奇着呢。但我确定,我只会 走自己想走的林荫道;我确定,我会像哈 维尔说的那样,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在真 实里。
            2011年可能是有生以来最不顺利的 一年,屡遭挫败,计划搁浅。回头望望 它,再踮起脚尖往2012年瞅一瞅,我还 是想慢吞吞的说,我们都要死很久,活那 么急干嘛,慢慢来。
            所有的成长和伟大,“如同中药和老 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
            七、人生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错路
            刚来美国时,总听到中国人说美国懒 散,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美国人每年一 定会外出度假,至少也要到海滨,在沙滩 上躺躺。
            中国人想干事,干起来确实夜以继 日。吃起苦来,也是举世无双,我常听到 美国人说,中餐馆的人,工作真辛苦,一 周上六天班,开餐馆的人甚至一天上七天 班。美国餐馆,把一天的班分成午班与晚 班两个班,一般服务员只上五个半天班。
            可是,你真得与那些开餐馆的去聊一 聊,他们都会告诉你,钱一但赚够,就再 也不开餐馆了。
            因为累,而生厌,生厌的东西,一是 不能长久,二是不能有创新,成为一流。 所以,中餐在美国是几乎快餐的代名词, 而不是高档的标志。
            美国人看来懒散,又会享乐,可是美 国还是超强,而中国人劳劳碌碌,可中国 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奥妙就在与此。
            而且,国人虽然走的快,却常常走错 路。美国人走的慢,却常常走对路。
            走得快时,如果犯错误,损失就大 了。五十年代,大炼钢铁之际,每家都把 铁锅砸了去炼钢铁,其中有一年,钢铁产 量几乎赶英超美了,可是,这样竭泽而鱼 似的炼钢,后继乏力,后来灾难接踵而 至。
            慢得好处是,有足够时间评估结果, 有错误就停下来。 中国现在的经济高速 增长,举国欢庆,可是,这不是没有隐 忧,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惊人。环境污染有 影响到人的健康,使医疗支出成倍增长, 这侵蚀着人们生活品质。
            中国人对自己的房子,每年都花精力 维修,有些五十年的房子,还象新的一 样。
            苦干不如巧干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3-24 06:32
            回复
              巧干都有计划,都擅 长利用现有资源,而不是每次都市简单的 另起炉灶。
              贵在持之以恒。中国人知道这个道 理,可是,在实践中做不到。
              中国的学生,有些小学开始学中学内 容,中学开始学大学内容,有些大学还有 少年班,这些人的学习真是够快的。可 是,为什么在诺贝尔的排行榜上,他们却 迟迟无名?
              关键就是,很多人跑得快,可是,却 常常该变方向,没有恒心。很多大学生, 一走出校门就不在学习了。而美国提倡的 是终身学习。
              再看经济学家。中国学生数学比美国 学生强,而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却 比中国多得多,考虑到现代经济学用到很 高深的数学知识,这匪夷所思。
              可是,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这也是情 理之中。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包含经济学 家,却有很强的竞业精神。一辈子从事一 个领域的研究,衣带渐宽终不悔。最后, 月中折桂,并非偶然。
              在技术领域,中国人用经营餐馆的方 式来经营软件,很多程序员累得都想转 行。很多经验的积累就白费了。殊为可 惜。
              所以,我想说,人生,只要方向对 头,就不怕走的慢。慢一点,也许成功回 来的晚一点,但更能保证成功的品质;慢 一点,也许不会那么早到达终点,但亦不 会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废。你说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3-24 06:33
              回复
                楼主我喜欢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12 01:37
                回复
                  姐姐 能加我QQ聊下么


                  12楼2014-12-08 02:34
                  回复
                    879011363我QQ 希望你能加我 谢谢


                    13楼2014-12-08 0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