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资料来源于《十国春秋》吴三帝(王)本纪,徐温列传,南唐烈祖本纪、元宗本纪,《李后主与他的时代》第一章、第四章第一部分。
(踏雪吟风童鞋不厚道,半途溜号不写作业,让你露个脸,哼哼。)
烈祖李昪身世的各说法已备矣,此处不作讨论。唯一需要指出的是,李昪幼年时代并没有好的受教育的条件,以及他受到佛教很深的影响。后来他在稚龄,8岁左右被徐温收养,徐温本人目不识丁,本身不能予他在学识与文艺上好的引导。而温长子知训(从《十国》吴任臣曰长子)师从的是一位武将,学习的是兵法,说明了温在教育上的偏好。
生而知之者不为我所信。李昪因何认识文臣与治政的重要性,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契机,难以考察。但温曾经给予知诰(时李昪名徐知诰)管理家中内务的机会,知诰管理甚为得力,凡事莫不中理,人无闲言。或许这是他最初的契机之一。
在一众武将之中,他在文艺发展出爱好,做出《咏灯》这样语蕴双关有一定水平的诗,又能够在与文士的接触中得到他们的认同,而聚集人才于麾下,由此在升州任上有上佳的治绩,进而能让温专心戎事,放心的将吴国的治理工作交托。这确实是一个异数。
但是,从李昪对文艺的态度来看,又不难理解这个异数的由来。
(踏雪吟风童鞋不厚道,半途溜号不写作业,让你露个脸,哼哼。)
烈祖李昪身世的各说法已备矣,此处不作讨论。唯一需要指出的是,李昪幼年时代并没有好的受教育的条件,以及他受到佛教很深的影响。后来他在稚龄,8岁左右被徐温收养,徐温本人目不识丁,本身不能予他在学识与文艺上好的引导。而温长子知训(从《十国》吴任臣曰长子)师从的是一位武将,学习的是兵法,说明了温在教育上的偏好。
生而知之者不为我所信。李昪因何认识文臣与治政的重要性,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契机,难以考察。但温曾经给予知诰(时李昪名徐知诰)管理家中内务的机会,知诰管理甚为得力,凡事莫不中理,人无闲言。或许这是他最初的契机之一。
在一众武将之中,他在文艺发展出爱好,做出《咏灯》这样语蕴双关有一定水平的诗,又能够在与文士的接触中得到他们的认同,而聚集人才于麾下,由此在升州任上有上佳的治绩,进而能让温专心戎事,放心的将吴国的治理工作交托。这确实是一个异数。
但是,从李昪对文艺的态度来看,又不难理解这个异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