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吧 关注:62贴子:794
  • 4回复贴,共1
本文资料来源于《十国春秋》吴三帝(王)本纪,徐温列传,南唐烈祖本纪、元宗本纪,《李后主与他的时代》第一章、第四章第一部分。
(踏雪吟风童鞋不厚道,半途溜号不写作业,让你露个脸,哼哼。)
烈祖李昪身世的各说法已备矣,此处不作讨论。唯一需要指出的是,李昪幼年时代并没有好的受教育的条件,以及他受到佛教很深的影响。后来他在稚龄,8岁左右被徐温收养,徐温本人目不识丁,本身不能予他在学识与文艺上好的引导。而温长子知训(从《十国》吴任臣曰长子)师从的是一位武将,学习的是兵法,说明了温在教育上的偏好。
生而知之者不为我所信。李昪因何认识文臣与治政的重要性,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契机,难以考察。但温曾经给予知诰(时李昪名徐知诰)管理家中内务的机会,知诰管理甚为得力,凡事莫不中理,人无闲言。或许这是他最初的契机之一。
在一众武将之中,他在文艺发展出爱好,做出《咏灯》这样语蕴双关有一定水平的诗,又能够在与文士的接触中得到他们的认同,而聚集人才于麾下,由此在升州任上有上佳的治绩,进而能让温专心戎事,放心的将吴国的治理工作交托。这确实是一个异数。
但是,从李昪对文艺的态度来看,又不难理解这个异数的由来。


IP属地:广东1楼2014-06-26 15:42回复
    李昪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徐温喜白衣,知诰在温生日献白衣,其宾客曰:“白衣不及黄衣好”,意在揣温篡位企图,知诰正色以义理赞温忠谨,温虽可而实不愉。这情形颇效温与张颢争权处下风时,用严可求以言语挤兑,得以奉吴睿帝为主而抑颢的故事。
    他自艰苦中熬出,温长子知训呼他乞儿,曾经还想毒死他。闲事文章离他甚远。他有记载的诗词只有一首咏灯,“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他的诗是指意明确的;他学习过书法,却对亲理乐器的长子璟严厉责骂,认为他不务正业;他建立延宾亭,收集书籍,建立庐山国学,却不重用风流倜傥的才子韩熙载。
    自贫贱中来,从困窘中出,善于观察和学习的李昪,陈葆真先生摘出”实用主义“四字形容他对文艺的态度,恰如其分。李昪对文艺的态度是目的性极强的,延宾亭、建业文房、庐山国学,是为了他的家国大业;书法和诗词是为了士大夫的认可归附,或可说是学习治国的副产物,所以他的诗才不入方家法眼,尽皆散逸,唯一留下的一首也功利性十足。


    IP属地:广东2楼2014-06-26 18:03
    回复
      然而,从诡诈艰险中得国家的李昪,实用主义的李昪,我要不要怀疑他对徐温的孝道与情感?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6-26 18:10
      回复
        好帖,见过楼主。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27 00:41
        回复
          我其实很想知道他建立国家的过程


          5楼2014-12-30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