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也有少量生产)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贡眉、寿眉五种。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就有大白茶品种的发现。《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当时属建州北苑(今闽北建瓯市东部),而且以产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号赐县名。但政和铁山的大白茶是否属此范围,有待进一步考证。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二十世纪初期)的事。
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
现今白毫银针的茶芽多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数倍于菜茶茶芽,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福鼎大白茶为迟芽种,茶芽肥壮,多酚类、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鲜、香清、汤厚。大白茶良种茶树原料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必要的物质基础。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两个都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在这两个品种集中栽培的茶园里,每当春天发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阳照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霜覆,是其它茶园里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观,分外诱人。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北路银针 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南路银针 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据介绍,一九一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
制作工艺: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这两种是不同工艺的白茶,两者区别在于萎凋的方式和时间,福鼎白茶用日光萎凋,好天暴晒日光下,达到7、8成干放于室内,再进行轻微烘干即可;政和白茶则在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将鲜叶均匀摊放在水筛上,置于茶楼上自然凉青,达8、9成干后,然后再烘干即可;不同的工艺做出的白茶在香味和口感上会有很大不同,福鼎的白茶香高滋味清甜,政和的香气低沉。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就有大白茶品种的发现。《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当时属建州北苑(今闽北建瓯市东部),而且以产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号赐县名。但政和铁山的大白茶是否属此范围,有待进一步考证。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二十世纪初期)的事。
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
现今白毫银针的茶芽多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数倍于菜茶茶芽,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福鼎大白茶为迟芽种,茶芽肥壮,多酚类、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鲜、香清、汤厚。大白茶良种茶树原料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必要的物质基础。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两个都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在这两个品种集中栽培的茶园里,每当春天发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阳照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霜覆,是其它茶园里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观,分外诱人。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北路银针 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南路银针 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据介绍,一九一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
制作工艺: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这两种是不同工艺的白茶,两者区别在于萎凋的方式和时间,福鼎白茶用日光萎凋,好天暴晒日光下,达到7、8成干放于室内,再进行轻微烘干即可;政和白茶则在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将鲜叶均匀摊放在水筛上,置于茶楼上自然凉青,达8、9成干后,然后再烘干即可;不同的工艺做出的白茶在香味和口感上会有很大不同,福鼎的白茶香高滋味清甜,政和的香气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