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游戏吧 关注:95贴子:2,469
  • 0回复贴,共1

【历史】东汉陶罪俑:一身汉风古韵 千年汉魂遗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陶俑是用陶土捏制成一个人像形状再烧制成型,在葬仪上代替活人陪葬的雕塑品。它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丧葬中较为盛行的随葬明器之一。
市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内,一个陶制深灰,躬身下跪的东汉陶罪俑,吸引着不少市民的眼球,其独特的造型展现着汉代雕塑艺术丰富的技法。
殉葬与陪葬
深灰陶质,躬身下跪,双手着地,背部隐约为绳索十字捆绑状,作负罪姿态。一个高11.5厘米的东汉陶罪俑静静跪立在玻璃橱窗内,波澜不惊地等待着每一个为它留步的市民。
“这是1980年在芦山县沫东乡采集的。”市博物馆讲解员说,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指古代墓中随葬用的偶人,后来发展扩大,有生命的家禽牲畜以及想象中的神灵的模拟品也被纳入其中。
“中国古代存在着‘活人陪葬’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俑’才渐渐取代了活人殉葬的风俗习惯。”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凤武说,殉葬的习俗最早缘起目前尚无法确定,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习惯将平时所用的工具、服装,以及喜爱的日用品与死去的人一起埋葬。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的世界与生时相同,因而会将墓主人生时的物品随同一起埋入坟墓。
郭凤武说,这样的习惯到了奴隶社会时,则演变成把奴隶视为“物”而非“人”,因此用奴隶一起陪葬,又叫“殉葬”。但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人们的旧思想的改变,社会的进步最终导致了人殉的终结。
据文献记载: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俑”就已经取代了活人殉葬的风俗习惯。
体现汉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盛况
“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郭凤武说,汉代陶俑在继承东周和秦朝陶塑艺术风格基础上,对人物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等刻画雕塑上更加地入微入细,充分揭示了人物灵魂的涌动和思想的张扬,显示出古代艺人的高超技艺。
郭凤武说,汉俑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塑制目的和创作意识的雕塑艺术形式,是先祖的活动产物。它既宣扬了墓主生前的富贵,也营造了死后的哀荣。
汉俑中的诸多形象,一方面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认识汉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品,它体现了汉代民间艺术匠师的个性及创造水平,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彰显雅安丰富深厚的汉文化
“陶俑身上负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郭凤武说,从这个在雅安出土的东汉陶罪俑,我们可以推测,汉朝时期的雅安随葬之风盛行,而从市博物馆陈列的其他在雅安出土的汉代陶俑,如武士俑、伎乐佣等,再到这个造型独特的陶罪俑,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汉朝时期的雅安,雕塑艺术丰富多彩。
追溯历史,四川是汉王朝建立的后方基础和依托,至西汉中后期,四川已是全国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古蜀国的繁华在四川演绎,在辽阔的汉朝版图上,雅安是西南五大省级行政中心之一,是稳定西南夷地区的第一重镇。雅安汉韵遗存丰厚,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星罗棋布的历史遗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这些汉代陶俑,不仅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成为了解古代雕塑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也展现着雅安丰富而深厚的汉代文化底蕴。”郭凤武说。


1楼2014-08-13 2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