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986贴子:2,979,984
  • 23回复贴,共1

老子道德经的灵魂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道德经的灵魂就是:《不治而治》!


1楼2014-08-24 18:59回复
    我无为民自化,只是一个产生的一个结论。离灵魂差远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8-24 21:43
    回复
      老子说的好像是无为 但其实都是有为 我无为民自化 难道你天天坐在家里 什么都不做世界就太平啦? 不过是说不要胡乱作为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这是无为么 明明很有为的啊


      5楼2014-08-25 01:05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8-25 01:10
        回复
          无为而为;
          无治而治。


          7楼2014-08-27 17:13
          收起回复
            小满啊,你还活着啊,没进小黑屋吗?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8-27 17:26
            收起回复
              老子无为思想辨析
              郭循良
              传世本《道德经》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意思是圣人为民众做事。但老子的这句话却被人理解成“顺其自然,不做事”等等。
              一 下面先分析一下流行注解的成因与不合理性。
              “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无是没有,解释成不,有点勉强。无与不,是两个不同的否定词,不能混同。
              无为就是没有成绩,没有作为。“做了没有成绩、没有作为的事”,这个话谁都懂。“做了不成绩、不作为的事”,这样的话也只有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才能说出来。不作为就是不做事,那么“做不做事的事”这句话就是个自相矛盾的大病句,如果中国的汉语大师说出这样的话,就是个不过脑子的大笑话。
              一个人做的事没有成绩、没有作为,只不过表示做的事很普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去做了。一个人不作为,则表示他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根本不去做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一种需要肯定,一种需要批判。
              从汉字的词义关系看,从“无为”二字中,能解释出“顺其自然”,实在是一种病态注解,因为要求一个人不做事太不可能了,注解者便只好自圆其说,用一个冠冕堂皇的近义词来遮丑,美其名曰顺其自然。虽然从“无为”二字的含义中推不出顺其自然的解释,但老子的学说是讲“道”的,“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因此“顺其自然”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顺其自然’的说法是一个大家容易接受,但又极易引导人消极处世的模糊概念。借助名人的效应,光明正大的抑制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对于一般认识能力的人来说,顺其自然就是不作为的代名词,行为表现上就是观望与随波逐流。真正能顺应自然规律做事的人极少。把这个消极处世的观念加在老子头上,一下子就使老子的思想黯然失色。
              二 正确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的含义,必须注意这句话里隐含的三个小问题:什么是无为之事?圣人为什么要“处无为之事”?圣人为哪些人“处无为之事”?
              1 首先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无为之事”?
              前文已经讲过,无为之事就是没有成绩的事。没有成绩的事,一般都是小事、琐事。因此,老子说的“无为之事”也就是“没有成绩的琐事”;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为之事”,即有成绩的大事。
              2 其次,圣人为什么要“处无为之事”,不处有为之事?
              这需要用辩证思维来审视。老子在第二章里这样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列举的这六个例子,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顺着老子的思路,我们再联想一下,“无为之事”与“有为之事”,也是一对矛盾体.
              一般的思维,只能得出“圣人处有为之事”的论断,因为圣人都是要干一番大事的,决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但质量互变告诉我们,只有无数个无为之事的积累,才会成就有为的硕果。如果平时不屑于做不显成绩的琐事,一门心思只想出政绩,一定会劳民伤财。老子是智者,及其明白这之间的辩证关系----圣人处无为之事,实在是必然之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质量互变的另一个说法,也是“圣人处无为之事”的另一个说法。
              3 圣人为哪些人“处无为之事”呢?
              一般来说,圣人操心的小事,都是事关民众生活的事。老子也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认为,圣人是不会有个人的私心杂念的,而全体百姓所诉求的事,就是圣人最想做的事。圣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百姓做的,是为大多数群众做的。用一句当代名言,叫做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走群众路线。
              老子在第四十八章里这样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
              这一段话的含义是说,探求治国的学问,越学越多;探求治国的真理,越研究越减少,减少又减少,最后发现只有“无为”----为人民服务,不做急功近利的事,但无论什么事都要关注。
              统治者一心为老百姓做事,那么做的事情对于民众而言就是不言之教,这个不言之教是伴随为民众做事自然产生的,并不是刻意去做的。为民众做事的理念普及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便不攻自破,天下为公的理念相应而生。老子说:“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生长起来了,统治者不再去加以控制。万类霜天竞自由,资源是天下人的,不是任何个人的财产,都有享用的资格。老子接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对于产生出来的一切,统治者不去占有,统治者为天下万物的繁荣做的事,也不当作索取的依据,最后一切都取得了成功,统治者也不居功,虽然不居功,但老百姓都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在为民众做事的框架下,老子说的这些事,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带一丝的强制性。
              为民众做事的好处很多。为民众做事形成定规后,没有人要求,就自发地伴生出三种品行:1 为民众做事的思想形成后,不再需要依赖特高级人才,中等才能的人也会认真执行,从而使民不争。2 一心为民众做事,就不会看重稀罕物,稀罕物没有市场,就没人偷窃了。3 一心为民众做事,心中就不会有自己的私欲,像焦裕禄那样,民心自然就不乱。
              不依赖贤人,是因为贤人不可多得。而社会需要很多人来治理,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后,只要有认真执行的思想就行,不必人人都是高级人才。这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工艺。
              这样治理下的社会,老百姓没有太多的心思,每天都能吃饱饭,也没有太高的欲望,只想把身体锻炼好。想捣乱的人找不到拥护的人,也就不敢捣乱了。天下那会不太平呢。
              《道德经》全文,是以“圣人为民众做事”的思想为核心,从各个方面来劝勉统治者如何治理天下的,却被后来人当作隐士论、养生论等等。老君天上有知,心里会是个啥滋味儿呢?
              雾霾充斥天地,阳光便远离人间。


              IP属地:河南9楼2014-08-27 17:33
              收起回复
                一:子:“王恩”
                二:欲:“王恩”欲,有欲
                三:离:伟,弃,移
                一兹,二检,三不敢为天下先(现)
                心若扣
                从上所述,守道的基础,是爱,内心刚强,谦虚低下。
                道的基础,是控制。


                11楼2014-08-28 09:10
                收起回复
                  老子的境界达到《无》是多么大的胸怀,没经历过的你不会懂!
                  老子能忍受多么大的不该忍受的忍受啊,你永远永远都不会懂!


                  12楼2014-08-28 10:12
                  回复
                    道就是丛无到有 再丛有到无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28 10:17
                    收起回复
                      常人只能离道!
                      遮人只能有道!
                      道不是无!
                      无是得道时境界所达到的高度!
                      有是富有的程度!


                      14楼2014-08-28 10:23
                      回复
                        《无》是纯《唯心》的,而《有》包含了《唯心与唯物》。


                        15楼2014-08-28 10:26
                        回复
                          道——的最高修行境界为《无》,灵魂救是无为,无中生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德——的内容是讲忠孝,讲正义,讲善良,讲真诚,讲信誉。
                          《宗教》——是中国老百姓祭祀祖宗的普遍习俗,宗教属于《家教》,内容救是讲《德》。
                          因为老子当年直接推行《道教教育》根本救没有人学,所以老子想利用家教推行他的《道教教育》。当年老子提出:《以家庭作坊式的形式推行宗教教育,同时还对劳役人员警醒了具体的安排》被当时的统治者剥夺了。他为什么提出对劳役人员的具体安排呢?因为他要拢络一大批追随者,与总统大赦天下一个道理。
                          你们知道当年老子为什么留下的是《道德经》而不是《道经》了吧?《道德经》就是《道经》和《德经》。


                          IP属地:辽宁18楼2022-03-21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