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雀梅的若干养护技术
生长在中原山区的雀梅,是近些年发现的优秀树种,它的薄革质小叶,苍翠艳丽,枝干优美细腻,有利于雕塑与剪裁;它寿命长,耐盆栽.同时又具有"瘦"之神韵.同南方雀梅相比,无论色泽质地.叶的大小厚薄,还是树干质量都要略胜一筹.如何根据中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养护,如何保证在盆栽中展现它的自然美,在当前还少有人去总结研究.为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原雀梅,掌握养护技巧,更好地保护存的野生资源,我们将多年的实践体会整理成文,供广大盆栽爱好者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雀梅的保护技术
由于中原地区的冬春季节,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十分干燥,经常出现强烈的干旱风.所以,凡是在深秋冬季.早春新栽种的雀梅,特别是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必须解决防风.防寒.树干保湿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措施不当,阳光和强风易将树皮吹干晒坏,加上昼夜极大的温差,会产生树皮退死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在树干上包草.具体做法是:上盆栽种后,在树干及主枝上包3-4厘米厚的枯草,用细绳缠住,要注意不能将草包得太厚、太紧,要确保包草内部通风透气,否则就会在气温升高时霉变,进而造成树皮霉变退死。那么,怎样的草包才算合格呢?
这里介绍一个检测方法。在2月中旬后,每到气温上升的晴天,用温度计插入包草内部测量,只要温度低于阳光下的温度,就是合格的包草.反之,说明已有霉变发酵产生,应立即除去一些草,重新再包,要尽可能缠的松一些.平时可以经常在草上淋一些水,使包草和盆土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就较好的解决了雀梅的防晒.防风.防寒 .树干保湿等等问题.在栽培实践中,有些朋友采用编织袋套在树干上,表面上看也可以实现防风.防寒.保湿,但这是最糟糕的方法.因为在阳光照射下,袋内空气流动不畅温度就加速上升,反而会灼伤树皮,使韧皮失水而退死.
很多盆景书籍都把雀梅定义为南方树种,产自南方各省,在养护技术上强调冬季要放入室内,否则易受冻害.实际上,在中原地区的西部.北部都有较大面积的野生雀梅分布,而且雀梅极耐寒,即使是微型盆景,小品盆栽,放在楼顶高台,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也能经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严寒。当然,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和根系损伤严重的野桩,冬季是需要采取措施的。如将盆埋入土中,在树干上包草等。但这只是如何适应的问题,不能由此而断言雀梅不耐寒。如同南方其它耐寒树种,如榔榆、女贞等。即可在室外安全过冬经我们多年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在冬季将雀梅放入室内,特别是暖房内,否则就会造成休眠不充分,会出现叶大而蔫和病虫害增多的现象,造成来年树势衰弱。如果年年如此,得不到充分的休眠恢复,雀梅的细枝就容易死亡,出现阴片现象,严重的会造成树皮退死,成为废桩。这恰恰是放入室内造成的。在中原地区,很多公园,花房之所以养不好雀梅,问题就出在冬季的养护上。
在中原地区,雀梅的包草技术只能在立冬到春分这段时间使用;春分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包草内部极易霉烂,因此在3月底之前应将包草拆除,改用遮阴网保护。在4月至7月这段时间,由于阳光特别强烈,极易将树皮晒坏,所以要用二层遮阴网,才能确保雀梅不被日光灼伤。到7月中、下旬,可掉一层遮阴网,增加透光量,如果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可暂时收起遮阴网,让雨水直接润泽树干,天晴后再重新撑起。8月底9月初,无论雀梅长势如何,都要撤除遮阴网,让雀梅接受全日照。实践证明,无论是刚栽种的雀梅生桩,还是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经过这样的养护,一般都会适应新的环境而生长健壮,到了冬季就不必采取防寒措施,可在室外安全过冬。冬季的养护应做到“四不”:不施肥、不修剪、不换盆、不随意搬动(以免光照紊乱而灼伤树皮)。除了浇水外,为了防止冬季的寒流冻炸盆钵,可用土将盆钵埋住。
二。雀梅伤口的处理技术
一般而言,将雀梅缩入盆中栽培,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截锯后的伤口,腐烂后会使雀梅内部失水而逐年衰弱,进而影响到枝干上伤口的愈合;而枝,干上的伤口若久不愈合,又会导致树皮退死。因此,雀梅伤口的处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枝干上的伤口涂白乳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伤口干裂。但伤口的愈合,来自雀梅旺盛的生长势。很多莳养多年的雀梅之所以逐年衰弱,排除日常管理上的因素,很多是因为根部伤口逐年腐烂造成的,既使伤口周围已经生根,但中心的木质部还是会缓慢腐烂,逐渐深入内部形成雀梅空洞,造成雀梅内部失水,这样就会使原本健壮的雀梅失去生机。所以,只要发现雀梅有衰弱的迹象,就应该在翻盆换土时医治伤口。具体做法是:将雀梅脱盆后翻转,小心去掉盆土,露出伤口,用利刃将腐烂处剔除干净,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伤口,最后用水泥将空洞处填实,再换土换盆栽种。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技术处理伤口的腐烂,是十分有效的。一些园林部门对名贵花木的养护,也经常采用此种技术,只要将腐烂的空洞消毒填实,就可以确保内部不再失水,使它们茁壮成长并延长其寿命.凡是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后的雀梅,一般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进而带动枝、干上伤口的愈合。只有这样雀梅才会逐渐除去野气,展现出自然之美,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艺术构思和艺术造型。同时,只有在雀梅自身价值逐年上升,艺术品质逐年显现之时,才能避免那种挖了死,死了再挖的恶性循环,实现保护现有野生资源的目的。
三、雀梅盆土的配制技术
中原地区大都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这种土粘性强,透水透气性能差,是绝对不能用来栽种雀梅的,必须人工配制。盆土配制可分二类。一类是以腐叶土为主,另一类是以有机质为主。以腐叶土为主的盆土用来栽种未训化的野桩和衰弱雀梅,它所起的作用是恢复雀梅的生机。配制的方法十分简单,在深秋或初冬,在大堆的枯叶上压一些黄土、炉渣,时常浇一些人尿,第二年5月前后翻动搅拌一下,一至二年即可沤成黑色颗粒状的腐叶土,使用时掺20%-30%的旧盆土或田园土。这种盆土透气性能好,不易烂根,肥力柔弱,各种微生物和矿物质丰富,有利于新根的发育生长。即便是根系损伤严重的野桩,在此类盆土中养护1至2年,大都可以恢复生机。以有机质为主的盆土可以用三类材料配制。其一是以腐殖质为主。包括落叶、稻壳、棉子壳、粉碎了的桔杆等。其二是以农家肥为主。包括牛、马粪、鸡、鸭粪、鸽子粪、猪粪等。其三是以土壤为主。包括田园土、黄土、花坛地表土、炉渣等。三份材料各占三分之一,混合后堆放一年,平时浇一些人尿。使用时掺入20%左右的旧盆土。这种盆土的特点是透气透水性强,保墒有效,肥力强劲而不暴,雀梅只有在这样的盆土中才会茁壮成长,即使在小盆、浅盆中,也能保证雀梅叶色艳丽,抽条旺盛。
生长在中原山区的雀梅,是近些年发现的优秀树种,它的薄革质小叶,苍翠艳丽,枝干优美细腻,有利于雕塑与剪裁;它寿命长,耐盆栽.同时又具有"瘦"之神韵.同南方雀梅相比,无论色泽质地.叶的大小厚薄,还是树干质量都要略胜一筹.如何根据中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养护,如何保证在盆栽中展现它的自然美,在当前还少有人去总结研究.为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原雀梅,掌握养护技巧,更好地保护存的野生资源,我们将多年的实践体会整理成文,供广大盆栽爱好者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雀梅的保护技术
由于中原地区的冬春季节,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十分干燥,经常出现强烈的干旱风.所以,凡是在深秋冬季.早春新栽种的雀梅,特别是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必须解决防风.防寒.树干保湿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措施不当,阳光和强风易将树皮吹干晒坏,加上昼夜极大的温差,会产生树皮退死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在树干上包草.具体做法是:上盆栽种后,在树干及主枝上包3-4厘米厚的枯草,用细绳缠住,要注意不能将草包得太厚、太紧,要确保包草内部通风透气,否则就会在气温升高时霉变,进而造成树皮霉变退死。那么,怎样的草包才算合格呢?
这里介绍一个检测方法。在2月中旬后,每到气温上升的晴天,用温度计插入包草内部测量,只要温度低于阳光下的温度,就是合格的包草.反之,说明已有霉变发酵产生,应立即除去一些草,重新再包,要尽可能缠的松一些.平时可以经常在草上淋一些水,使包草和盆土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就较好的解决了雀梅的防晒.防风.防寒 .树干保湿等等问题.在栽培实践中,有些朋友采用编织袋套在树干上,表面上看也可以实现防风.防寒.保湿,但这是最糟糕的方法.因为在阳光照射下,袋内空气流动不畅温度就加速上升,反而会灼伤树皮,使韧皮失水而退死.
很多盆景书籍都把雀梅定义为南方树种,产自南方各省,在养护技术上强调冬季要放入室内,否则易受冻害.实际上,在中原地区的西部.北部都有较大面积的野生雀梅分布,而且雀梅极耐寒,即使是微型盆景,小品盆栽,放在楼顶高台,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也能经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严寒。当然,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和根系损伤严重的野桩,冬季是需要采取措施的。如将盆埋入土中,在树干上包草等。但这只是如何适应的问题,不能由此而断言雀梅不耐寒。如同南方其它耐寒树种,如榔榆、女贞等。即可在室外安全过冬经我们多年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在冬季将雀梅放入室内,特别是暖房内,否则就会造成休眠不充分,会出现叶大而蔫和病虫害增多的现象,造成来年树势衰弱。如果年年如此,得不到充分的休眠恢复,雀梅的细枝就容易死亡,出现阴片现象,严重的会造成树皮退死,成为废桩。这恰恰是放入室内造成的。在中原地区,很多公园,花房之所以养不好雀梅,问题就出在冬季的养护上。
在中原地区,雀梅的包草技术只能在立冬到春分这段时间使用;春分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包草内部极易霉烂,因此在3月底之前应将包草拆除,改用遮阴网保护。在4月至7月这段时间,由于阳光特别强烈,极易将树皮晒坏,所以要用二层遮阴网,才能确保雀梅不被日光灼伤。到7月中、下旬,可掉一层遮阴网,增加透光量,如果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可暂时收起遮阴网,让雨水直接润泽树干,天晴后再重新撑起。8月底9月初,无论雀梅长势如何,都要撤除遮阴网,让雀梅接受全日照。实践证明,无论是刚栽种的雀梅生桩,还是初到中原的南方雀梅,经过这样的养护,一般都会适应新的环境而生长健壮,到了冬季就不必采取防寒措施,可在室外安全过冬。冬季的养护应做到“四不”:不施肥、不修剪、不换盆、不随意搬动(以免光照紊乱而灼伤树皮)。除了浇水外,为了防止冬季的寒流冻炸盆钵,可用土将盆钵埋住。
二。雀梅伤口的处理技术
一般而言,将雀梅缩入盆中栽培,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截锯后的伤口,腐烂后会使雀梅内部失水而逐年衰弱,进而影响到枝干上伤口的愈合;而枝,干上的伤口若久不愈合,又会导致树皮退死。因此,雀梅伤口的处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枝干上的伤口涂白乳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伤口干裂。但伤口的愈合,来自雀梅旺盛的生长势。很多莳养多年的雀梅之所以逐年衰弱,排除日常管理上的因素,很多是因为根部伤口逐年腐烂造成的,既使伤口周围已经生根,但中心的木质部还是会缓慢腐烂,逐渐深入内部形成雀梅空洞,造成雀梅内部失水,这样就会使原本健壮的雀梅失去生机。所以,只要发现雀梅有衰弱的迹象,就应该在翻盆换土时医治伤口。具体做法是:将雀梅脱盆后翻转,小心去掉盆土,露出伤口,用利刃将腐烂处剔除干净,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伤口,最后用水泥将空洞处填实,再换土换盆栽种。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技术处理伤口的腐烂,是十分有效的。一些园林部门对名贵花木的养护,也经常采用此种技术,只要将腐烂的空洞消毒填实,就可以确保内部不再失水,使它们茁壮成长并延长其寿命.凡是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后的雀梅,一般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进而带动枝、干上伤口的愈合。只有这样雀梅才会逐渐除去野气,展现出自然之美,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艺术构思和艺术造型。同时,只有在雀梅自身价值逐年上升,艺术品质逐年显现之时,才能避免那种挖了死,死了再挖的恶性循环,实现保护现有野生资源的目的。
三、雀梅盆土的配制技术
中原地区大都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这种土粘性强,透水透气性能差,是绝对不能用来栽种雀梅的,必须人工配制。盆土配制可分二类。一类是以腐叶土为主,另一类是以有机质为主。以腐叶土为主的盆土用来栽种未训化的野桩和衰弱雀梅,它所起的作用是恢复雀梅的生机。配制的方法十分简单,在深秋或初冬,在大堆的枯叶上压一些黄土、炉渣,时常浇一些人尿,第二年5月前后翻动搅拌一下,一至二年即可沤成黑色颗粒状的腐叶土,使用时掺20%-30%的旧盆土或田园土。这种盆土透气性能好,不易烂根,肥力柔弱,各种微生物和矿物质丰富,有利于新根的发育生长。即便是根系损伤严重的野桩,在此类盆土中养护1至2年,大都可以恢复生机。以有机质为主的盆土可以用三类材料配制。其一是以腐殖质为主。包括落叶、稻壳、棉子壳、粉碎了的桔杆等。其二是以农家肥为主。包括牛、马粪、鸡、鸭粪、鸽子粪、猪粪等。其三是以土壤为主。包括田园土、黄土、花坛地表土、炉渣等。三份材料各占三分之一,混合后堆放一年,平时浇一些人尿。使用时掺入20%左右的旧盆土。这种盆土的特点是透气透水性强,保墒有效,肥力强劲而不暴,雀梅只有在这样的盆土中才会茁壮成长,即使在小盆、浅盆中,也能保证雀梅叶色艳丽,抽条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