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瑜吧 关注:75贴子:479
  • 3回复贴,共1

从汉魏之际的丧葬制度看荀彧葬礼的规格和葬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一.荀彧葬礼的规格;
二.荀彧的葬地


IP属地:江苏1楼2014-11-25 00:49回复
    荀彧去世后曹操的反应,是史书记载的一个盲点。但综合不同文献的记载,可以发现一个隐藏情节:即荀彧葬礼的规格甚高,以至于逾制。
    按《三国会要》丧制:魏武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甘露二年,大将军参军太原王伦卒,伦兄俊作表德论以述遗美云:“只畏王典,不得为铭,乃撰录行事,就刊于墓之阴云尔。”同一章又记载:“建安十年禁厚葬。”可推测从建安十年一直到甘露二年,曹魏都是严格禁止立碑的。
    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荀彧传裴注、文选和艺文类聚都分别提到了潘勖为荀彧写碑,可见死后是立了碑的,而此举明显违背了曹操的禁令。谁有权利同意荀彧逾制呢?显然只有曹操一人而已。有人说荀彧死后曹操毫无表示,这显然不是事实。曹操至少在这件事上一定是有所表示的,为了服众,也许还要再一次罗列荀彧生前的功绩,当然这一切并不一定由曹操亲口说出,也许是以天子诏书的形式,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就是曹操的态度。因此曹植为荀彧作诔的事并无突兀,不管荀彧去世的真相如何,生荣死哀,风光大葬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IP属地:江苏2楼2014-11-25 00:50
    回复
      澄清了这一点后,荀彧葬在寿春这个说法就变得相当可疑。
      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普遍实行归葬制度,哪怕是在死在外地,亲属、门生、友人等也会千方百计扶柩回乡安葬。在汉魏时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三国志· 魏书· 高柔传》:“柔字文惠, 陈留圉人也, 父为蜀郡都尉, 柔留乡里。……会靖卒于西州, 时道路艰涩, 兵寇纵横。而柔冒艰险, 诣蜀迎丧。辛苦荼毒,无所不尝。三年乃还。”
      《通鉴》卷五三东汉桓帝元嘉二年: “ 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病痈死, 评子迎丧。”
      《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在南十馀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按高靖、赵评和虞翻三人,分别死在偏远的蜀郡、西域和交州,但仍然得以归葬故里,何况寿春和颖阴之间不过300多公里,且一马平川,扶柩回乡并非难事。曹操既然连逾制的事情都同意了,可见至少在表面上是十分尽心的,并没有理由偏偏在这件事上作梗。
      此外,寿春地处前线,曹孙两方在此地反复拉锯,万一为孙方攻破,则荀彧墓将陷于敌手,即使从安全考虑,寿春也并非理想的埋骨之地。


      IP属地:江苏3楼2014-11-25 00:50
      回复
        那么,荀彧墓到底在哪里呢?
        一个可能当然是归葬故乡颖阴八龙冢附近,这也是当时通行的做法。
        另一个可能则是葬在许都附近。《晋书· 羊祜传》:从弟琇等述祜素志,求葬于先人墓次。帝不许,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可知重臣之丧,帝王为表荣宠,也可以赐葬在国都。许都附近的贾诩、徐晃和毛玠等墓可佐证这一点。作为当时屈指可数的重臣,荀彧也可能循此例。
        许都位于现代许昌市东南部的张潘镇,颖阴则位于许昌市魏都区。以常理推测,荀彧的墓地,应该不会出许昌市的范畴。


        IP属地:江苏4楼2014-11-25 0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