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这个贴吧,一打开,回忆奔涌,内心莫名地夹杂着难过和喜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怀旧,总是舍不得丢掉旧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最欣慰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亲手制作了七本“青春纪念册”。
从高一开始,一直到复读的高四,再到现在的大三,整整七年,我没有间断过,年复一年地制作了七本,厚厚的,装着满满的回忆的青春纪念册。
高中的四本:每一次换座位后老师丢掉的座位表,每一次大型考试门口贴的“严肃考纪 ××年×月×考试”的通知,每一次同学课堂上传给我的小纸条,每一张我自己觉得写的好的作文试卷等等,我都用固体胶贴在本子上,旁边写上两句批注。我把课堂上偷拍的上课时的照片都洗成大头贴,贴在本子上;我把老师们说过的惊人的言论都写在本子上;我把自己设计的各种关于吐槽学校的问卷调查都贴在本子上。等等。太多太多。一切与校园有关的,我都会贴在或者写在本子上。
大学三本:每一张我奔波在各个城市的动车票火车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每一次我和最好的朋友去看电影的电影票或者吃饭的发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每一次出去旅游玩的门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军训一个月每一天的日记心得,我都要写在本子上。学校发的饭票,书签,太多太多,我都要留下来,贴在我的本子上。
这七本不完全算是书的书,可以说是我的珍宝,虽然它们很重,我还是把它们从家里不远千里带到了学校。它们对我意义飞到,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每当我矫情怀旧的时候,它们就像我讲述属于我的过去的故事。
我想一直记录下去,把这些本子继续下去,毕业,工作,甚至结婚生子,都会有值得留下来的时光的凭据。都需要我去珍藏一辈子。
然而,这么念旧的我,却没有保留任何小学时代和初中时代的痕迹。这也是我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年代隔的越久远,有些事留给我的回忆反而越深。
有时候都被自己惊讶到了,因为我会无意中背起小学那些朗朗上口的文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我记忆中,小学真的是一段太美好太温软太纯真的时光。
1998年,5岁了,一年级。从那一年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如今回顾起来,竟发现,很多现在自己无意识中行为处事的方式和价值观,竟然都是小学潜移默化中学到的。
也许影响我最大的是那篇《蓝树叶》:两个小朋友上美术课,其中一个在画树叶却忘记带绿色的彩笔,于是向同桌借,同桌开始迟迟舍不得借,后来终于愿意借了,却不停地叮嘱她要画轻一点,不要涂太多。最后借彩笔的小朋友什么也没说,不再涂色了,把绿色的彩笔还给了同桌,拿起自己的蓝色彩笔默默地画了起来,同桌看着看着脸红了。
这篇文章,甚至里面配的插图,我都记忆犹新。也仍记得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与别人分享。我不知道是不是这篇文章真的是从小学影响了我,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尽力去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也许所有的价值观都在人生的初期,或多或少,有了模型吧。
最喜欢的课文是《让我们荡起双浆》,彩色的插图,简单却恬静的歌词,让我时隔这么久,还是念念不忘。
最印象深刻的比喻,大概是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电线上的停歇的鸟儿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一直到现在,都会赞叹不已的比喻。
我很遗憾,因为搬家,我没有保留一本小学课本。但是看到这些图片,我突然意识到,它们其实深刻在我脑海里。
今天无意中发现这个贴吧,打开后,心里突然有点难过,原来时间已经过去这么多了,岁月流逝得好快。
最纯真的年代却也是最懵懂无知的年代。有时候,我真的好想回到小学的课堂上,哪怕是在梦里,也好,再次回到那稚嫩的童音,认真的摇头晃脑读书的模样。那颗简单容易满足的心,一包跳跳糖,一张画片,一颗玻璃弹珠,太多现在看来,花不了多少钱的东西,却在那时候,带来整个内心世界的欢乐。
你好,旧时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怀旧,总是舍不得丢掉旧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最欣慰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亲手制作了七本“青春纪念册”。
从高一开始,一直到复读的高四,再到现在的大三,整整七年,我没有间断过,年复一年地制作了七本,厚厚的,装着满满的回忆的青春纪念册。
高中的四本:每一次换座位后老师丢掉的座位表,每一次大型考试门口贴的“严肃考纪 ××年×月×考试”的通知,每一次同学课堂上传给我的小纸条,每一张我自己觉得写的好的作文试卷等等,我都用固体胶贴在本子上,旁边写上两句批注。我把课堂上偷拍的上课时的照片都洗成大头贴,贴在本子上;我把老师们说过的惊人的言论都写在本子上;我把自己设计的各种关于吐槽学校的问卷调查都贴在本子上。等等。太多太多。一切与校园有关的,我都会贴在或者写在本子上。
大学三本:每一张我奔波在各个城市的动车票火车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每一次我和最好的朋友去看电影的电影票或者吃饭的发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每一次出去旅游玩的门票我都要贴在本子上。军训一个月每一天的日记心得,我都要写在本子上。学校发的饭票,书签,太多太多,我都要留下来,贴在我的本子上。
这七本不完全算是书的书,可以说是我的珍宝,虽然它们很重,我还是把它们从家里不远千里带到了学校。它们对我意义飞到,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每当我矫情怀旧的时候,它们就像我讲述属于我的过去的故事。
我想一直记录下去,把这些本子继续下去,毕业,工作,甚至结婚生子,都会有值得留下来的时光的凭据。都需要我去珍藏一辈子。
然而,这么念旧的我,却没有保留任何小学时代和初中时代的痕迹。这也是我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年代隔的越久远,有些事留给我的回忆反而越深。
有时候都被自己惊讶到了,因为我会无意中背起小学那些朗朗上口的文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我记忆中,小学真的是一段太美好太温软太纯真的时光。
1998年,5岁了,一年级。从那一年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如今回顾起来,竟发现,很多现在自己无意识中行为处事的方式和价值观,竟然都是小学潜移默化中学到的。
也许影响我最大的是那篇《蓝树叶》:两个小朋友上美术课,其中一个在画树叶却忘记带绿色的彩笔,于是向同桌借,同桌开始迟迟舍不得借,后来终于愿意借了,却不停地叮嘱她要画轻一点,不要涂太多。最后借彩笔的小朋友什么也没说,不再涂色了,把绿色的彩笔还给了同桌,拿起自己的蓝色彩笔默默地画了起来,同桌看着看着脸红了。
这篇文章,甚至里面配的插图,我都记忆犹新。也仍记得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与别人分享。我不知道是不是这篇文章真的是从小学影响了我,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尽力去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也许所有的价值观都在人生的初期,或多或少,有了模型吧。
最喜欢的课文是《让我们荡起双浆》,彩色的插图,简单却恬静的歌词,让我时隔这么久,还是念念不忘。
最印象深刻的比喻,大概是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电线上的停歇的鸟儿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一直到现在,都会赞叹不已的比喻。
我很遗憾,因为搬家,我没有保留一本小学课本。但是看到这些图片,我突然意识到,它们其实深刻在我脑海里。
今天无意中发现这个贴吧,打开后,心里突然有点难过,原来时间已经过去这么多了,岁月流逝得好快。
最纯真的年代却也是最懵懂无知的年代。有时候,我真的好想回到小学的课堂上,哪怕是在梦里,也好,再次回到那稚嫩的童音,认真的摇头晃脑读书的模样。那颗简单容易满足的心,一包跳跳糖,一张画片,一颗玻璃弹珠,太多现在看来,花不了多少钱的东西,却在那时候,带来整个内心世界的欢乐。
你好,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