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交易吧 关注:186,375贴子:441,164

奇石的造假与分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1-14 20:32回复
    由于现在市场上摆摊设点卖假石头的很多,大量的造假石坑害了一些刚入门的石友和市民。造假者们通常是对无观赏价值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空镶嵌、烧烤涂油、化学褪色、染料浸色和用酸溶蚀作假石皮等手法,制造出假图案石、造型石、假矿物晶体,假生物化石等。奇石造假知多少?为提高广大石友的真假分辨能力,笔者略谈如下 :
    一、染色的各种作伪奇石。识别方法是用干净的白棉布沾少许酒精试擦,也可以用开水冲烫或用加入少量的清水浸泡冲洗后,假的会褪色。


    3楼2015-01-14 20:34
    回复

      二、造假的菊花石。其方法是人工先将硬度较低的黑色普通山石打磨成各种圆形,在抛光面雕刻出花朵状凹槽后,用白色石粉末渗胶充填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抛光而成的。但造假后的菊花石工艺再好一般都会能看出破绽,其鉴定方法 作伪的菊花石花形呆板,线条不流畅>,充填的白色菊花形处接口细看会有刀痕,不象天成的菊花石黑白过度会自然融洽 作伪的菊花石白色石花和黑岩体用放大镜细看晶体结构上会有很大区别,其特征晶体颗粒和岩体结构不统一,作伪的菊花石白色充填处硬度一般都会较低,可用小刀轻划,作伪的菊花石会轻易掉落白色石沫
      ========================================================


      4楼2015-01-14 20:38
      回复

        三、造假水晶。造假的水晶通常是人工熔炼玻璃,加工成带红色的水晶单晶体,内含有人造棉,猛一看,很像天然水晶,鉴别真假水晶要把握住两点,即一是要看清楚晶面上有没有横向生长纹,无纹是假;二是水晶晶体内有没有银白色镜面解理,有了就是真的。还有一种假水晶洞,如常见的多为用黑色水泥黏结的假紫晶洞,笔者曾经受朋友委托在中科大实验室对各种水晶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除个别紫晶洞晶体有化学染色现象外,还发现有一部分紫晶洞包裹体是用黑色或染色水泥黏结成的,其主要识别方法是黏结的紫晶洞包裹体切面处放大观测局部有孔洞。天然的水晶洞包体处会有生长纹或玛瑙纹,黏结拼合的却没有,识别水晶晶体颜色是天然还是染色的其方法可参照上述,用酒精试擦分辨========================


        5楼2015-01-14 20:41
        回复

          五、造假太湖石。太湖石质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石灰岩,是常用作堆制假山的园林石一种,也有不少奇石收藏者把它作为供石陈列与厅堂。石灰岩是早期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称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比重。致密性较脆,硬度一般只有3>~45<度左右,由于硬度不大,用小刀便可以轻易刻动,故也比较容易造假。其颜色一般为灰白色,因含有杂质颜色变深,呈现黄、褐、灰、黑等色。由于其富含大量的方解石等原故,遇稀盐酸后会大量起泡。所以说石灰岩易受溶蚀,在暖热多雨的石灰岩山区,常会发育成大面积的奇峰异洞。一些常见的造假太湖石如按照传统的“皱、瘦、漏、透”的赏石标准来鉴评,远咋一看很像佳品。可近处细赏造假痕迹会很明显,孔洞呆板,流线较粗糙,看上去不自然,这类造假太湖石大都是人工钻孔打磨抛光成型的,不是天然的。这种造假手段在灵壁石作伪上也时有出现。造假者多数会对加工后的石体再度用盐酸浸泡溶蚀,经过一定时间溶蚀后,加工留下的痕迹很轻易的会被腐蚀掉,冒充恰似自然形成的石皮。有的还会在作假处粘上点黄土作伪装。这样造假的结果是弄巧成拙,凡作假的太湖石不仅价格会下降,在高端奇石收藏市场是销不出手的,也会极度的损伤了自己声誉==========================================


          7楼2015-01-14 20:49
          回复

            七、灵璧石的造假。灵壁石、广西墨石和太湖石、同属一类石质,在地矿界又称其叫石灰岩,大多属碳酸盐类岩石,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通常是由一些微生物和珊瑚的遗骸所形成。一种沉积碳酸岩,一般属于沉积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有时含少量白云石,常混入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等。多呈黑灰色、灰色或灰白色,性脆,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会腐蚀起泡。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还可进一步细分,如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因石灰岩类石头易雕琢和溶蚀,故有人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大刀阔斧的对没有观赏价值的灵璧石进行人工打磨、钻洞、涂色、刻纹、拼接、改形等手段造假,以便用工艺石冒充天然的灵壁奇石进行欺诈性贩卖,使初涉灵璧奇石收藏的石友望而却步,严重损坏了灵璧奇石的名声。大量的灵壁石造假者和贩假者是直接造成其美名蒙羞和地位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从其原产地出现了一个灵壁石的造假村以后,灵壁石在市场名声陡降。〔由于一些为谋取不义之财的小商小贩们造假售假成风,一提起灵壁奇石,收藏家们首先想到的是赝品,行家们在选购时一般不仔细分辨个清楚都是不会轻易下手的。贩卖假奇石由于成本低廉,卖假者大都会根据购买者的分辨眼光随言要价,随情况变价,给钱就卖,蒙骗一个是一个。)由于上好的真灵壁奇石资源稀少,价格也很高,给钱就卖的做法对成本较高经营真灵壁奇石的商家是行不通的,这种现象也使一些经营真灵壁奇石的商家们蒙冤受屈,大感恼火
            ==============================================


            9楼2015-01-14 20:52
            回复

              用粘接法作伪的灵璧石。造假原因:灵璧石质地较脆、也因其脆度高所以有的石头在拍打过程中会产生声音,脆度高的石头往往会在采挖、搬运、清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磕碰而导致断、伤,尤其是一些造型好的石头的奇巧处,更容易碰到,有的一些石农、石商不舍丢弃,粘接上以后继续蒙骗他人。这类作伪的灵壁石在识别上会有一定的难度:灵璧石具有天然的石皮和肌理,断伤的石头如果粘接及时,痕迹很细小,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痕迹,加之现在的胶水粘合力极强,所以极难辨认。很多灵璧石的老玩家一不小心还会上当=====================================


              10楼2015-01-14 20:53
              回复

                基本的识别方法有:
                一听声音:石质好的灵璧磬石能敲击出清脆的声音,非常悦耳,粘接的石头虽然看起来无异,但其完整性已被破坏,因而声音必然受到影响,如果一块石头质地青润而在敲打处声音沉闷甚至无音,那就要看个仔细了
                二仔细看:虽然粘接的石头痕迹很小,但大多数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背面,灵璧石背面(或底部)一般都会有黄泥浆,当地人也习惯称其为石根,拼接的石头在石根处也很容易留下明显的断痕,一些作伪者为了掩盖,往往会用黄泥拌胶包裹断裂处,但新粘的黄土和其它部位的黄石根比起来,色泽要新鲜得多,会很容易辨认。三用时间,时间是检验拼接石头是否完整的最好办法,粘接石头所用的胶水虽然粘合力很强,但有效期有限,即使在室内精心保存,通常年半载后,断裂处会自行脱落、现出原形,如果夏季置于室外,日晒雨淋几个来回便可知真假==============================
                用雕琢法造假的灵璧石。这是一种最为拙劣的造假手段,造假者或贩假往往抓住一些刚刚涉足奇石收藏界的,鉴赏经验不足却盲目追求收集象形类奇石石友们的心理,把一些不具备观赏价值、没有图案纹路、断裂报废的石头大刀阔斧的进行改头换面或局部整容,造假者往往会将那些毫无造型的石头雕琢成各种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等形状,也有的会在一些有造型但不象形的石头局部上作伪,然后在其表面稍作处理,蒙骗他人。有些灵壁纹石是用钢丝拉出或刻刀雕琢出的;然后是用钢刷处理或砂轮磨后再用草酸渗泡作旧的,造假出的流水纹、蝴蝶纹、随形纹等各种灵壁纹石形态几乎达到逼真的程度,不具备一定识别经验的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11楼2015-01-14 20:54
                回复

                  造型山石类的灵璧石造假,其做假表现出的内容大致多为符合传统瘦、漏、透、皱审美观的山子型,往往有许多通透的孔洞,但其孔洞大多前后对穿,中心线成直线,少见自然形成的孔洞那种迂回曲折感。这类做假的石头大多完全改变其原来的面貌,通常要经过盐酸(硫酸)的浸泡,使之加工部位与原来石质浑然一体,由此也将石头本身的皮壳风化完全破坏了,使之体无完肤,浑然一色,手感圆滑有余,棱角不足。这类造假石头应通常只能蒙骗那些对灵璧石只闻其名而毫无识别能力的外地人。天成的灵璧石石皮,一般都有自然流畅的的纹理,天然灵壁纹石的石面槽线是多呈现不规则形状的,人工雕琢出的纹路是多呈形状的槽线,而雕琢的灵璧石则人为地破坏了石皮,因而其表皮往往麻麻点点(造假者欲盖弥彰而为),显得非常干燥,再者,天然形成的象形石造型拙朴、自然、生动,加工而成的虽然非常相象,但一眼看去就觉得呆板、生硬,缺乏灵气================


                  12楼2015-01-14 20:56
                  回复
                    用胶粘法造假的灵壁疙瘩石。种造假者通常是用胶粘剂或水泥在较平整的和无观赏价值的石灰岩表面上淋结成的大小不一的疙瘩,然后再用鞋油和石蜡涂饰于表层来掩盖作伪痕迹。这类造假识别方法是,灵壁疙瘩石,又称结核石,在其产地也有人叫它珍珠石。天然的生成的灵壁疙瘩石,疙瘩与岩体结构会浑然一体,大小不一的疙瘩分布自然拙朴,抛光后的疙瘩光泽均匀,与石体颜色统一。用胶粘法造假的疙瘩石石体通常会显的干燥,疙瘩与岩石接连处放大镜下观察局部会有裂痕和缝隙,石体上有的还会留下白色粉末,疙瘩与岩体的的硬度有明显区别,假疙瘩用钢钉一划便会暴露出蛛丝马迹,用鞋油掩盖后的假疙瘩也可以用开水冲烫或酒精擦试方法鉴定=====================


                    13楼2015-01-14 20:56
                    回复

                      白灵璧石的造假。由于白灵璧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硬度也极低,容易被盐酸腐蚀,所以石农们常用稀盐酸腐蚀法作伪成各种姿态。用刀具整理好的白灵璧,可是经过盐酸洗过之后,白灵部分虽然降低了重量,颜色和形态却越发精彩动人。而白灵璧往往是与其他石种混生的,也因此平添更多姿色。但这类白灵壁石因硬度低,容易作伪等原因不适合作为高档玩石收藏

                      以次充好的冒充灵壁石。伪者多以同属石灰岩类的太湖石和广西墨石染色为之,如有的太湖石和墨石形态与灵壁石类似,叩击亦微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用黑鞋由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辨呢?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分辨一法


                      14楼2015-01-14 20:58
                      回复
                        八、造假的葡萄玛瑙。葡萄玛瑙常用的作伪手段有:利用一些无观赏价值的无珠玛瑙石、缅甸产的硅化木、萤石等材质进行雕琢、打磨而成的类似葡萄珠状的工艺石头。其区别方法是:雕琢再好的“工艺葡萄玛瑙”此类石头都会有明显的制造痕迹,只要认真鉴别就能找出破绽。因为打磨出的“珠子”呆板,大小比例和结构上珠子较均匀,形态极为不自然,珠与珠相连处曲线感不流畅槽构造处较平坦,细看会有刀痕。用工艺做的“葡萄玛瑙”色泽较单一,其硬度普遍比真葡萄玛瑙低也是判断的要点。鉴识和判断都要通过观察奇石整体的纹理结构和“包浆”的一致性来分析。在加工上有一定的难度珠子大而均匀也是判断的主要方法。但再好的工匠也难以仿造出超越自然的“灵石”。雕刻的葡萄玛瑙,此种石头只能当做工艺品来看待价值不高。但无论作伪者在戈壁玛瑙和葡萄玛瑙上怎么加工也只能是弄巧成掘、又实得其反的。因为自然天成有的葡萄玛瑙珠子和珠子的肤色(包浆)是浑然一体的,形态和结构是随形多变的,这些自然生成的显著特征也是造假者无法作伪出的===========


                        15楼2015-01-14 20:58
                        回复
                          学习中


                          18楼2015-01-14 21:04
                          收起回复
                            学习贴见一个顶一个,好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14 21:26
                            收起回复


                              21楼2015-01-15 0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