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在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开罗宣言”口水战中,马英九公开指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这部电影是个大笑话,而此后环球时报驳斥说:大陆搞70周年纪念,对当年国军是给足了面子的,八一厂拍开罗会议而不是拍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注定是要把蒋介石当成正面主角之一。
且不论政治,就抗日战争而言,究竟是我们用言语给足了当年国军的面子呢?还是当年的国军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尊严呢?
对于抗战的娱乐化,近几年的抗日神剧已然掩盖了抗日战争中的惨烈,细思之下,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印象从小就是被这样培养的,那时候的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等电影电视让我们觉得,鬼子很坏,八路军很聪明,人民群众很团结,于是我们和鬼子边捉着迷藏边打仗,有趣极了,八年之后,美国下了两颗原子弹,于是抗战就稀里糊涂的胜了。在那时,我们心中的英雄是参加朝鲜战争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和参加内战牺牲的董存瑞,对他们,我们心中充满敬意。但是在那时一说到抗战中的英雄,只得苦思之下问道:嘎子算英雄么?
八年的浴血奋战,伤亡3500万人,其中损失军队380万,8名上将,41名中将,77名少将,以及万名校官尉官。最难过的是张自忠,戴安澜,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无数为民族惨烈牺牲的民族英雄竟然远不及为外族战死的邱少云,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分量重!对于抗日战争,我们真的不够了解,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简单的缅怀,心中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不够纪念这段历史的!我们需要继续了解什么是抗战,我们的敌人是哪些?又是谁在最前方与日军精锐作战八年?,
因月刊规模的限制,这个主题只有7篇文章,也是7个不同方面的文章,我们的敌人,我们抗战的主力,惨烈的淞沪会战,鲜为人知的天津作战,开罗宣言,还有因游击战而发生的潘家峪惨案,也有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一次战争的短篇小说。一本小小的月刊,一个小小的主题,短短几篇文章,难免以偏概全难防疏漏。但求能籍此让更多人得以管中窥豹,能更多地了解,尊敬,铭记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