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最近很欣赏徐大师的这句自勉,慷慨激昂,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不过今天要说的“独持偏见”是一款茶,是友人为了让我体悟什么是“洌”,什么是“水生香”,什么是“极致的融合”而特意寄过来的。学茶时日尚短的我捧着这泡茶内心非常敬畏,因为她几乎满足了我曾经对茶最终极的追求,就像一个小朋友整天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尝一块旺旺雪饼,结果突然有一天老天居然扔给她一个旺旺大礼包,惊喜来的太快,太大,反而不知所措了。因此,在收到独持半个多月之后,我终于等来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日子,兴奋而忐忑的剪开了独持偏见的袋子。
独持的干茶很有意思,火工偏高,但并不是每一根的条索都十分紧实,毕竟八种拼配在一起,各自特征不同,从干茶里就可以分辨一二。可惜当时品尝的心情太急切,居然忘了好好分辨一下,大憾!
曾经听说,凡好茶,其香气都十分内敛。独持的干茶也是这样,但奇特的是,在内敛的香气中,偏偏有一股幽幽的清香,闻之忘俗。我虽不敢说喝过多少好茶,但至少在接触过的干茶中,花香、果香有之,往往还带着焙火后的碳香味,可是这么清幽的,像捻开的松针,像刚割下来的青草的香味,我从来没有从干茶里闻到过。放到热气腾腾的茶壶里一烘,这种清香一下子散开,像熟悉的老家的林场,带来一种静谧的,大自然的感觉。
第一泡,茶水的颜色非常非常美,更近似于红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心花怒放。茶汤极顺滑,极稠,喝到嘴里感觉有许许多多的味道一下子绽放出来,猝不及防,我努力想品尝出每一种味道,每一种感觉,可这茶水太顺太滑,太容易吞咽下去,喝得我手忙脚乱。混乱中,我只粗粗感觉到了甜,感觉到了酸,还有花果香气。
以前跟友人聊天时,我曾经弄不明白什么是水稠,当时他建议我回去尝尝米汤的感觉。大约是我们家的米粥做的不太地道,每回喝米汤的时候,我都心里嘀咕,这么浓的茶水,怎么可能嘛!可是这一次,在这泡让我喝得手忙脚乱的茶汤里,我第一次清清楚楚的意识到,原来这样的感觉就是“水稠”啊!
第二泡,汤色更加澄澈清亮,在茶汤丰富的味觉体验中,一种从干茶开始就十分突出的枞味越来越清晰,夹杂着微酸,和第一泡一样,依旧是浓稠而滑的茶汤,依旧是手忙脚乱地想一一分辨每一种味道而终究不可得。同时,感觉茶气上涌,后背开始冒汗。
第三泡,基本上没有变化的汤色,这一泡让我开始不再专注于那些细微的,无从分辨的味道,转而感受越来越明显的特殊的清香的枞味,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口腔里的回甘慢慢散发出来,极甘甜。同时感受到呼吸中也弥漫着香甜,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温柔的抚慰中,最后的燥意也消失了。在这种舒适的氛围中,我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洌”。
原本我以为,像“洌”这种极清澄、甘洌的感觉,或许要到尾水才能体会。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在前三泡,在味觉体验最丰富的前三泡里,竟然产生了一种喝到泉水的感觉。明明是两个对立面,一面是极丰富的茶汤的体验,一面是纯净甘甜的极简极单一的泉水,偏偏她们俩同时出现在一道茶汤中,太奇妙了!直到十天后的现在,我仍旧能清晰的回忆当时感觉,入口先是八种茶叶混合而成的丰富的味觉体验,然后很快转化,显现出纯净的,如同喝白水一样的感觉。(作为一个初级学茶者,想用文字来描述“洌”这样极玄妙的感觉简直就是自讨苦吃,搜肠刮肚排列出以上这些文字仅仅只能大体说说我当时的体验,且仍然并不详尽,能力所限,请大家就凑合着看看)
第四泡开始,这道茶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原本的内容丰富的茶汤变得协调一致,当初那八种茶各自的特征体现出纷繁的味觉体验一下子消失了,融合了,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整体。喝到这里,唯一的感觉就是“大道至简,回归本源”。从第四泡到第十二泡,细滑的汤水,独特的枞味,令人难以置信的稳定而贯穿始终。直到第二天,用大约600毫升水煮了两壶之后,也仅仅是水薄了一些,甘甜依旧,枞味仍然非常明显。
独持给我的感觉是极柔而极韧,喝独持的感觉就像完成了一场冥想,仿佛回到懵懂的幼时,身边有一位经历了人世沧桑的长者,在他的引导下,我好像回到了自然,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整个人变得无比的轻松。
个人看来独持更适合独饮,那天,当我从阳光灿烂的午后喝到暮色四合的傍晚,一个人坐在已经昏暗的客厅时,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好像卸掉了许多压在身上的包袱,整个人既轻快又舒畅。
我想这就是独持的魅力所在,吸引人的不单单是她那让人难以忘记的独特的味道,还有品饮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喝到独持之前,我对于什么是“水生香”,什么是“洌”,什么是“枞味”,什么是“细滑”,什么是“舌底鸣泉”,什么样叫做“水稠”,没有一点概念,因为文字的描述再精准也没有亲身体验得来的真切。而独持满足了我长期以来积累的好奇和向往,并由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慨,不但有造物之神奇能让一片叶子蕴含了这么多特质;更感慨茶人们伟大的创造力,能让八种各具特征的茶叶转换融合之后达到极致的融合。
我想,不管再过多久,我都不会忘记独持的味道。
最后上图,干茶和一到十泡,至于叶底么……光顾着找那八种茶,忘了拍了……
独持的干茶很有意思,火工偏高,但并不是每一根的条索都十分紧实,毕竟八种拼配在一起,各自特征不同,从干茶里就可以分辨一二。可惜当时品尝的心情太急切,居然忘了好好分辨一下,大憾!
曾经听说,凡好茶,其香气都十分内敛。独持的干茶也是这样,但奇特的是,在内敛的香气中,偏偏有一股幽幽的清香,闻之忘俗。我虽不敢说喝过多少好茶,但至少在接触过的干茶中,花香、果香有之,往往还带着焙火后的碳香味,可是这么清幽的,像捻开的松针,像刚割下来的青草的香味,我从来没有从干茶里闻到过。放到热气腾腾的茶壶里一烘,这种清香一下子散开,像熟悉的老家的林场,带来一种静谧的,大自然的感觉。
第一泡,茶水的颜色非常非常美,更近似于红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心花怒放。茶汤极顺滑,极稠,喝到嘴里感觉有许许多多的味道一下子绽放出来,猝不及防,我努力想品尝出每一种味道,每一种感觉,可这茶水太顺太滑,太容易吞咽下去,喝得我手忙脚乱。混乱中,我只粗粗感觉到了甜,感觉到了酸,还有花果香气。
以前跟友人聊天时,我曾经弄不明白什么是水稠,当时他建议我回去尝尝米汤的感觉。大约是我们家的米粥做的不太地道,每回喝米汤的时候,我都心里嘀咕,这么浓的茶水,怎么可能嘛!可是这一次,在这泡让我喝得手忙脚乱的茶汤里,我第一次清清楚楚的意识到,原来这样的感觉就是“水稠”啊!
第二泡,汤色更加澄澈清亮,在茶汤丰富的味觉体验中,一种从干茶开始就十分突出的枞味越来越清晰,夹杂着微酸,和第一泡一样,依旧是浓稠而滑的茶汤,依旧是手忙脚乱地想一一分辨每一种味道而终究不可得。同时,感觉茶气上涌,后背开始冒汗。
第三泡,基本上没有变化的汤色,这一泡让我开始不再专注于那些细微的,无从分辨的味道,转而感受越来越明显的特殊的清香的枞味,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口腔里的回甘慢慢散发出来,极甘甜。同时感受到呼吸中也弥漫着香甜,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温柔的抚慰中,最后的燥意也消失了。在这种舒适的氛围中,我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洌”。
原本我以为,像“洌”这种极清澄、甘洌的感觉,或许要到尾水才能体会。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在前三泡,在味觉体验最丰富的前三泡里,竟然产生了一种喝到泉水的感觉。明明是两个对立面,一面是极丰富的茶汤的体验,一面是纯净甘甜的极简极单一的泉水,偏偏她们俩同时出现在一道茶汤中,太奇妙了!直到十天后的现在,我仍旧能清晰的回忆当时感觉,入口先是八种茶叶混合而成的丰富的味觉体验,然后很快转化,显现出纯净的,如同喝白水一样的感觉。(作为一个初级学茶者,想用文字来描述“洌”这样极玄妙的感觉简直就是自讨苦吃,搜肠刮肚排列出以上这些文字仅仅只能大体说说我当时的体验,且仍然并不详尽,能力所限,请大家就凑合着看看)
第四泡开始,这道茶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原本的内容丰富的茶汤变得协调一致,当初那八种茶各自的特征体现出纷繁的味觉体验一下子消失了,融合了,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整体。喝到这里,唯一的感觉就是“大道至简,回归本源”。从第四泡到第十二泡,细滑的汤水,独特的枞味,令人难以置信的稳定而贯穿始终。直到第二天,用大约600毫升水煮了两壶之后,也仅仅是水薄了一些,甘甜依旧,枞味仍然非常明显。
独持给我的感觉是极柔而极韧,喝独持的感觉就像完成了一场冥想,仿佛回到懵懂的幼时,身边有一位经历了人世沧桑的长者,在他的引导下,我好像回到了自然,用一个小孩子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整个人变得无比的轻松。
个人看来独持更适合独饮,那天,当我从阳光灿烂的午后喝到暮色四合的傍晚,一个人坐在已经昏暗的客厅时,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好像卸掉了许多压在身上的包袱,整个人既轻快又舒畅。
我想这就是独持的魅力所在,吸引人的不单单是她那让人难以忘记的独特的味道,还有品饮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喝到独持之前,我对于什么是“水生香”,什么是“洌”,什么是“枞味”,什么是“细滑”,什么是“舌底鸣泉”,什么样叫做“水稠”,没有一点概念,因为文字的描述再精准也没有亲身体验得来的真切。而独持满足了我长期以来积累的好奇和向往,并由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慨,不但有造物之神奇能让一片叶子蕴含了这么多特质;更感慨茶人们伟大的创造力,能让八种各具特征的茶叶转换融合之后达到极致的融合。
我想,不管再过多久,我都不会忘记独持的味道。
最后上图,干茶和一到十泡,至于叶底么……光顾着找那八种茶,忘了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