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战·影评 我的weibo.com/mmoc
很少写影评,就写一篇吧。
写剧透通常都会被骂,写影评好像又上了一个档次,但影评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剧透,至少对于没看过该片的观众,这就是一种剧透。
呆板的影评就不要写了,就着墨一下讽刺的圆点吧。
最后一战,三大神奇“悬念”和两个“纠结”:
第一,烂尾的袭兵案。不知道原小说对这个案件是如何叙述的,也许会比电视剧好一些吧。电视剧的开篇前几集简直无法让人直视,故事一直绕不开那个美军士兵被杀的线索,简直陷入了一个泥沼。一直在查案吧,却始终无法侦破此案。于是,谌剑玉就始终在抓与被抓之间徘徊,几乎没有表现机会,因为始终关在一个小屋里。剑玉弟被抓吧,还没审讯。张怀滨去饭店调查,也没个头尾。
可以说,上半部始终在美军大兵被杀的案件中迂回来迂回去,拔不出来。
第二,烂尾的间谍案。谌剑玉打入国军内部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掌握国军对共军的围剿情报。但剑玉进入国军后,非但没有任何在这方面的作为,反而在小黑屋里关了20集。
第三,神奇的刺杀案。蓝凌儿行刺张怀滨,可以是整部剧里最为搞笑的一个大悬念。一句话,蓝凌儿除了弥留的那瞬间之外,几乎贯穿整部剧,一直想行刺张怀滨。连她从那个老乡家里走出来,帮张怀滨解绳子时,脑子里想着的,仍是刺杀张。一次一次要杀张怀滨,一次一次的驳倒自己,爱与杀的纠结简直让人疯狂。最后,还跟张来了一个生死吻别,结果这一吻,让瓷娃娃们眼睛都跌到了地上,差点没疯掉。当然,也险些没把电视砸了。所以说,看电视剧有风险。
第四,剑玉的爱情。张在这部剧里到底拥抱过多少个女人?原来看过一本书,说的是普希金的女人们,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普希金写过多少钟情一世的爱情诗作,但与之相恋过的女人们几乎可以凑成一个班。在这方面,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毫不逊色,80岁时,还爱上了一个18岁的美女。
张怀滨抱过谌剑玉,抱过蓝凌儿,抱过玛丽亚,还抱过谁,忘了。当然,所谓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未必就都是抱信柱里的尾生。
一句话,但凡成功的人士,其感情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
第五,胡岚的拯救。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把美国人对生命的“尊重”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但现实是这样吗?那只是童话,虽然《瑞恩》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是,如果你看看现在美国政府对待美国人质的态度,你就会发现,无论在什么时代,“拯救”都只是一个偶然的童话。
拿数十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战俘,特别是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像二战时英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报系统,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即使在已经破解德军要轰炸考文垂的情报的情况之下,依然选择牺牲了考文垂这整整一个城市和那里的所有市民。
总结:
当然,文艺毕竟是文艺,电视剧拍得跟纪录片似的真实,也不会有人看了。
但是最后一战关于国军抗日的历史功绩的肯定,还是值得称道的。情节可以虚构,历史的主线不应该晦隐。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所有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全部是国军打下的,是以300多万军人的伤亡的代价换取的。但是能将22次大会战全部地名数清的后人,却凤毛麟角,不过国共内部的三大决战却如数家珍。
最后,说一下瓷炫。
有人说,为什么请韩国人演抗日剧主角。那么,为什么不能呢?如果不能,那么为什么白求恩要来到中国,《白求恩》又请外国人演,中国人自己上阵不得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钻牛角尖。
秋瓷炫拍楚留香时,说,为什么请一个外国人演中国的经典武侠剧。
秋拍木府时,说,为什么请一个外国人演中国的少数民族。
秋拍最后一战时,说,为什么请一个外国人演抗日英雄。
美国人却从来不说,为什么请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犹太人、印度人来当我们美国的科学家。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看她能排斥多少人,而是看她能包容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