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吧 关注:201贴子:1,334
  • 16回复贴,共1

【建安散文】建安散文艺术发展趋势及成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些纷飞的花雨
落在春的泥土里
滋养了大地
开出下一个
(滑稽镇楼)


1楼2015-12-07 14:00回复
    ·自由无拘的士林风气
    ·对战国纵横家风格气势的承袭
    ·两种文质观带来的审美要求
    ·东汉后期诗风、赋风的影响


    2楼2015-12-07 14:00
    收起回复
      (一)自由无拘的士林风气
      1.言论上的师心作论,放言无惮
      例:
      孔融与祢衡相谈: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视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衡为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


      3楼2015-12-07 14:03
      回复
        2、作为上的行无定仪,举止随便
        孔融:一生“负其高气”
        边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
        祢衡:“气尚刚傲,好矫时慢物”,裸身击鼓以辱曹操
        刘桢:“性行不均,少所拘忌”
        曹操: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


        4楼2015-12-07 14:04
        回复
          曹丕:
          ①为公子时:
          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与人饮酒,兴高时则要夫人出拜客人,刘桢曾平视甄氏。
          ②为帝时:
          与曹休吴质欢饮,要郭后出见,并云:卿仰谛视之。
          王粲喜听驴鸣,曹丕吊丧,要同去者每人学驴鸣为之送行
          曹植:
          ①建安十三年,名士邯郸淳从荆州归附曹操,曹丕、曹植皆欲得之。曹操令淳与植相见。…… 曹植喜迎入座,不言,呼人取水自去沐浴,敷粉束发,袒露上身,为淳跳胡舞“五椎锻”,又抛铃舞剑,又玩“跳丸击剑”杂耍……方问之,后换衣整装,与之评说天地造化、品物区别,论三皇五帝、文章辞赋、为政、治军等
          ②数次醉酒不能承父王之命


          5楼2015-12-07 14:06
          回复
            ——————————手动滑稽——————————


            6楼2015-12-07 14:07
            回复
              (二)对战国纵横家风格气势的承袭
              多个政治集团形同棋峙,不少集团首脑着意网罗人才,文人才士乘时而动,仰慕战国纵横家国士之风,择主而事,合则留,不合则去并不以忠臣不事二主为行为原则
              既以纵横之士灵活态度处事,又以相似之法事主,必然对纵横家“长短术”下过功夫,因而其散文写作亦深受影响


              7楼2015-12-07 14:07
              回复
                例:
                1·王粲初依刘表,后投曹操
                2·繁钦数见奇于刘表,后投曹操
                3·邯郸淳亦与王粲同时由荆州归附曹操
                4·阮瑀托病拒为曹洪掌书记,却弃杖而起应曹操之征
                5·边让,先为何进所招,后不肯屈从曹操
                6·陈琳,先依何进,败而转依袁绍,败而转依曹操,事一人即为一人说话,昨日痛斥之敌即成今日颂扬之主,时人讥讽,却自有理由:“世治,责人以礼;世乱,则考人以功,斯各一时之宜。是以达人君子,必相时以立功,必揆宜以处事。”(陈琳《应讥》)


                8楼2015-12-07 14:08
                回复
                  既以纵横之士灵活态度处事,又以相似之法事主,必然对纵横家“长短术”下过功夫,因而散文亦深受影响。
                  引事纷纭,有骋词之风,又善辩,甚至对无理不实之事亦强辩滔滔,时人云陈琳、阮瑀等人文为苏、张纵横之辩,所言不虚;文思泉涌,下笔成章的快手大有人在,建安之文自然形成梗概多气、纵横驰骋的艺术风貌
                  ——————————滑稽滑稽——————————


                  9楼2015-12-07 14:09
                  回复
                    (三)两种文质观带来的两种审美要求
                    当时的两种思想体系:
                    一为道家,以【阮瑀】为代表;
                    一为儒家,以【应瑒】为代表;
                    二人都有《文质论》,就当时执政之术与人物修养立论


                    10楼2015-12-07 14:10
                    回复
                      1·阮瑀:论政论人纯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论政主无为,论人以“质士”为高,主张去多言华言,论文则重质轻文,以自然朴质为美
                      2·应瑒:驳阮之作。治国文质代序,各有所用,质(守成法、无为)用于“承清泰,御平业”;文(制礼乐、兴文教)则适于“拨乱夷世”之时,“文”有观赏、装饰价值,不仅在于实用。论人,则肯定“文士”胜于“质士”,引申至论文,当文质并重,实际却是重文轻质,追求文采华美绮丽。
                      (应瑒观点在当时影响极大,最受其影响者,为曹植)


                      11楼2015-12-07 14:11
                      收起回复
                        东汉后期,五言诗大兴,四言诗仍常见,句法亦为散文所用
                        汉灵帝提倡辞赋,自作《皇羲篇》五十章,开【鸿都门学】,把辞赋作为一科,既然作赋与仕途相通,学人自然趋之若鹜,不但使文词浮华、辞义浅薄的辞赋大量出现,还使文坛形成好铺陈、喜夸张、尚华美的审美趣味,亦影响散文文风。


                        13楼2015-12-07 14:13
                        回复
                          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第三课
                          东汉辞质,建安文华,鸿都门下诸生,其转易风气之关键欤!
                          ——范文澜《文心雕龙·时序》注


                          14楼2015-12-07 14:13
                          回复
                            ——————————over——————————
                            ————————下一讲:曹操散文————————


                            15楼2015-12-07 14:14
                            回复
                              教学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2-07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