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儿竹儿吧 关注:6贴子:378
  • 2回复贴,共1

领导艺术论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参考了不少网上的内容,框架还是老师给的,嘿嘿^_^

=====================================


团队引领见真章
——论组织的艺术
                            
引言
何谓组织?
从广义上讲,组织是众多物质按照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讲,组织是体现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且不断从外部汲取资源以实现其目标的集合体。
我们可以说一个班级是一个组织,一个学校是一个组织,一个车间是一个组织,一个公司是一个组织,一个军队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组织。无论规模大小,组织的利害关系是每一个作为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在履行领导职能,恰当分工、协调管理、提高工作有效性,拓展联系等弹性(可塑性)较大的方面能够体现得很明显。
那么,从领导的角度来说,如何提高组织的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赋予组织以灵魂

作为一个组织,它的灵魂是什么呢?应该是这个组织所具有的纲领。说得简单点,就是明确我们这个组织共同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一半时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组织需要遵守的最高纲领,应该是中央国家的纲领。我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和基本政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这些纲领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为全党统一思想行动提供了最重要的准则。
其次,组织还应该以本单位所属省市的纲领为纲领。该纲领对于具体地域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风俗文化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更加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当地单位更加应该尊此纲领,尊重少数民族同胞,开展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最后,组织还应该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纲领。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量体裁衣,才能穿着舒适。经济状况如何,人力资源如何,单位传统如何,以此制定公司和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组织凝聚力

组织的凝聚力是衡量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而相互影响的程度。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组织成员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凝聚力越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越融洽,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成员的个体目标越容易实现。
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之一是领导的人际吸引,即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是组识的核心。如果一个组识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组识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组识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组识氛围,进而增强组识的凝聚力。



1楼2008-07-08 00:03回复
    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之二是威胁效应。当外围环境恶劣的时候,更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团结意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光荣传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冰释前嫌,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段生死与共的历史中,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的空前张扬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撼天动地。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面对时代的压力,多数的组织成员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起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凝聚力。外界环境变化了,组织凝聚力也会随之变化。组织领导只有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才能使组织凝聚力长久不衰,不断增强。
    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之三是组织气氛,表现为组织成员的相容性。组识成员的相容性即组识成员的相互接纳程度,表现为各组识成员的同质性与互补性。组识成员之间的爱好、兴趣、目标、信念等具有同质性,而性格、知识则具有互补性。同质性的多少与互补性的大小,关系到组识凝聚力的强弱。
    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之四是分工明细。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一种借助他人完成目标的过程。领导者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恰当的授权方式,给企业成员和各级管理者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了解被领导者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三、建立组织规章制度

    建立组织的规章制度等于建立组织的法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原则:
    第一是组织的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
    有不少单位在制定制度时,没有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跟着感觉走”、“眼高手低”,简单地把制定制度这项严肃的事情交由公司文秘人员代笔制定,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下发要求全体员工执行。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司文秘人员多是在机关办公室的,对基层的了解,对一线员工情况的了解,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和改进等事情,有可能不是很熟悉。其代笔制定的制度,就有可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甚至会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矛盾、漏洞甚多的情况,造成制度的实操性和可行性不强,自然就会增加员工执行制度的难度。我们党的最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是通过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才施行的。这样的法律法规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其实操性和可行性自然就比较强。人民群众自然就乐于接受,并遵守执行。就拿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一事来作例子。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其目的就是使制定的劳动合同法更符合实际,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大举措。相信这样的法律会更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是组织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任何人都要执行。
    中国自古就有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提出要以法治天下,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并最终统一了中国。但真正涉及到切身利益,一些制定者就未必遵守了。很多西方国家高级官员在位期间享有司法豁免权,一旦违犯法律,可以借此逃脱法律的制裁。韩国的两位前总统卢泰愚和全斗焕,都身陷腐败泥潭,严重触犯法律,人民群起而攻之,但都因曾经是国家领导人而享有特权,最终逍遥于法律之外。试问,这样的制度,又有谁甘愿遵守呢?要想人人心腹,必须以身作则。

    第四、重视组织的信息交换沟通

    组织沟通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沟通的环境是影响组织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 种环境包括组织的整体状况,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组织文化氛围和民主气氛、领导者的行为风格等。  组织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沟通环境的前提。平时组织领导者可以多开展一些群体活动(球赛、观看演出、聚餐等),鼓励工作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强化组织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
    


    2楼2008-07-08 0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