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娃的世界吧 关注:9贴子:885
  • 11回复贴,共1

【么么哒】寒假该做的7件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连理工大学创业思诚翔哥寒假微信讲座内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23 10:41回复
    哈喽,大家好,我是思成求职的创始人&CEO——孔翔,今天非常开心受到母校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的邀请来给大家做这样一场分享。我清楚的记得2002年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大工报道的场景,这一待就是将近7年多的时间,可以说,这里留下了我最宝贵的奋斗记忆。
    在接受这次分享的时候,开始我还是有些担心,因为我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大家热火朝天的准备着期末考试的时期,我就在想,会有多少人此时就开始想考试以后的事情。但是当我看到群里那么多人的时候,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希望把事情做在前面,希望自己可以度过一个充实的寒假。
    那么说起寒假,不仅想起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放寒假前,很多小伙伴各个都畅谈自己的寒假安排,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达到一种玩学两不误的境界。
    很多人都希望在边享受期末大战之后的畅快和过年的喜庆之余,边可以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进而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究竟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同时特别适合在寒假这样一个一方面可以静下心来另一方面时间相对宽裕做的事情呢?今天我想作为一位老学长,同时结合这么多年一线指导学生大学成长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23 10:42
    回复
      其实说到寒假必须要做的事,似乎有一种感觉,好像有那么一些事是只有寒假才能做的。其实,我今天将要分享的7件事,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实践。之所以特别在寒假提出来这几件事,是因为,寒假有一些很明显的特点。
      寒假,或者说一个长长的假期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我觉得它是一个让你能够跳出琐事去思考的时期,因而也是一个特别适合阶段性总结的时期。
      我想群里的每个同学,回顾这一个学期的感受,应该都是“忙、忙、忙”吧!大学里,不仅有一大堆的课程需要学习,很多人都还身处各种组织团体当中,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在忙,这些琐事占据了你每天清醒的绝大多数时间,很难让你能够跳出来,站在更宏观的维度去思考、总结、计划。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23 10:43
      回复
        人如果只顾低头赶路、却不思考要去何方,那是一件很没有智慧的事情。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种“虚假繁荣”的状态,会觉得,只要我每天都闲不下来,我就有很多进步,我这么忙,一定给未来的自己积累了很多筹码吧!
        而事实上呢?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重复单一、边际收益极低的工作?你是不是忙着忙着、就偏离了自己的初心?你是不是一直被琐事牵着鼻子走、却把愿望清单上的梦想搁置了?
        那么寒假呢,就是一个最好的反思期,因为远离了一切具体的事,反而能够看清自己这一学期下来的得与失,用更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未来的打算和具体的计划。
        其次,寒假也是我们自主性最大的时期。
        其实当我们步入大学,我们就已经开始自主规划自己的生活、开始为自己负责了。但是,在上学期间的自主,是建立在课程框架内的自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时间规划还是要在课程表的基础上再分配,而在空间上,你也不能离学校太远。这就意味着,很多需要整块时间、需要跨地域的愿望,计划,只能放在假期实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23 10:44
        回复
          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对人都无言以对,因为很少有同学能够认真的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中到底具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自己的专业会有现在的课程设置和学科计划?不同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己除了学到了一些知识之外,还能收获什么?技能?感悟?方法论?能力?意识形态?……这些收获对你未来有怎样的意义?会让你在社会中拥有哪些竞争力和贡献点?
          我记得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都会上很多的课程,一会上一个组织行为学,一会上一个企业战略,一会又上一个财务管理,结果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之后,很多人都有种感觉,觉得知识与知识之间彼此都相互割裂,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
          这里我想说,大学里很少会有人主动的告诉你你所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只能靠你自己去你主动的思考,你的专业知识的层次和脉络都是怎样的。不仅如此,还要去想,这个专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等等。
          有了这样的一番思考,你所拥有的,就不再是一个狭窄的“专业”,而是一个有着严谨框架的“学科知识库”。而有了这样的知识架构,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那么一点专业知识了,而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就是说,拥有了多种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我一直都觉得,大学是增加一个人排他性价值的最佳时期,但对于大学占用时间最多的专业,我听到的吐槽,要远远大于思考。很多同学会把专业等同于技术: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同学,只会聚焦于专业知识本身;而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同学呢,又会完全抛弃专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23 10:46
          回复
            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低估了专业学习的价值。更多的,是把专业当成了一种束缚,而不是跳出来看问题,把专业当成是塑造人生多种可能性的起点和载体。
            我想分享的第二件事呢,叫做:利用寒假精益一项特长
            大家听过1万小时定律吗?
            这个定律是一个叫格拉德威尔的作家提出的,他在自己《异类》的这本书里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如果有人问你:你有特长吗?你的特长是什么?很少会有人说自己“没有特长”。但是,有几个人有底气说自己的特长特~别~“长”、甚至能够达到专家的水准呢?
            我看到很多人的简历上,关于特长方面,会写很多内容,什么:唱歌啊、跳舞啊,还有乐器、体育、写作、PS、美术、摄影、办公软件、活动策划、英语、日语……等等等等。其实,无论哪一项,如果能够精通的话,都是非常好的优势。可问题是:你所具有的水平,是否足以支撑你可以以此为生?我觉得区别“特长”和“兴趣”的关键点,也就在于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23 10:47
            回复
              每年假期集训结束后,都会感到自己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而我自己也从特长中得到了很大的受益,因为自己的英语特长,就是我当初创业起步的饭碗。
              不仅是我的例子,我还看过,一个学汉语言文学的同学,由于喜欢PS,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实践,在大学期间就获得了非常多的比赛大奖,在入职欧莱雅之后,不到1年,就直接凭借这个特长,成为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骨干,而这块工作是很少招聘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员工的。
              我还看过一个学英语的同学,十分擅长excel、PPT,在面试壳牌的时候,正巧供应链大boss急需一个能够熟练掌握excel的员工,而你们这位学姐,正好具备扎实的V-lookup、透视表等excel技能,结果,一下子就赢得供应链大boss的欣赏。
              而更多的人呢?写简历的时候,巴不得把任何会一点儿、沾点边的爱好都写成特长,结果等到面试官问到了、让你展示一下时,露了怯。
              特长在精、不在多。而要想真正擅长,没有捷径,唯有持续不断的时间投入。寒假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不论你的特长是什么、或者打算从零开始培养一项特长,我觉得就从这个寒假开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23 10:47
              回复
                当时问我怎么办,我就说你回来吧,她当时就急了,说这样就放弃了太可惜,我说不是让你放弃,你可以回来之后给HR邮箱发邮件,表达你想找实习的决心和诚意啊!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每周都给对方发一封感情真挚的申请信,一周、两周过去了,都没信儿,一直坚持发到一个月的时候,对方的HR实在是受不了了,心想这到底是谁?!于是便给了她一个宝贵的面试机会。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还是把她给拒了。因为宜家卖场实习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干体力活,对方一看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就婉言拒绝了。
                这次自我突破,虽然没有为她换回一个500强实习,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潜能,这使她以后再也不惧怕类似场合,顺利拿到了3个500强实习,并最终获得自己最理想的四大offer。
                人的潜力,就像海绵里的水、不用尽全力去挤压,永远都不知道最后一滴水什么时候才会挤干。有时候挑战自我,只是需要一个决心、和一个心无旁骛的环境,所以寒假,完成一次让自己骄傲的挑战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23 10:48
                回复
                  我想分享的第五件事是: 利用寒假, 思考一个问题:毕业之后有何打算?
                  上了大二或者大三,很多人很自然的就会面临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毕业之后是选择继续读研,还是选择出国,抑或者是就业。
                  平日在校园里,可能你也问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的故事和建议,来自于各方的声音,有时可能会让你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再加上平日里其他事情的牵绊,让你没法静下心来好好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寒假正好是一个好的契机让你去认认真真的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一旦做了某个决定,将关系到你接下来很长时间的生活模式,如果是一个冲动的或者草率的决定,不但会受困于不断的变来变去的挣扎,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将来某一天后悔。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决策都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正确的做事不如做正确的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23 10:48
                  回复
                    那么具体到怎么去做决定,我这里就分享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吧!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充分了解每种选择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说白了,就是做一个SWOT分析。
                    因为事关抉择,人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就是夸大自己知道的因素、忽视自己不知道或者不重视的因素,依靠片面的认识去做一个事关重大的决定。而依靠这样的思考工具的话,就会帮助你尽可能的全面看待任何一种选择的各种影响,才会更有利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想分享的第六件事是:利用寒假, 写一份简历,盘点自己有什么?没什么?
                    从事大学生成长&求职领域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尽早具有“简历意识”。很多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忙忙碌碌了一个学期,既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所以,他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知道自己的劣势。
                    咱就还拿高考来举例吧:为了最后的高考能够知己知彼、心里有数,我们会经历很多次模拟考试。每次模拟考试,都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去了解:我现在各个学科的水平分别都咋样了?我哪里掌握的很好、哪里还有问题?有了这样的反馈,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侧重点是什么、计划该怎样安排。
                    而对于大学,衡量自己得与失的标准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有绝对的分数作为参考的考试了,更没有类似于模拟考试的环节,来督促大家去盘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没有了明确的标准,多数同学要么依据“这学期是不是足够忙?”来证明自己有没有虚度光阴,要么就是稀里糊涂的沉浸在按部就班的日子里,按时上课、按时考试,却不愿思考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有什么不对。
                    而简历呢,其实就是很好的自我检测,尤其是对于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成长,非常有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2-23 10:48
                    回复
                      可能这里很多同学并没有见过一份优秀的简历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经历可以让自己在不确定性极强的未来能够从容面对,因此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思成学员的简历,(随后会为大家分享哦~)他在今年刚刚过去的秋招中成功拿下了宝洁 PS部门的管理培训生,润英联等多家知名公司的 OFFER。
                      大家可以边看这份简历的同时边在思考自己的各个板块的经历,当大家在撰写自己的简历过程中可以提早发现自己还有哪些板块还有待提升,我觉得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把大学过好的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2-23 10:49
                      回复
                        啊哈!简历图片get到了!超棒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3-03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