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蓝sj阁吧 关注:56贴子:1,662

FBI逻辑推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BI哦
逻辑推理学哦
好好看看,说不定将来咱们都是福尔摩斯哦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6 12:09回复
    精髓。 推理的过程中涉及许多因素,有表面的,也有隐藏的,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而言,他们的推理中存在许多漏洞,无法经得起严密推敲,一旦遇到真正逻辑思维非常缜密,思路非常清晰、头脑非常清醒、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的人,他们的推理就会失去力量,有时还会被对方误导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即使他们能够恰巧地通过推理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表面上的东西,那些隐藏在人心深处的原由,是很难发现的。 真正的推理是有逻辑性的,是严谨的、缜密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不可否认,那些资深的FBI探员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但他们也不会仅仅凭着直觉便能够找到所有的线索,没有人敢在对现场和背景充分了解之前说出完全肯定的判断。FBI在侦查各种案件的时候,会搜索现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还会向周围的人调查取证,之后综合所有的人证物证,仔细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很多时候,这是个漫长复杂的过程,甚至十分枯燥乏味,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那些关于主人公站在现场略作观察沉思,就能在头脑中还原真实场景和经过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推理,必须要有理可依,而不是凭空想象,哪怕曾经拥有许多相关的经验,也必须与实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存在于想象的世界里的。那些完美作案和完美破案只是读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激动不已,而事实上,它们并不能真正地应用于现实中,无论严谨程度还是可操作性都不堪推敲。相反,那些读起来不会让人产生多少乐趣,描写手法平实,情节不是很曲折,语言不是很华丽的推理故事,反而更容易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的诡计并不一定有多么令人震惊或出奇,但一定都有理可依。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06 12:13
    回复
      三段推理很常见,应用范围很广泛,即使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时常能够看到它的影子。生活中,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测和判断。逛超市如今成为许多人消遣的一种方式,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寻找商品上。如果一家大型超市中设有商品类别分布图和对应类别的标识,那些赶时间的顾客就可以依据三段推理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他们需要购买的东西。速冻水饺、元宵一类食品一向放在冷冻区,沐浴露、牙膏等物品一向放在日用品区,青菜、水果等食物一般放在生鲜区或果蔬区,只要根据这些规律,稍微加以推理,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在什么地方,直奔主题,也就不需要为了寻找一两件商品将整个超市全部逛一遍。 一个完整的三段论推理中必须同时具备且只具备A、B、C三项,不缺少词项,也没有多余的词项,否则便无法成立。举个例子,“所有的母亲都是女人,玛丽是位母亲,所以她是女人”。在这个例子中,“母亲”是连接“玛丽”和“女人”的中项,“玛丽”是小项,在结论中做主项,“女人”是大项,在结论中做谓项。“母亲”属于“女人”的类别,即所有的母亲都是女人,玛丽既然属于“母亲”这个类别,自然也就属于“女人”这个类别。熟练运用三段推理法,FBI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嫌疑人的范围,挑选出符合一定情况的人后再进行详细排查,这样就提高了侦破的效率,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调查。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情侣在湖中划船时翻了船,同时落入了湖里,最后男孩得救了,女孩却不知所踪。据男孩说,他在水下感到有“水草”缠住了他的脚,他用力挣扎了很久才挣脱,等他浮上水面后,他的女友已经不见踪影了,他担心女友沉入了湖里,于是急忙报警,请警方帮助搜查。警方派人潜入水中进行了搜查,又询问了一些女孩的情况,最后决定全市搜捕女孩。警方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6-06 12:18
      回复
        会马上放弃,如同一根失去了力量拉扯的橡皮筋一般松懈。 热情源自于人类内心的感受,是一种神经兴奋的表现。人在神经极度兴奋和紧张时,往往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比如说话特别大声、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手舞足蹈等。而当诱发神经兴奋和紧张的感觉性刺激消失后,人渐渐恢复平静,这些异常的举动也就慢慢消失了。FBI认为,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人能在刺激消失后还一直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除非他的神经功能区因一些特殊原因而损坏。即使刺激依然存在,一旦超过一个时间段,他们的紧张状态就会渐渐变弱,最后消失。正如一个学生如果偶尔考了一次全班第一,他会在看到排名后欣喜万分,兴奋地向家长汇报;如果他经常考全班第一,他就不会因为又一次考了第一名而兴奋不已,而如果有哪一次,他没能成为第一名,他一定会深受打击,感到痛苦。 防备心理属于另一种会令神经极度紧张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与人的喜怒哀乐无关,而与内心的安全感有关。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防备意识,无论什么人,在特殊的环境中,面对特殊的人,心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防备心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旦产生防备心理,就会表现出各种状态,或毛孔收缩,或头冒冷汗,或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受过特殊训练的人不会出现这些状态,但他们的神经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有些人在面试时会紧张得语无伦次,有些人在许多人面前讲话时大脑会一片空白,有些人在考试的时候会突然晕倒在地,这些都是防备意识在起作用,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不安全,所以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反应。一旦离开面试场合,走出拥挤的人群,远离考场,他们的心就突然变得轻松,不再防备,那些相对不正常的表现就都消失了。 坐在审讯室中的嫌疑人很容易从周围的环境中嗅到危险的气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6-06 12:21
        回复
          蒙上一层薄雾,被表象所迷惑。FBI的“三分钟原则”说简单些就是要学会把心态放平,耐心等待。这不但有利于案件的侦破,也有利于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耐不住性子的一方往往会让自己处于下风。耐心是成功谈判的心理基础,真正能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引导谈判发展方向的,不是心直口快的一方,而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等待的一方。一旦被对方察觉出急切的心情,谈判就已经输了一半,内心越是急迫,越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当双方对某一条款僵持不下时,越是气定神闲,越有耐心等待,越能突显底气十足,也越能让对方感到不安和忐忑。一旦发现有利时机,再顺势出击,对方的防线就可以一下子被攻破。 一个人是否有耐心可以从他讲话的语速中表现出来。身为表述者,没有耐心的人语速偏快,说了很多,却难以让对方明白最主要的意思,有耐心的人语速偏慢,虽然所讲的内容较少,却能够清晰表达出最关键的意思。身为聆听者,没有耐心的人会只听大概,忽略其中细节,有耐心的人则会静心细听,抓住有用信息,然后加以利用或反驳。 有耐心才能让心静下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步步为营。FBI的“三分钟原则”教会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沉住气,勿焦勿躁,先让自己的气息变平稳,让自己的心变平静,然后静观其变。如果暂时没有想到最恰当的解决办法,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办法。沉默也是一种武器,它能够让对方猜不透你的想法,并因此感到不安。当对方开始焦躁不安的时候,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FBI教你在聆听中寻找真相 适当的等待和沉默能够营造出一种表象,让一个人看上去高深莫测,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对手,使对手不敢轻易出击。太多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6-06 12:23
          回复
            等待和沉默则会使人失去这种气质,反而令对手认为这个人没有什么本事,对自己不会造成威胁。等待和沉默的时候需要保持冷静,却并不是要将头脑放空,什么都不去想,一门心思地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当对方讲话的时候,用心聆听,找出对方话语中的主旨,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才是正确的做法。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6-06 12:23
            回复
              第4章 FBI三段推理——有理可依(3) 聆听是人类接收信息的有效方式,对于每个人都非常有用。有人说,上帝在创造人类时给了人类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是希望人类可以多听,多看,少说话。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却不无道理。不听不看的人大脑往往是空洞的,说出来的话也缺乏营养和价值,多听多看的人则知识丰富,说出来的话也能引起周围人的兴趣。 聆听是一项技能,它贯穿了整个审讯过程。在密闭的审讯室里,审讯者与被审讯者之间的全部沟通都依靠语言。审讯者需要做的是提问、聆听、记录和思考分辨,被审讯者需要做的是主动的讲述和回答。这流程看起来十分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被审讯者所说的信息中有真有假,审讯者需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根据对方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判断对方说的是否属实。 人在紧张时出现的语无伦次最容易被识别。此外,被突然问及敏感问题时的失语,呼吸急促、虚张声势,都足以说明这个人心中藏着一些不想为人知的秘密,无论秘密是否与案件本身有直接关系。一家工厂半夜失火,警察向门卫询问案发当天夜里是否有异常时,发现门卫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神色可疑,便将他带回了警局。在警察反复的审问下,门卫终于承认,当天夜里他偷偷溜出去喝酒了,看到有烟冒起才赶回工厂,所以不知道工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些犯人在FBI面前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配合,甚至故意挑衅、口无遮拦、装疯卖傻,目的就是让FBI对他们束手无策,无法从他们口中套取真相。面对这样的犯人,FBI一般会选择等待,任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6-06 12:24
              回复
                由犯人说什么都无动于衷,由此使犯人产生挫败感。一些犯人在讲述犯罪经过的时候,会夸大一些并不重要的情节,或者略过重要的细节,此时就要求聆听的人能够时刻保持警醒,看穿犯人的伪装。 在聆听的时候,FBI建议,一定要关注对方的表情,保持目光上的接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所言是否属实很容易从眼睛中看出来。另外,一个人在讲话时脸上的微表情也往往能够透露出他的内心活动,一个眨眼,一个耸鼻,一个撇嘴,都可能是一个重要信息。 如果受审者满口胡言,不要立刻打断他,即使他所言的与已掌握的资料完全不符,也要耐住性子听一阵,因为有时,一些犯人会将真实的信息隐藏在胡话里,混淆聆听者的思维。故意表现出对对方的话感兴趣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对方说的全都是假话,他就一定会在聆听者表现出感兴趣或相信时得意忘形,语音和语调也一定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此时就要立刻制止他,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否则谈话将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 在聆听的过程中不要妄自猜测,以免注意力分散。当对方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表明个人看法时,聆听者一定要保持客观,不要受到主观思想或个人感情的控制。即使对方的观点听起来匪夷所思,或是不符合正常的道德观价值观,也不要立刻与其辩论和争吵。在审讯过程中,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争吵是没有必要的,还有可能令对方不再开口。即使是在生活中,妄自猜测和争吵也不应该出现在聆听的过程中,一旦两个人都只强调各自的观点和感受,极力否定甚至批评对方的观点和感受,沟通就破裂了。 在聆听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以免影响叙述的完整性。如果在对方的话语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可以在他停顿的时候向他确认,确认方式可以采用将他之前所说的事情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6-06 12:27
                回复
                  很多案件的真相都能够在聆听中发现,受审者在讲述事情经过时能够透露出许多的讯息,或许是一个表情,或许是一个用词,或许是一个动作,或许是一些经过分析后能够识别出的谎言,话语中的自相矛盾等。只要抓住这些讯息,就能发现受审者心中隐藏的秘密。 换位思考让FBI更懂人心 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可是大多数情况下,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别人。每当我们遇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我能得到什么”或者“我会失去什么”。每当有人反驳我们的观点,制止我们的行为时,我们脑子里第一个跳出的念头都是“这个人不理解我”。当我们在考虑自己得失的时候,是否也曾想过别人的得失?当我们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又是否想过自己也并不理解别人? 最近流行一句话:“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天涯你在海角,而是我们的思维不在同一个维度。”当两个人彼此的思维完全不在同一维度时,无论怎样沟通,怎样解释,结局都不会美好。同样,不在同一维度的两个人也非常难以理解对方,他们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脑子里只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无法接受不同于自己的思维存在,在他们看来,自己正在理解对方,而事实却不是。在这样的两个人之间,解释越多,争执也就越多,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思维才是正确的。 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与人发生矛盾和分歧时进行换位思考,这个世界上将减少许多争吵和误解。 平日里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主要在强调对人宽容,在FBI的世界里,换位思考则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需要运用换位思考来模拟犯人的思维,进而分析犯人的思维模式,研究犯人犯案的动机、方式、规律等。每一名犯人在犯案之前都做过周密的计划,不同性格的犯人在做计划时着重考虑的因素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FBI的探员们对犯人的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其思维特点,然后步步跟进,争取能够在他们犯案之前将他们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6-06 12:28
                  回复
                    抓获。 对FBI而言,换位思考中最重要的是要用别人的思维结构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地用自己的思维结构去分析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做。即使对方的思维结构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也不能有任何排斥。举个例子,如果对方认为杀害有罪的人是正义的,是惩恶扬善的举动,那么杀害一名虐待儿童的母亲这件事在他心中就是正义的。虽然在正常人眼中,这种杀人动机显得很不可思议,甚至很荒唐,但对于这个人而言,这份动机是完全合理的,不需要任何质疑。 在一起连环强奸案中,被害者都是20~25岁之间的女性,她们互相不认识,也没有共同的熟人,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她们被害时都穿了红色的裙子,并且被害当天都曾去过一家酒吧。根据这一线索,警方派一名女警穿上红色裙子来到那家酒吧,几天后,果然抓到了那名犯人。犯人对他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而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曾在这家酒吧被一名穿红色裙子的女子骗走了十万元,他认为穿着红色裙子出现在这家酒吧里的女人都是那种女人,所以他才会这样做。这理由听起来十分荒唐,但警方对犯人进行详细调查后相信了他的话,因为根据他平日的表现和生活状态,他的确是能够做出这样事情的人。 彻底做到换位思考很难,FBI认为,首先要暂时放弃自己的内心世界,放下种种主观意识,以一种客观的心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其次要接受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认为它们都是正确的,不能心存怀疑、嘲笑或鄙视;最后还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将特定的思维放在特定的环境中。 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应用得最好的领域要属营销领域。一个成功的营销者一定是一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这样他才能够准确抓住客户的心理,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挑不出毛病来。成功的营销者会将客户分为几个不同群体,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制订不同的方案,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换位思考时一边考虑对方会如何想,一边就对方可能出现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否定。这种所谓的换位思考往往只是一种强迫性的换位,我们假设自己处在别人所处的环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6-06 12:29
                    回复
                      境中,用我们自己的思维猜想别人会如何去做,事实上,我们还是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身为FBI,有时需要让自己的大脑和心智处于开放状态,接受任何价值观,将所有匪夷所思的思维方式视为合理。那种“如果我是他,我会……”的念头不应该出现在他们的脑子里,他们可以想的,只有“我就是他,遇到这种事情,我会……”。只有这种完全开放的换位思考才能让一个人完全理解另一个人。 或许在许多家长的心中,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在所难免,好朋友之间吵架、误会或者互不理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不值得太在意。一些家长或许还会这样劝孩子:“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长大后,经历的多了就会明白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家长们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了问题,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在强迫孩子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孩子之间的感情。对于孩子而言,任何细小的感情都值得被重视,尤其是朋友之间,成年人的那种处理方式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心寒,对朋友之间的感情更加失望。 如果家长能够运用FBI的换位思考方式,则会选取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首先,他们会了解孩子的思维,让自己从内心成为这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之后他们便会发现,孩子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好朋友带了其他人去他们常去的地方玩,而是好朋友不懂得自己在他心中的特殊性,将两个人专属的游乐场所分享给了两人之外的第三人。令孩子感到难过的,是自己的在乎没有得到理解,而不是在乎的朋友把他和别人放在同样的位置。当家长从心底里理解了孩子的委屈,产生共情,再劝说孩子,孩子才会得到安慰。 世上最难懂的是人心,遇到分歧,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时,如果能够试着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从容接受,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即使不能真正解决矛盾,至少心中会减少许多怨气和不满,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6-06 12:30
                      回复
                        表情往往会比他们的语言诚实得多。学会解读表情,就学会了破译他人心里密码的方法。破译了他人心里的密码,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表情分析出别人的心理,就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上级的意思,打败竞争对手,避免无谓的冲突,让我们心爱的人更加爱我们。对FBI而言,洞悉犯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同一种表情的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心理活动,他们需要将这些心理活动尽收眼底,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攻破犯人的心理防线。 表情具有复杂性和瞬间性。造成其复杂性的原因是构成人类面部的肌肉多达44块,当这些肌肉与它们周围的骨骼、软骨、血管和神经共同发生作用时,人的脸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情。据统计,人类的表情一共有5000种,每一个表情都反映出一种特殊的心态,所以,想要将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研究清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举个例子,微笑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应用到也是最常见到的表情,但是FBI却可以从不同的微笑中看出不同的信息:从事销售和服务业的人每天都会对顾客微笑,他们的微笑热情却千篇一律;一些人的微笑礼貌却带有距离感,令人感到他并不想与人拉近;皮笑肉不笑的人心中可能装着一些阴沉的算计;不自觉露出幸福柔美微笑的人很可能正处于热恋之中…… 表情的复杂性常常令进行表情研究的人抓狂,而更令人们抓狂的是表情的瞬间性。我们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夸张的表情都是为了适应剧情需要,产生一定的效果而表演出来的,在现实中,表情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即使是受到了极度的惊吓和打击,所产生的表情也只会持续几秒钟。 人在讲话时可能会出于礼貌讲一些客套话,或者为了不使气氛太尴尬将反驳压在心底。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在讲这些话、做这些事的时候,能够让语气听起来平缓自然,不被听者察觉。表情是否也可以通过情绪的控制来营造某种假象呢?FBI对周围的许多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最后发现,即使是一位内心非常坚定成熟的人,也很难完好地伪装好自己的表情,因为表情大多是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6-06 12:32
                        回复
                          内心的变化和情感上的刺激不但会影响人的眼神,也会使人的眼球发生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为瞳孔的变化。作为一名正常人,当受到巨大的精神方面的刺激,比如听到令人震惊或狂喜的消息时,往往会产生瞳孔迅速扩张,双眼睁大的变化,而一旦这份刺激渐渐被接受消化,经由大脑细化处理后,瞳孔就会渐渐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6-06 12:35
                          回复
                            下心理因素了。心理上的极度惊恐会使一个人的嘴唇瞬间失去血色,不仅嘴唇,面色也会变得苍白。反之,如果心中感受到的不是惊恐而是喜悦,嘴唇则会变得红润有光泽。 人在感到惊讶时会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同时睁大眼睛,嘴巴张开的大小和眼睛睁开的大小与感到惊讶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只是轻微感到惊讶,嘴会微张;如果感到非常的惊讶,嘴会张得很大,眼睛也会睁得很大,于是便有了“目瞪口呆”这个成语的出现。一些文学作品中会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感到惊讶的样子,比如“他张大的嘴里能塞进一个拳头”等。一旦惊讶感变弱,嘴就会重新闭合,自然状态下,嘴闭合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但如果是在他人的提醒下闭起嘴巴,闭合的速度则会很快。 FBI曾审讯过一名涉嫌抢劫的人,他一走进审讯室,FBI的探员便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他在故作镇定。坐下后,他向对面的探员露出礼貌的微笑,尽量压制住内心的不安,用听起来平缓的语气回答着探员提出的问题。当探员问他为什么厨房里成组的刀架上缺少一把水果刀时,他故作轻松地回答:“哦,那把刀钝了,我本想将它送去磨一磨,路上却不小心弄丢了。”他原以为将刀子扔进下水道后,警方就没了他持刀抢劫的证据,却没想到警方竟然找到了那把刀,并且将刀子摆在了他面前。看到刀子的第一眼,他吓得张大了嘴,如此惊讶的表情实实在在地出卖了他的内心,之后的审讯中,他再也没办法抵赖,只得一五一十地将犯罪过程讲出来。很明显,这名犯人是初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如果换作一名惯犯,审讯不会这么容易,但原理依然通用。 如果一个人的嘴唇紧闭,并且抿成了“一”字型,说明这个人性格非常坚强,在他的心中一定隐藏着一些令他感到痛苦或者难以完成的事,他的心正承受着剧烈的撞击,但他却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的感受。想让这样的人开口是件很难的事,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坚持,除非能够从心底打动他,得到他的信任,否则他不会将心事说给外人听。抿嘴代表克制,那些平日里喜欢抿着嘴笑的人也很难对人吐露心事,他们不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展示在其他人面前,即使是非常好笑的事,他们也不会放纵地笑得前仰后合。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6-06-06 12:40
                            回复
                              “把鼻子都气歪了”是一种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说明一个人由于过度气愤导致五官错位,并不是鼻子真的歪了。FBI认为,如果一个人将鼻子向一侧歪,这说明他对面前的人或听到的事表示怀疑。 当有人在面对我们的时候用鼻子发出“哼”的一声,我们会立刻明白自己不受对方的欢迎。但是,由于这种行为非常不礼貌,现在的人大多不会做得这样明显,而是仅仅耸一耸鼻子,并不发出声音。如果我们见到有人对我们耸鼻子,就应该立刻意识到,这个人很讨厌我们,不要轻易接近或与他交谈。 耳朵由软骨组成,里面布满了许多神经,它们虽然不能像眼睛、鼻子和嘴那么灵活地转动、抽动或移动,却也有它们独特的表达方式。耳朵和鼻尖一样,都是比较敏感的部位,当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感到异常兴奋和激动时,它们就会变红发热,有时还会微微颤动。不同之处在于,鼻尖会出汗,耳朵却不会。有些人在说谎时耳朵也会变红。虽然我们不能根据这一种特征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却可以结合其他器官表现出的特征,一同进行判断。 一些人认为,耳朵会动的人比较聪明,心思比较活络,FBI告诉你,这其实只是一种返祖现象。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耳朵都会动,这是一种通过搜集声源来进行自我防御的方式。每当有奇怪的声音响起时,它们的耳朵会依次转向各个方向,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以及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危险。如果是天敌的声音,它们就会立刻逃跑。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渐渐掌握了其他技能,耳朵的这项功能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也就渐渐退化了,但能够控制耳朵活动的肌肉还在,所以有一小部分人的耳朵仍然可以活动,只是不可能再像动物一样,转向四面八方,而大多数人的耳部肌肉却只能起到保持耳朵位置和形状的作用了。 脸颊的活动一般是伴随着其他位置的活动产生的,比如眼角、嘴角和口腔。人在咀嚼时脸颊的活动最突出,其次是大笑时和大哭时。在安静状态下,脸颊几乎不会发生活动,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当一个人被识破了谎言或感到尴尬的时候,面部神经会牵引面部的肌肉发生细微的抽动或颤动。这种抽动或颤动看起来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6-06-06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