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知识吧 关注:1,930贴子:22,818

小姓渊源:宫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宫姓,在胶东属于一个人口较多的大姓。特别是在乳山、莱阳、文登等地,宫姓家族聚居的村庄有很多。这个帖子,将对宫姓的起源、始祖、迁播等历史资料进行介绍,主要以胶东宫氏为主。有不足和遗漏之处,希望大家修正和补充。特别欢迎宫姓宗亲提供更多的资料。(我的E-mail:gxfwh@163.com)。 
    



1楼2008-08-18 09:52回复
    一.宫姓的起源 
     胶东宫姓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阝(tong,音“同”)国之君, 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改姓宫,名之奇。从此以后,即有了宫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宫之奇到虞国后,就任虞国上大夫,辅佐虞公,是一位贤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宫之奇的故事。左传.僖公五年、春秋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史记.晋世家、汉书.辛庆忌传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 
     就全国人口数而言,宫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从七省抽样结果,宫姓排在152位;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宫姓排名在212位。 
     宫姓的渊源,在全国范围内,宫之奇的后裔,是宫姓的主体。另外,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3.共氏、龚氏有的改为宫姓。4.明朝,回镞宫火因,以宫为氏。5.清朝,满族恭佳氏,改为宫氏。6.蒙古族,亦有改为宫氏者。 

     (注:“;宫阝;”,可能有的微机不显示,就是“宫”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释:宫阝,tong,第二声。古国名) 

     (邑:1.国也,诸侯之国。2.都邑也,都城的郊区为邑。3.‘邑’作偏旁时为右‘阝’。)


    2楼2008-08-18 09:53
    回复
      三.宫姓的迁徙流布 
       宫氏的始祖宫之奇,原姓姬,祖籍 宫阝国,居于上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部)。宫阝被晋灭时,避难迁于虞国,居于辛宫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上宫里和辛宫里即因宫之奇居住过而得名。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又被晋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东奔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逝世后又回葬于平陆县虞里乡辛宫里。 
       自此时直至金元之前,宫姓一族在史书上没有系统的记录,其迁徙路线和居住地区都不明晰。有迹象表明,在宫之奇和族人的东迁过程中,宫姓后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一线区域内枝开叶散,迁播开来。中国现在几支大的宫姓族支,都是从这里起源的。


      4楼2008-08-18 09:53
      回复
        1.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在宋朝初年,从中原徙居胶东文登


        5楼2008-08-18 09:53
        回复
          2.江苏省泰州宫氏始祖孝廉宫达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静海县,在出任江苏扬州署篆后,定居泰州,成为当地望族。(事迹后面再述


          6楼2008-08-18 09:54
          回复
            3.山西省繁峙宫氏始祖宫德,是安徽凤阳府寿州人,元末随朱元璋,以战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挥使,任职山西而居。现山西宫姓人口约8500多人


            7楼2008-08-18 09:54
            回复
              4.陕西省户县宫家堡始祖宫友贤,其数代前祖上,于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陕西。此支宫姓可能为宫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后裔。 
               5.(1.)山东惠民县魏集镇宫家村宫氏始祖宫清,于明洪武元年,自河北枣强县徙居宫家村。(2.)山东临朐县宫家老庄宫氏始祖宫士贤,于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枣强县迁此。 
               6.河北省东光宫氏始祖宫友贤,山东即墨人,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后徙居东光县城东大宫家村。此村宫姓约有3000多户。据查,此支宫氏为东莱宫氏之一支。 
               7.安徽省怀远宫氏始祖宫宽,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苏句容县徙居安徽怀远县。据查,此支宫氏属泰州宫氏的一支,现约有4800多户。宫宽在明永乐年间任浙江归安县丞,授迪功郎。


              8楼2008-08-18 09:54
              回复
                五.宫姓的命名定式 
                 命名定式即排辈用字。东莱宫氏奉不夜始仙祖宫熙儒的七世孙宫天授为第一世祖,其后一本化万,开枝散叶,大支之下,小支派繁盛,各个支派的排辈用字并不统一,但在述论辈分时,总的世系都可续上。现在是三十世左右,大多数在26--34世之间。几个大支派的命名定式如下: 
                 (1.)文登:(27世始)培锡润本照,在铭清乐为;坫钦洪树焕,圻镇汝椿熙;坤铁汉林炳,尧锦沂榆烣。偏旁以土金水木火排序。 
                 (2.)莱阳:(27世始)桢焕基钦汝,模熙垲锦湄;椿煇增锡泽,桂煦坫锺滋。偏旁以木火土金水排序。 
                 (3.)即墨:(26世始)裕(用在后面)中嘉崇,垂象肇成;运(用在后面)用方正,继述乃恒。 
                 (4.)蓬莱:(21世始)凤龙圣国兆,守恒延书香;道蕴开嘉会,健行实为良。 
                 宫姓其他谱系和东莱谱系不一定能续上世次关系,也有各自的排辈用字,例如 高密:(15世始)克树业思献,厚毓云景兴;从志明会联,运叙垂承永。 东北一支:家修业自昌,国志尚明梁;兴学崇正道,安泰思纲常。 陕西省户县:(11世始)从希凤文可,世德保平安;正元生福运,庶士体纯天;务本恒联立,兴宗致启观;顺基存履泰,秉好允成全;守法为能效,修行善贵迁。维清尚自裕,宏化兆长延。 等等。 
                 欢迎大家来补充,希望提供的派字正规准确,不要排乱次序和使用谐音。


                11楼2008-08-18 09:55
                回复
                  六.科第世家——泰州宫氏(zt修正补充) 
                    明末清初,江苏省泰州市宫氏一族,以科举起家,造就了宫氏大家庭的又一辉煌。 
                   泰州宫氏从明万历46年(1618)宫继兰起至清道光29年(1831)宫玉华止,历经213年,在省级乡试中就考中“举人”27名,内有7人考中进士,这些人都见载于《泰州志.选举》中。再从《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查得,明清两代全国共有宫姓进士14人(明代3人,清代11人),而泰州宫姓就占有7人(明2人,清5人),占全国宫姓的一半。这样的情况,不但泰州稀有,全国也很少见。因此,称泰州宫氏为“科第世家”,毫不夸张。 
                    根据多方查访并统计,现将明、清两代泰州宫氏一族八代人的举人、进士按考中年代先后列举如下:


                  12楼2008-08-18 09:56
                  回复
                      宫继兰(1579—1658)原名宫大壮,字贞吉,号鹜邻,景隆子。庠生,明万历戊午46年(1618)应天府举人;崇祯丁丑10年(1637)二甲六名进士。授工部吏司主事,署员外郎事协理六科,统视夏镇河道,山东兖州府知府。告养归,起广东罗定兵备道,按察副使兼布政使。子二:伟鏐,伟钰(幼殇)。


                    13楼2008-08-18 09:56
                    回复
                        宫伟鏐(1611—1680)字紫yang,号紫元,继兰子。邑庠生,崇祯己卯12年(1639)副榜,崇祯壬午15年(1642)举人,崇祯癸末16年(1643)会试会魁、殿试三甲69名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充主讲官,未就。明亡不仕。子十一:梦仁、昌宗、开宗、象宗、云宗、龙宗、鸿营、鸿历、世洪、鉽、世垚。


                      14楼2008-08-18 09:56
                      回复
                          宫懋言(1673—1732)字书升,号淡庵,鸿历子,增生。康熙丙子35年(1696)江南举人,康熙癸未42年(1703)会试会魁,殿试二甲十一名进士。授山西临汾县知县,山西克安府通判,袁州府知府。(其父鸿历,比其年长17岁,而中举时间反迟其九年)。子六:耀亮、耀侨、耀靖、柳晟、耀奎、耀彬。 
                          宫鸿历(1656—1718)字友鹿,号恕堂,伟鏐子,廪贡生,康熙乙酉44年(1705)顺天府举人(经魁),康熙丙戌45年(1706)殿试二甲十八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官。子七:懋言、懋勤、吕、懋猷、时行、麟翔、凤举。


                        15楼2008-08-18 10:02
                        回复
                          《青山宫氏世系序》 
                           人欲敦宗睦族,必自谱系始。谱系明而后尊卑定。故历世虽久远,谱系贵祥明焉。宫氏自太原而后,隶籍文登,自文登徙居莱阳;而青山乡古属莱阳境也,宫氏居者甚伙。明末数遭兵燹,谱系佚失者多。今考昌阳族谱,载义祖为青山之祖。究不知青山乡何村何支为义祖之后。我青山村世居厥溪之畔,溪南老茔砖坟隆隆,金元旧制也。而岁时祭扫,惟我青山族众与焉。今据茔中肃公墓志云:始祖礼,次祖公遂良,高祖文秀。则吾族为礼祖之后无疑。吾族现藏谱图,自讳栾公始。不知栾公去文秀公几世。而有坟墓可考,惟文章公,亦不知文章公去栾公又几世也。至文章公兄弟虽有数人,而亲踈远近无从分别。可考者,惟文章公天禄公之支派。亦可慨矣!姑述其概,以俟后之知者补叙云。 
                           道光七年冬月 
                           志和 谨志 



                          附录: 

                          《修青山族谱序》 
                           吾族世居青山村,村附厥溪之畔。村东南七里,厥源所从汇,而吾先茔在焉。茔中断碑残碣,翁仲华表,零星无序,皆金元时置也。靖,束发后遇岁时节祭,随族中尊长拜扫其地,辄津津询先世谱系。尊长唏嘘曰:“汝小子询谱系,抑知谱系缺于数十世前乎?吾乡自明季洊遭兵火,世业凋敝;国初又被于七之乱,宗坊垂绝。旧谱因之佚失。迄今追溯谱系,远无可徵。此吾族大恨事也!”靖闻之,悲感交集。十余年以来,亟亟考核,终莫得悉。渊源可据者,惟厥源茔,故将仕郎河南彰德府知事肃公墓志。云:始祖礼,金大定进士,授青州刺史;次祖公遂良,元时万户;高祖文秀;曾祖仁喜。又昌阳先世谱序载:始祖天授而下三世至仁、义、礼、智、信。礼,金大定二十五年登进士第,积官朝列大夫。则知肃公确为天授祖礼祖之后。而肃公坟墓,历世以来,惟吾族中轮供祭扫。则又知吾族确为天授祖礼祖之苗裔也。但肃公以后失考。吾青山始居之祖竟不得知。其见于现藏新谱图,止有栾祖既文字天字排行兄弟数人。栾祖履历无传,下诸祖兄弟亦多无考。有坟墓碑记后嗣者,仅文章祖天禄祖耳。呜呼悲哉!然转思断者不可忘,续没者不可强存。文章祖,吾太高祖之高祖也,至靖已十世。祖以来不能尚考,祖以下要当详述。倘不及时修订新谱,再延数世,佚失尤多,恐后之抱恨者愈深也。今断自文章天禄二祖,系名于栾祖之下,为青山一世祖,其无考诸公仍列以待察。下则按世分支,就支书名,汇成一册,以传示将来。庶几后人易于知今胜今之艰于溯昔。然尚冀荒杳之数世,或终有可证考。故未敢遂质众而寿枣梨云。 
                           道光二十八年岁在戊申八月朔日 
                           十世孙 慕靖 谨志


                          19楼2008-08-18 10:03
                          回复
                              宫梦仁(1623—1713)原名宗,字兖宗,号定山,伟鏐子。廪监生,康熙己酉8年(1669)顺天府举人。康熙庚戌9年(1670)会试会元,康熙癸丑12年(1673)殿试二甲第五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贵州道监察御史,河南督理粮储道布政使参议,湖广按察使,湖北驿盐道参议,提督山东学政,按察使副使,通政使,兵部督捕,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军务。子二:寿平、懋让。


                            20楼2008-08-18 10:14
                            回复
                                宫梦仁(1623—1713)原名宗,字兖宗,号定山,伟鏐子。廪监生,康熙己酉8年(1669)顺天府举人。康熙庚戌9年(1670)会试会元,康熙癸丑12年(1673)殿试二甲第五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贵州道监察御史,河南督理粮储道布政使参议,湖广按察使,湖北驿盐道参议,提督山东学政,按察使副使,通政使,兵部督捕,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军务。子二:寿平、懋让。 
                                宫懋言(1673—1732)字书升,号淡庵,鸿历子,增生。康熙丙子35年(1696)江南举人,康熙癸未42年(1703)会试会魁,殿试二甲十一名进士。授山西临汾县知县,山西克安府通判,袁州府知府。(其父鸿历,比其年长17岁,而中举时间反迟其九年)。子六:耀亮、耀侨、耀靖、柳晟、耀奎、耀彬。 
                                宫鸿历(1656—1718)字友鹿,号恕堂,伟鏐子,廪贡生,康熙乙酉44年(1705)顺天府举人(经魁),康熙丙戌45年(1706)殿试二甲十八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官。子七:懋言、懋勤、吕、懋猷、时行、麟翔、凤举。


                              21楼2008-08-18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