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50,885贴子:655,993
  • 60回复贴,共1

东大寺钟楼:神秘的倍斗模数制度——“倍斗而取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大寺的镰仓再建,在日本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镰仓再建的南大门与江户再建的大佛殿,以粗犷雄奇的风格吸引了大多数人好奇的目光。相比之下,镰仓再建的另一现存者——钟楼,却是道隐无名。殊不知,钟楼作为折衷样与唐样的肇始之作,同样堪称奇葩和经典,其神秘身份与独门绝技,却犹如少林寺藏经阁扫地神僧一样不为外人所知。
本贴上传两篇学者文章:《宋代技术背景下的日本东大寺钟楼技术特色探析》、《也谈日本东大寺钟楼的模度制》,分享于同道,在玩票的同时能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带点启发。


1楼2016-07-24 21:05回复
    虽然不是重点,但是“连斗”与其上之栱/枋联办的做法真是蛇精病啊,完全让斗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不算上模数的话)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25 01:43
    收起回复
      后面那篇文章思路有点问题。。是在默认法式体现了“倍斗取长”的基础上硬凑相关长度数据,除了慢栱单斗替木还算整齐外其他都无法对应,考虑到传统建筑“心线行”的历史,我宁愿相信是巧合。事实上按法式序原文意思也是否定“倍斗取长”,至于材分制在设计结果上是否有一定的吻合性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法式中寻找“倍斗”连前提都不成立。
      但是讲道理我也不认为东大寺钟楼做法和法式中提到的“倍斗取长”是类似的东西;首先那个做法太奇特了跟我们了解的其他已知体系都对应不上(南禅寺广仁王庙按斗口,佛光寺按足材或斗口,法式和清官式按材分确定栱长;岛国已知木割系统都有依赖限制模数化斗宽和斗耳间距约束的因素,跟大陆差习惯距很大但反而和东大寺钟楼内在相通),其次我更怀疑李诫其实抨击的其实是晚唐以来常见的斗口定长法。。


      IP属地:江苏7楼2016-07-25 13:29
      收起回复
        另外,事实上法式栱长一律以两分为零碎(62,72,92)其实很好理解,随便找一张图样仔细看看就能意识到原因:
        因为两端斗底宽一般为12分,所以在栱头两侧各会超出跳头心6分,所以栱长就是10n+6*2,言下之意就是跳长取整十分,即材宽的倍数。于是瓜栱/泥道栱总跳长五材宽,令栱/华栱总跳长六材宽(华栱每跳三材宽),慢栱总跳长八材宽,如此而已。
        @有种落后叫先进 @杯子盖国主0


        IP属地:江苏8楼2016-07-25 13:47
        收起回复
          另外联想到奈良时代遗构和现存唐辽遗构,以分为基本模数到底能不能成立呢?
          根据傅熹年的分析,基本设计手法是这样的:
          佛光寺中间五间面阔,以分计为252分,柱高250分与面阔同,柱高为扩大模数,中平榑标高为柱高2倍(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同)。
          南禅寺面阔三间,以分计为200分+300分+200分=700分,进深三间以分计200分+200分+200分=600分。柱高385分为扩大模数,脊高为柱高2倍(独乐寺山门同)。
          法式殿阁朵当间距125分,当用一朵补间时,每间面阔250分。柱高不超面阔,最高为250分,允许有一定的增减幅度。
          药师寺东塔,底层面阔三间,每间面阔相等,以分计为125分,与佛光寺、法式殿阁朵当125分同。东塔底层柱高(扩大模楼)以分计253分,与佛光寺及法式殿阁的250分同。以底层柱高为扩大模楼的做法与观音阁、释迦塔同。


          9楼2016-07-25 23:20
          收起回复
            私觉得东大寺的比例看上去好怪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7-25 23:56
            回复
              小日本古建筑看上去都很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10 08:03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10-22 01:56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山西16楼2023-10-15 17:49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16 10:09
                    回复